公元1300年到1650年發生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是一次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等領域的大變革,使藝術和科學重新煥發了生機,開闢了探索文字、世界、思想和人體問題的新時代.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經歷了中世紀經濟社會模式的瓦解,商業、城市和貿易的繁榮以及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儘管如此巨大的變革似乎是與過去的完全決裂,而實際上它在很多方面仍處於中世紀的自然頂峰.即使治療手段不發展的話,在科學和哲學範疇方面,文藝復興也是一個對醫學來說特別重要的時代.無論如何,文藝復興與醫學復興的完整關係是相當複雜.可以這樣講,廣義的醫學復興開始於12世紀,到16世紀輪廓分明,17世紀掀起醫學革命的浪潮.
當科學革命在天文學領域取得突破性勝利的同時,在醫學領域也發生了類似的根本性變革。
1.比利時的生理解剖家維薩里透過認真、系統的解剖工作,對人體構造進行了研究和教學,他的《人體構造》一書揭開了醫學領域革命的序幕,該書與《天體執行論》同時出版,因此,維薩里和哥白尼被人們譽為科學革命的兩面旗幟。此後,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提出了人體的小迴圈,為發現人體全身的血液迴圈鋪平了道路。血液大迴圈是由英國醫生哈維最終完成的,哈維的血液迴圈學說不僅科學地描述人體的血液迴圈動力,解釋了生命現象的生理基礎,而且掃除了傳統的蓋倫的“肝為血液迴圈中心說”,使生理學發展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因此他被後人譽為近代生理學之父。
13世紀以前,講授解剖學一科專以蓋侖著作為依據,視其為不可爭辯之經典。屍體解剖很少做,從不做動物解剖;解剖例由外科醫生或侍役行之,內科醫生則從不擔任。13世紀初,波洛尼亞大學開始屍體剖檢,據說,波洛尼亞大學做第一具屍體剖檢是在1281年。第一具女性屍體剖檢是1312年由蒙迪諾做的。此風一光,各地相繼效仿,大多用被處決的犯人屍體。帕多瓦始於1366年。巴黎和維也納則始於1404年,杜平根始於1485年,解剖學一科在帕多瓦大學十分受重視,於1446年曾專建一解剖室為教授解剖之用;同時在巴黎大學也定出每年舉行四次屍體解剖的規定。
第一位最突出最有成就的解剖學家當推蒙狄諾(1270-1326)。他是佛羅倫丁家族一位波洛尼亞的藥學家奈裡諾之子。他曾讀於醫學院和哲學院,於1314-1326年在大學擔任講師。他於1326年死於波洛尼亞。葬在桑維塔阿基克拉的禮拜堂裡,其墓由花崗石築成,並由帕馬的波沙雕的教師坐於椅上對學生授課之浮雕。
波洛尼亞學者喬利阿克說蒙狄諾曾作屍體解剖“很多次”。他雖然在解剖教學方面嚴格遵守蓋侖目的論的概念,但卻是將有系統的解剖教學介紹到醫學課程上來的第一人。自蒙狄諾以後開始對人體在步驟的分部解剖,而且對每一部分都作精細的標本。
蒙狄諾所著《解剖學》一書,迄十六世紀末葉一直被普遍採用為教材書,部分原因可能性是該書對最重要的專門技術做了簡練而扼要的解說,他的著作重版達四十餘次。關於解剖學上的描述,為了解除讀者的疑難,大都加以廣泛討論,並做學術性的解釋。據巴格爾揣測,蒙狄諾可能並不經常自己動手去做人體解剖,而是由擔任解剖的人把各個部分實地作給學生看,這可以從當時不少插圖中看到。比如《解剖學》書中附有一幅解剖教學圖,圖示教授坐在講臺上,助手在下執棒指點,僕人具體操作解剖,學生則繞桌旁觀。
隨著科學的復興,藝術也開始復興。對於藝術的復興,我們可以看到人體解剖學所受到的影響:如米開朗基羅(1475-1564),拉斐爾(1483-1521),圖勒(1471-1528)等大畫家都對人體外形作了精細的研究,他們為了要把體形正確而忠實地表現出來,覺察到解剖知識尤其是關於肌肉及骨髓的知識之必要,於是就自己進行解剖工作。在這些藝術家中,有的人甚至對人體構成及功能感到比純藝術興趣更濃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達.芬奇(1452-1519)。據說,達.芬奇曾解剖過30個人體,其中有十個專門為研究靜脈。他曾有一個計劃,就是要寫120篇解剖論文,把一個人從生到死,從頭到腳都詳加描述,包括生理功能和比較解剖學。
達.芬奇既具有藝術的才能又有敏銳的觀察力,他在看到一副骨髓後,不僅要畫下每一根骨頭,還要追求它的功能;看到每一條肌肉時也要研究它的作用。他還描繪了心臟、消化道、生殖器和子官內胎肌的情況,也繪出了頜竇。他所描繪的神經系統的圖畫至今仍存在。對於心臟和血管更研究得仔細,他曾將蠟注入心臟以觀察房室的形狀,否定了蓋侖所說的靜脈起源於心臟。
維薩里(1514-1564),人體解剖學的奠基人,現代醫學科學的創始人之一。1514年12月生於布魯塞爾,出生於醫生家庭。1529-1533年在盧萬大學學習。1533年到蒙彼利埃和巴黎等地學醫。1537年底到義大利,獲帕多區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被聘為該校的外科學和解剖黨教授,親自進行屍體解剖。1543年後做過西班牙王國查理五世、菲利普二世的侍醫。1563年到耶路撒冷朝聖,次年于歸途中病死在贊德島。
維薩里在帕多瓦大學任教時,正值帕多瓦大學全盛時期,歐洲各地學者雲集,他在那裡得到自由研究的機會,在新思想薰陶下,他有可能完成大膽的創新工作。蓋侖的著作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可指責的經典,數百年來解剖學一直尊照蓋侖的學說講授。維薩里卻無視這種權威,毅然提出自己的見解,他指出蓋侖的記述只適用於動物,主要是猴和豬,對於人體的記述則多不完善或者是錯誤的。1538年出版《解剖圖譜六種》,1543年在巴塞爾發表劃時代的七卷本《人體之構造》,書中插圖出自提香的學生佛蘭德斯畫家加爾加之手。此書的出版在學術界引起極大的震動。先進的醫學家和科學家表示熱烈的歡迎,但許多蓋侖主義者則聯合起來攻擊維薩里,維薩里尖銳地批評了盲目崇拜古人的風氣,他說:“我要以人體的解剖來闡明人體之構造為己任,蓋侖過去進行屍體解剖,不是人的,是動物的,多半都是猴子的。這不是他的過失,因為他沒有機會解剖人體。但是現在有了人體可供觀察,卻仍堅持錯誤的人們才是有罪的。難道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活動家必須表現為重他的錯誤!”
維薩里在書中第一次與加倫相反地描述了靜脈和人類心臟的解剖。他仔細描述了縱隔及系膜,改正了加倫關於肝、膽管、子宮和頜骨的解剖上的錯誤,說明了胸骨的結構,構成骶骨的骨數,正確地描述了杓狀軟骨及手和膝的關節面,還描述了黃體。書的最後一章討論活體解剖,並證明將動物的喉頭切開後仍可用人工呼吸維持其生命。他還提到不同種族頭蓋形狀的變化,如日耳曼人的短頭,弗蘭德斯人的長頭。總之,在《人體構造論》一書中,改正加倫的錯誤200餘處,給予人們一個全新的人體知識。從此解剖學得到更加深入的發展,近代醫學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形成。
公元1300年到1650年發生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是一次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等領域的大變革,使藝術和科學重新煥發了生機,開闢了探索文字、世界、思想和人體問題的新時代.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經歷了中世紀經濟社會模式的瓦解,商業、城市和貿易的繁榮以及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儘管如此巨大的變革似乎是與過去的完全決裂,而實際上它在很多方面仍處於中世紀的自然頂峰.即使治療手段不發展的話,在科學和哲學範疇方面,文藝復興也是一個對醫學來說特別重要的時代.無論如何,文藝復興與醫學復興的完整關係是相當複雜.可以這樣講,廣義的醫學復興開始於12世紀,到16世紀輪廓分明,17世紀掀起醫學革命的浪潮.
當科學革命在天文學領域取得突破性勝利的同時,在醫學領域也發生了類似的根本性變革。
1.比利時的生理解剖家維薩里透過認真、系統的解剖工作,對人體構造進行了研究和教學,他的《人體構造》一書揭開了醫學領域革命的序幕,該書與《天體執行論》同時出版,因此,維薩里和哥白尼被人們譽為科學革命的兩面旗幟。此後,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提出了人體的小迴圈,為發現人體全身的血液迴圈鋪平了道路。血液大迴圈是由英國醫生哈維最終完成的,哈維的血液迴圈學說不僅科學地描述人體的血液迴圈動力,解釋了生命現象的生理基礎,而且掃除了傳統的蓋倫的“肝為血液迴圈中心說”,使生理學發展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因此他被後人譽為近代生理學之父。
13世紀以前,講授解剖學一科專以蓋侖著作為依據,視其為不可爭辯之經典。屍體解剖很少做,從不做動物解剖;解剖例由外科醫生或侍役行之,內科醫生則從不擔任。13世紀初,波洛尼亞大學開始屍體剖檢,據說,波洛尼亞大學做第一具屍體剖檢是在1281年。第一具女性屍體剖檢是1312年由蒙迪諾做的。此風一光,各地相繼效仿,大多用被處決的犯人屍體。帕多瓦始於1366年。巴黎和維也納則始於1404年,杜平根始於1485年,解剖學一科在帕多瓦大學十分受重視,於1446年曾專建一解剖室為教授解剖之用;同時在巴黎大學也定出每年舉行四次屍體解剖的規定。
第一位最突出最有成就的解剖學家當推蒙狄諾(1270-1326)。他是佛羅倫丁家族一位波洛尼亞的藥學家奈裡諾之子。他曾讀於醫學院和哲學院,於1314-1326年在大學擔任講師。他於1326年死於波洛尼亞。葬在桑維塔阿基克拉的禮拜堂裡,其墓由花崗石築成,並由帕馬的波沙雕的教師坐於椅上對學生授課之浮雕。
波洛尼亞學者喬利阿克說蒙狄諾曾作屍體解剖“很多次”。他雖然在解剖教學方面嚴格遵守蓋侖目的論的概念,但卻是將有系統的解剖教學介紹到醫學課程上來的第一人。自蒙狄諾以後開始對人體在步驟的分部解剖,而且對每一部分都作精細的標本。
蒙狄諾所著《解剖學》一書,迄十六世紀末葉一直被普遍採用為教材書,部分原因可能性是該書對最重要的專門技術做了簡練而扼要的解說,他的著作重版達四十餘次。關於解剖學上的描述,為了解除讀者的疑難,大都加以廣泛討論,並做學術性的解釋。據巴格爾揣測,蒙狄諾可能並不經常自己動手去做人體解剖,而是由擔任解剖的人把各個部分實地作給學生看,這可以從當時不少插圖中看到。比如《解剖學》書中附有一幅解剖教學圖,圖示教授坐在講臺上,助手在下執棒指點,僕人具體操作解剖,學生則繞桌旁觀。
隨著科學的復興,藝術也開始復興。對於藝術的復興,我們可以看到人體解剖學所受到的影響:如米開朗基羅(1475-1564),拉斐爾(1483-1521),圖勒(1471-1528)等大畫家都對人體外形作了精細的研究,他們為了要把體形正確而忠實地表現出來,覺察到解剖知識尤其是關於肌肉及骨髓的知識之必要,於是就自己進行解剖工作。在這些藝術家中,有的人甚至對人體構成及功能感到比純藝術興趣更濃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達.芬奇(1452-1519)。據說,達.芬奇曾解剖過30個人體,其中有十個專門為研究靜脈。他曾有一個計劃,就是要寫120篇解剖論文,把一個人從生到死,從頭到腳都詳加描述,包括生理功能和比較解剖學。
達.芬奇既具有藝術的才能又有敏銳的觀察力,他在看到一副骨髓後,不僅要畫下每一根骨頭,還要追求它的功能;看到每一條肌肉時也要研究它的作用。他還描繪了心臟、消化道、生殖器和子官內胎肌的情況,也繪出了頜竇。他所描繪的神經系統的圖畫至今仍存在。對於心臟和血管更研究得仔細,他曾將蠟注入心臟以觀察房室的形狀,否定了蓋侖所說的靜脈起源於心臟。
維薩里(1514-1564),人體解剖學的奠基人,現代醫學科學的創始人之一。1514年12月生於布魯塞爾,出生於醫生家庭。1529-1533年在盧萬大學學習。1533年到蒙彼利埃和巴黎等地學醫。1537年底到義大利,獲帕多區大學醫學博士學位。並被聘為該校的外科學和解剖黨教授,親自進行屍體解剖。1543年後做過西班牙王國查理五世、菲利普二世的侍醫。1563年到耶路撒冷朝聖,次年于歸途中病死在贊德島。
維薩里在帕多瓦大學任教時,正值帕多瓦大學全盛時期,歐洲各地學者雲集,他在那裡得到自由研究的機會,在新思想薰陶下,他有可能完成大膽的創新工作。蓋侖的著作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可指責的經典,數百年來解剖學一直尊照蓋侖的學說講授。維薩里卻無視這種權威,毅然提出自己的見解,他指出蓋侖的記述只適用於動物,主要是猴和豬,對於人體的記述則多不完善或者是錯誤的。1538年出版《解剖圖譜六種》,1543年在巴塞爾發表劃時代的七卷本《人體之構造》,書中插圖出自提香的學生佛蘭德斯畫家加爾加之手。此書的出版在學術界引起極大的震動。先進的醫學家和科學家表示熱烈的歡迎,但許多蓋侖主義者則聯合起來攻擊維薩里,維薩里尖銳地批評了盲目崇拜古人的風氣,他說:“我要以人體的解剖來闡明人體之構造為己任,蓋侖過去進行屍體解剖,不是人的,是動物的,多半都是猴子的。這不是他的過失,因為他沒有機會解剖人體。但是現在有了人體可供觀察,卻仍堅持錯誤的人們才是有罪的。難道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活動家必須表現為重他的錯誤!”
維薩里在書中第一次與加倫相反地描述了靜脈和人類心臟的解剖。他仔細描述了縱隔及系膜,改正了加倫關於肝、膽管、子宮和頜骨的解剖上的錯誤,說明了胸骨的結構,構成骶骨的骨數,正確地描述了杓狀軟骨及手和膝的關節面,還描述了黃體。書的最後一章討論活體解剖,並證明將動物的喉頭切開後仍可用人工呼吸維持其生命。他還提到不同種族頭蓋形狀的變化,如日耳曼人的短頭,弗蘭德斯人的長頭。總之,在《人體構造論》一書中,改正加倫的錯誤200餘處,給予人們一個全新的人體知識。從此解剖學得到更加深入的發展,近代醫學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