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允知

    如果你熟讀三國演義,又穿越回了東漢末年,你會效力於誰?

    東漢末年可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稍微有點能力的人就想創一番事業,所有人都想自己當領導,都想把老領導漢獻帝給推翻,或者都想進入董事會,站一席之地,自己要有發言權。

    當時最牛的CEO董卓,就是最想自己當大老闆,怕眾人反對,沒好意思自己扯旗造反另立山頭。最後,董老大還是被十八諸侯小弟給滅了,從此精彩大戲的序幕就拉開了,一出出精彩絕倫的大戲開始上演了,主演就是劉備、曹操、孫權等人。

    如果真的穿越回到了這個年代,投靠誰呢?當然是最後的曹、劉、孫三個勝利者了。別考慮什麼四世三公的老袁了,那就是個完蛋貨,還有什麼遼東公孫瓚、西北馬匪馬騰、三姓家奴呂布、西川張教主,或者是荊州劉表劉皇叔,都是遲早被消滅的。所以想要活的久一點、活的舒服一點,還是不要考慮那些失敗者了,畢竟穿越一次,如果混的太慘的話,那也太對不起自己了吧。

    仔細考慮一下,投靠劉備不可取,顛沛流離的日子不是一個穿越者想要的,還有就是大耳劉除了關羽張飛兩個兄弟不相信外人的,投靠劉備幾乎沒有出頭之日,沒看諸葛亮那麼大能耐,只是在劉備死後才顯現出來了麼,劉關張死了,諸葛亮才真正的掌管蜀國大權,軍政一把抓。

    投靠孫權估計也不是一個好想法,綠眼紅毛的孫老闆手下可是人才濟濟的,幾乎都是江東各大世族的人才,想去孫老闆手下混飯吃,那幾乎就是受排擠的料,還是算了,別去找不痛快了。

    最後只能考慮一下老曹了,說實話老曹的實力絕對是最強的,絕對吊打孫權和劉備的,吊打一切不服,就連北方的外族也照打不誤。皇帝都老老實實在老曹眼皮底下待著,即便有點小動作也是偷偷摸摸的搞,跟著老曹混,起碼日子過得不錯。

    不過呢,老曹疑心太重了,跟著這樣的老闆日子不好過呀,太傻了那就是廢物,老曹也看不上,太聰明瞭,就怕和楊修一個下場,弄不好就完犢子了。

    在亂世不好混呀,作為一個生長在紅旗下的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給他人打工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還要看老闆臉色行事,一個不對,興許就會失業了,弄不好連小命兒也會搭上。是不是可以選擇自己創業呢,自己當老闆也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張角三兄弟都能解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作為一個穿越者擔此大任也不是不可以的。那就選擇一塊根據地,廣積糧緩稱王,偷摸發展壯大自己,等時機成熟了,就來個革命。

  • 2 # 荊棘皇冠1983

    有穿越的機會到三國時期,還想著用效力來獲得生存和發展自己,那自己機會就有如同浪費了!

    三國時期混亂不堪時局糜爛,社會上各種燒殺搶掠、欺善怕惡現象時有發生,假如穿越過去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效力於誰也是很難獲得美好的生存,個人感覺何不學習《水滸傳》裡“混江龍”李俊呢?

    回看三國大儒,個人感覺鄭玄就不錯,還是當時著名經學家,遭黨錮之禍被禁錮不得當官,潛心研究和教授學問,弟子數千,可以去這裡應該獲得收錄的機緣比較大。

    學武找師傅,三國武學大師童淵估計很難被看重,不過也可以試一試,人生最怕一個萬一不是嗎?

    還有一個最保險的學武人選,就是在京城開館授徒的三國劍聖王越的弟子史阿,是一個不錯的學武拜師人選,只要手裡有幾個錢應該可以進入,以現代人的方式找錢還是容易的,那就進入努力學習鍛鍊身體就好!

    個人感覺東南邊境比較好,現在雲南或者越南邊都可以,開始保境安民、發展生產、鼓勵貿易、培訓武力等等來積累辦政治理的名聲,同時吸收流民壯大漢民族人口,儲蓄能量等待機會。

    好吧!編到這裡有點無聊了,不編了!這些都不現實,可以閒暇時暢想一下,不可以沉迷其中,畢竟這個世界的生命只有一次,還是努力活好自己的當下為好,加油!

  • 3 # 小王同學愛國學

    熟讀三國演義,穿回東漢末年,你還想著效力於哪一方?

    趕緊找個山旮旯躲起來,開荒,種地,學會自給自足吧,能不出來就不出來了。

    恕我直言,想著去東漢末年的怕不是個憨憨吧?

    知道諸葛亮為什麼寧願躬耕於壟畝之中嗎?

    因為不管你到哪一方,你都沒有好結果!!!

    哪怕你熟讀三國演義,能夠趨吉避凶。你要知道在你改變事件的同時也會產生連鎖反應。以後的事情就很可能不會再按照你所知道的情況發展下去了。

    你到東漢末年能幹嘛?

    你能當武將?能奪旗斬將,還是能打的過誰?

    你說你能當謀士?人家憑什麼聽你的?你有什麼名望還是有什麼本領?人家給你機會嗎?

    人家的謀士都是世家大族裡出來的,除了要他的腦子出謀劃策,還要他背後的家族支援。你有什麼?

    你去當個小兵,死於千軍萬馬之中嗎?

    在三國那種環境下成為一方霸主的都不是善人,你指望劉皇叔能像小說裡那樣善待來投效之人?不可能的。

    總之,生活在現代社會主義國家,你就偷著樂吧,還想著回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時代。

    小說只能用來YY看看,暗爽就好了,真讓你去那種環境,估計沒幾天就變成一具冰冷的白骨了。

  • 4 # 愛玩遊戲的黃先生

    那肯定是曹公了。這就好比找工作,找工作的過程中最關心的無非就是個人待遇,公司前景,晉升機制。綜合各方面看,曹魏集團是綜合排名最好的。

    1.曹操雄據北方,土地大,人口多,資源廣。古人打仗,拼的就是人口和糧草,東漢北方經濟要強於南方,相對富庶。所以俸祿肯定要高於蜀吳的。薪資待遇有了。

    2.曹操又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出師有名。古人講究“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想報效朝廷,就只有投靠曹操。當時很多人還是忠於漢室的,即使朝廷掌控在曹操手中。所以在曹魏效力的能人志士最多,公司里人才多,公司的發展前景才能好。

    3.曹操做人大氣,從官渡之戰燒燬群臣和袁紹往來信件可見一斑。知人善任,觀曹操麾下人才,有一多半是降將和從敵人那邊來投奔的,有袁紹舊部,呂布舊部,劉表舊部,投奔曹操後曹操可以做到心無芥蒂,總能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所以有才能在這裡是不會被埋沒的,你的努力老闆都看在眼裡。

    4.俗話說,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曹操作為曹魏集團的董事長,文韜武略,政治軍事經濟樣樣精通,手下文臣武將匯聚,何愁大業不成。

  • 5 # 楚塞江郎

    司馬徽。為友為師都行,就跟他混,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遁跡江湖,縱情山水,只要不用發愁吃喝,愛哪是哪吧!

    曹操太狠辣,若你無才或者是才能低微者,以他雄霸中原人才濟濟的強大陣容,連彌衡那樣天下皆知的名士都不在話下,連張鬆那樣可奉整個西川之大利的高人名士亦難入其如炬法眼,何況我這種寂寂無名半瓶水的一介山野草民,難道會就因為我長得比張鬆帥幾分就大加賞識委以重任啊?他也許敢說,但我卻絕對不敢信!

    一、曹魏“四友”: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

    這幾位不用多介紹,清一色全都是曹丕的鐵桿心腹!

    二、曹魏“三公”:

    1·王朗(字景興): 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西南)人,以通經典被任命為郎中,歷任菑丘長、會稽太守、諫議大夫、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御史大夫(司空),卒於司徒任上,諡號“成侯”。 此公即《三國演義》中被孔明罵死之老匹夫!

    3·華歆(字子魚) :冀州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舉孝廉任郎中,歷任尚書郎、議郎、侍中、尚書令、相國、司徒,卒於太尉任上,諡號“敬侯”。此僚原為孫權部屬,託辭往許都出差而歸曹,蒙獻帝封以高官厚祿,卻帶人闖宮逮捕伏後並交由曹操殺後,多次恃強逼勒君父,尤其是威逼強迫漢獻帝協助曹丕篡漢禪位一事上,居功至偉,故深得曹丕信任,得以位列三公!

    有了以上這些,諸公應該可以明白在下胡以不效命與曹魏了吧?

    效命於東吳孫權,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最為明智的最佳選擇!但在我看來,卻顯然是大謬而不然也!其原因如下!:

    三是縱然夤緣入吳而能為其所用,也基本不會有什麼好的出頭機會,極可能也就是個五斗米的角色而已!經過認真分析、評定自己的臭德性,十有八九早晚得學陶潛,丟他孃的歸去來!既然如此,何如不去?

    四是在三國中,東吳終屬偏安一隅的典型代表,既無曹偉圖霸天下之大志,更無西蜀謀取中原之野心,開疆拓土攻城掠地之能力更是不足!若是當年孫策、周郎之軍政組合,也許會有更加恢弘大氣之局面!可惜伯符英年早逝,公瑾一戰成觴!孫權、張昭、魯肅之組合,守成尚可,明顯開拓不足!赤壁戰後,劉備尚在跑馬圈地佔地盤,而損失較大的曹操需要一定的恢復週期休養生息,而大獲全勝、幾無損失的東吳,周郎也好子敬也罷,竟在此期間無幾無任何作為,只是整天圍著荊州跟劉備、諸葛亮瞎泡蘑菇,很好地詮釋著什麼叫坐失良機!

    綜上所述,吳之敗亡,早晚而已!一個不思進取且階段性軍事思想、方針搖擺不定、多有偏頗的政權,某家安可投身以事之?

    (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 6 # 空濛山色

    這還用想?當然是自己創業了。

    伴君如伴虎,不管你選擇效力誰,如果不將他伺候好,你的腦袋瓜子隨時可能掉。

    曹操不是什麼善茬,雖然愛才,也有些奸詐,陰謀陽謀一大把,在他身邊,你不能亂做決定,也不能亂說話;否則,他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把你的脖子“咔嚓”...

    劉備雖然是位仁君,但是他前期東奔西走、顛沛流離,還多次投靠其他勢力,一臉的鬱郁不得志,他嘴上仁義道德天天掛,鼻涕眼淚嘩啦啦,著實讓人有些肉麻;不過他求賢若渴、重情重義和愛民如子的作風,確實值得稱道。可以作為備胎。

    孫策是位虎將,勇猛有餘但是智商不足,而且他比較自負,容易被人抓住弱點,容易上當,不能長期跟著他。

    孫權是個睿智的官二代,是個成功的守業先鋒,也算是一位仁義的明君,他手下文臣武將如雲,而且個個都比較Sunny,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感覺東吳的人都很英俊,你長得不夠帥的話,確實有點不適合。

    董卓不用說了,禍國殃民,壞事幹盡,正義之士理應避而遠之。

    趙雲之前跟著公孫瓚,遇到劉備後一見傾心,可見公孫瓚也沒有什麼很出彩的地方。

    呂布有勇無謀,就算陳宮再怎麼厲害也扶不起來,他親信小人而遠離賢臣,要是跟著他...那算是完蛋了。

    陶謙、劉表、孔融、馬騰、劉璋這些人庸庸碌碌,暫且不談。

    袁紹四世三公,家族地位顯赫,他向來自恃清高,目中無人,遇到大事優柔寡斷,對於謀士的計策真偽難辨,他就是那個手上有牌都不會打的糊塗蟲。排除。

    袁術就是個昏君,正事不幹,打仗扣盟軍糧草,對個人恩怨耿耿於懷,為個玉璽也大費周章,這個人沒有很好的大局觀,只在追求蠅頭小利,跟著他沒有明天。

    ...

    既然你熟讀三國,肯定對各個時間段的重要事件瞭如指掌。

    既然有未卜先知的本領,又有現代人的智慧,何不同劉備一樣,先加入公孫瓚,結識張飛關羽趙雲。

    然後再研究一下劉備的父輩們的資料,以“皇爺”的身份自居,將他們全部收入麾下。

    亂世出英雄嘛[大笑]。

    以上都是胡思亂想,如果你覺得這個想法可以,那你去寫一部小說吧

  • 7 # 文史霸唱

    服務於董卓,他的手下缺乏奇謀的良才,自己正好可以發揮濟世之才,力挽狂瀾,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挽救大漢和黎民百姓。

  • 8 # 雪松小道

    題主設定為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尚未三分天下,袁紹袁術志大才疏,心胸狹窄,曹操亂世梟雄,說不定那天讓砍了,劉備未成氣候,江東孫策偏安一隅,難有發展,靠譜點跟劉表,佔巴蜀,據漢中,逐鹿中原,一統天下!

  • 9 # 傫傫若遺

    如果還是在十常侍階段,天下未亂,後期的英雄都還未發展起來,劉備還在織蓆販履,曹操還是小官,孫堅等也都是漢朝官員時,可以考慮自立,廣交英雄豪傑,積蓄力量,以待時變。只要穿越必定改變了歷史,所以歷史就不會再像史書記載的那樣執行下去,自立的機會還是有的,要看你個人的能力夠不夠當霸主。

    最後效忠曹操的操作比較複雜,因為曹操之後還有曹丕,還有曹睿等好幾代皇帝,後面還有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這麼多人,所以要搞定的事情很多。對個人能力要求很高,畢竟這些人都是人中之龍,不好相處。

  • 10 # 帝國艦長

    我會效忠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全國,出師比較有名,所以比較順民意;其二,曹操文學功底深厚,我特喜歡中國文化,也願意發揚光大,如能跟隨曹操,得予欽點,那豈不是為我大中國文化增光抹彩,哈哈;其三,北方人比較高大威猛,找個北方老婆,傳宗接代,我想人種應該不會差!

  • 11 # 潮千躍

    如果三國之勢已成,只有魏蜀吳可選。

    只有選曹操。

    一個原因:曹操唯才是舉,不搞派系。你只需要做一個如郭嘉般有遠見,又比郭嘉長命的人,保持郭嘉的不羈本色,做個好酒好色的聰明人就好了。保證三輩子都沒災禍。

    東吳為啥不能選?門閥太重,所有職位都是幾大家的。你一個穿越來的外太空佬,如果表現得聰明,能躲得過幾次權貴的小手段?如果不表現出聰明。。。生活都成問題,難道我們跟古人比誰更能吃苦嗎?

    蜀漢為啥不能選?你看,馬超那麼牛的人,都是基本被閒置到死的。為什麼?劉備集團,小圈子情結太重。小圈子裡面的人,如關張,咋折騰都行,溫情脈脈。小圈子外面的人,不好意思,本店客滿。況且劉備屬於勞碌命,被人打來打去,越捱揍越精神。輪到自己揍別人,揍完自己就死。跟著他,哪天不用逃了,就是死亡。連生個孩子都沒空,還有什麼人生可言?

    至於自己做,我反正是不行。理論再高深,眼光再超前,更與何人說?不趕緊找人投靠,大饑荒時代,真會被剁了做人肉包子。

  • 12 # 品味文化創作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如果穿越回到東漢末年,可選的陣營也不多。

    因為經過大浪淘沙,其他的勢力弱小者如公孫瓚,沒有遠見卓識者如袁紹,優柔寡斷者如劉表,昏庸無能者如劉璋,匹夫之勇者如呂布,都已被消滅或兼併。

    剩下的也只有魏、蜀、吳三家,在這三家中,我選擇效力劉備集團。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劉備集團的工作具有正當性,合理合法,避免後世責罵。

    《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的。在《三國演義》的世界裡,劉備集團維護漢朝江山,所以在當時看他的集團追求的目標,具有正當性合法性,能被世人所接受。

    而江東孫權集團,是屬於割據並稱雄一方的諸侯勢力。其真實目的就是分裂漢朝,與東漢中央政府分庭抗禮。

    曹魏集團最終的目的,肯定是篡奪漢室天下。三國的故事,在世代官方和民間流傳的基礎上,由羅貫中最後寫成了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在曹營的很多人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但還是會苟且偷生,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會“罵死王朗”的道理(儘管歷史上沒有這回事)。

    其次,是因為劉備剪除“漢奸”的口號有號召力和影響力。

    劉備集團所從事的工作具有開創性,富有挑戰性。在《三國演義》的世界裡,劉備就是真正的英雄。

    因為他的奮鬥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剪除國賊,興復漢室”。劉備又是帝室之胄,所以在當時,他討伐曹操的目標和口號是有很強的吸引力的。

    雖然當時天下人都知道漢朝江山氣數已盡,但是就傳統的道德和觀念來講,人們尤其是天下的士人,很難接受割據的政權和篡奪漢朝天下的政權。

    再加上三國故事流傳久了,在觀念上先入為主,眾口鑠金,這也是自從《三國演義》給曹操扣上“奸雄”的帽子之後摘不下來的原因,恐怕永遠也摘不下來了。

    最典型的人物就是曾經效力於曹操的荀彧,最初他感覺曹操是在為漢室出力,所以忠於曹操。而當他發現,曹操最終要篡奪漢室的目標逐漸暴露以後,毅然選擇背棄曹操,最後憂鬱而死。

    就這樣,很多有識之士心甘情願為興復漢室而出力,於是就聚集在了劉備手下。譬如諸葛亮,要是讓他到曹操和孫權那裡,他肯定是不會去的。

    第三,是因為劉備白手起家,效力劉備集團容易幹出成績。

    根據史書及《三國演義》的記載和描述。雖然劉備是帝室之後,漢朝的苗裔,但是到劉備這一代時家道中落,家境十分貧困。

    劉備手下很多幹將包括關羽、張飛,最初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跟著劉備創業的。而反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其實就是打著人家的旗號幹自己的事,明裡喊著消滅不臣之人的口號,暗裡逐步實現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四,是因為劉備集團重視人才,人際關係相對簡單。

    我不是諸葛亮,但也可以被重視。因為劉備是創業者,所以相對曹魏和東吳而言,劉備的資源不夠廣泛,人才相對短缺,不管是文臣或者武將都顯得捉襟見肘。

    雖然曹操和孫權也都重視人才,但是劉備對人才更是渴求。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

    雖然我不是諸葛亮,但是我相信在當時的環境下來到劉備集團,肯定會給你安排適當的工作,只要你幹出成績,就會得到進一步的重用,給你實現自己理想和抱負的施展空間。如趙雲、黃忠、馬超以及後期的姜維皆是如此。

    而曹魏集團和江東孫權集團,人才濟濟,在這兩個集團,人際關係也肯定要複雜多變,爾虞我詐時時發生,這樣的工作環境不利於創業型青年的發展。

  • 13 # 斬倭刀

    特別不同意你評點的“馬超被閒置”。將軍最大的本事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馬超戍邊十餘年,蜀國西邊了無戰事,——劉備用人用得好啊!劉備小本買賣,連起家的關張,一個是推車賣糧的小商販,一個是賣豬肉的小攤販,包括後來歸順的魏延、法正,哪一個不是人盡其才啊?劉備識人之明、用人之智、育人之能、慧人之恩,與曹操、孫策不分高下!要不然魏、蜀、吳怎能從群雄中脫穎而出又無法戰勝對方呢?只要你真才真心,跟誰都有出息!

  • 14 # 蝶夢莊周777

    如果談的是三國演義,而不三國曆史,我會嘗試一個人創業,因為我們現代人的思維和格局畢竟於古人不同,很多地方格格不入,而且能看過三國演義,自然也知道各位謀臣武將,歷史變化,還是很有好處的。

    若不能自己創業,我希望跟隨曹操,曹操是三國一位難得的英雄人物,也是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物,試想蜀國沒了諸葛亮和法正,東吳沒了張昭和周瑜魯肅,那三國曆史究竟如何,猶未可知。

  • 15 # 清風明月繞山城

    當然是韓馥啦,一個能把手下能力發揮到極致的主公,還能激發手下潛力。在他手下幹,不用擔心被埋沒,他總能在關鍵時候頂你上去,這樣的主公上哪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中,孫二孃戰死,武松為何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