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慄樹傳播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6年出生在山東省高密縣一個荒涼農村,家裡人口很多。在五六十年代,物質生活極度貧困,他像小狗、小貓一樣長大。上小學時,碰上文化大革命,因為家庭出身上中農以及叔叔被劃為右派,年僅12歲的他被視為“壞分子”而被迫綴學,回鄉務農。他祖父只不過有幾畝地和幾頭牛,在當時就被劃為階級敵人。文化大革命沒結束,就輟學回家勞動,因此他的正式學歷是小學五年級。1976年,他參軍,離開農村,歷任戰士、政治教員、宣傳幹事。曾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和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學習。

    童年的悲劇性遭遇,因經濟貧困和政治上受歧視,讓他取名字諧音來作筆名以告誡自己,也直接影響了他後來的小說創作。

    成年後,莫言飽看了太多農民的憂傷和苦難,因此更加小心翼翼,將悲傷與憤怒打扮成無動於衷。1984年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了兩年,期間寫出成名作《紅高粱》。1988年他到北京師範大學,走上專業創作道路。我見過對莫言小說最好的一句話評論是:“他筆下的所有人物都不具備同情自己的能力”。這決非指責莫言沒有悲憫,相反,喜歡佛學的他,無論言談還是寫作,都具備人道主義情懷,只是不肯露骨而已。莫言的作品很少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儘管他對政治並非全無看法。他的政治觀點,常以特別迂迴的方式藏起來,這是一個體制內作家的本能。他恪守了自己筆名所規定的法則:莫言。

    飢餓和孤獨是莫言創作的源泉,農村和農民則是他創作的物件。在經歷《紅高粱家族》的寫作高峰後,莫言繼續尋求突破,創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數部極具份量的長篇小說。其中,《豐乳肥臀》曾獲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檀香刑》曾獲臺灣《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書獎、第一屆鼎鈞雙年文學獎,《紅高粱系列》獲第二屆馮牧文學獎,《生死疲勞》獲第二屆紅樓夢獎,《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莫言是中國先鋒派文學的一員,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莫言,這是作家莫言執著堅守的最好回報,也是對中國作家群的極大肯定,更是中國文學事業的巨大勝利!

    他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的頒獎典禮上演講《講故事的人》,演講裡面說了莫言的媽媽希望莫言能做一個文靜大方、沉默寡言的孩子,這樣少說話會少得罪人,所以起名叫“莫言”。莫言他自己也說了,自己是個愛說話的孩子,跟自己的名字不是很相符。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青島科技大學客座教授。1980年代中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莫言在小說中構造獨特的主觀感覺世界,天馬行空的敘述,陌生化的處理,塑造神秘超驗的物件世界,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2011年8月,莫言憑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品:《紅高粱》《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生死疲勞》、《蛙》

    莫言:講故事的人(節選)

    尊敬的瑞典學院各位院士,女士們、先生們:

    透過電視或者網路,我想在座的各位,對遙遠的高密東北鄉,已經有了或多或少的瞭解。你們也許看到了我的九十歲的老父親,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兒和我的一歲零四個月的外孫女。但有一個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親,你們永遠無法看到了。我獲獎後,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榮,但我的母親卻無法分享了。

    我母親生於1922年,卒於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莊東邊的桃園裡。去年,一條鐵路要從那兒穿過,我們不得不將她的墳墓遷移到距離村子更遠的地方。掘開墳墓後,我們看到,棺木已經腐朽,母親的骨殖,已經與泥土混為一體。我們只好象徵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裡。也就是從那一時刻起,我感到,我的母親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訴說,就是對母親的訴說。

    我是我母親最小的孩子。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著家裡唯一的一把熱水瓶去公共食堂開啟水。因為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的時候,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我從草垛裡鑽出來,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是撫摸著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隨著母親去集體的地裡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撿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我終生難忘。多年之後,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衝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地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箇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地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正當我們吃餃子時,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幹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我氣急敗壞地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幹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然後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老人碗裡。

    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地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當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母親並沒有罵我,只是輕輕地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我十幾歲時,母親患了嚴重的肺病,飢餓,病痛,勞累,使我們這個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祥之感,以為母親隨時都會自尋短見。每當我勞動歸來,一進大門,就高喊母親,聽到她的迴應,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如果一時聽不到她的迴應,我就心驚膽顫,跑到廂房和磨坊裡尋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間也沒有見到母親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裡大哭。這時,母親揹著一捆柴草從外邊走進來。她對我的哭很不滿,但我又不能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看透我的心思,她說:“孩子,你放心,儘管我活著沒有一點樂趣,但只要閻王爺不叫我,我是不會去的。”我生來相貌醜陋,村子裡很多人當面嘲笑我,學校裡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甚至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親對我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醜在哪裡?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醜,也能變美。”後來我進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後甚至當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親的話,便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道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臨近畢業季,你在母校不得不做的事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