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現在小學二年級,膽小害羞不敢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看得出您很焦慮。但是我要跟你說你所提出的兩種方案。不管是逼迫孩子參加還是放任不管,這兩個方案都不可取。
我有二十年的小學教育經驗了,教過的孩子上千個,孩子們的個性千差萬別,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對於人來說,更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有人熱情奔放,有人安靜內向,有人長於表達,有人羞於言辭,有人喜歡熱鬧,有人樂於獨處,所以,你孩子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自信大方的表達自己,你也不必過份焦慮。
孩子的性格特點一方面會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會受後天環境影響。
後天環境影響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家庭中缺乏民主,家長比較專制。
有的父母比較強勢,在家裡說一不二,孩子缺乏被尊重的感覺。這樣環境的孩子性格比較懦弱。媽媽越強勢,孩子越懦弱,你可留心觀察以下週圍家庭一般如此,尤其是有兒子的家庭。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武則天和他的兒子們。
家長要求嚴苛,孩子沒自信。
家長對孩子給予厚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目標越高要求越嚴,就像小歡喜中的宋倩,對英子要求極高,英子房間被裝上了隔音材料,還在客廳和英子的臥室之間挖了一個透明窗,方便隨時監督孩子的學習狀態,英子考到第二名宋倩就不滿意了,所以別看英子在方一凡面前霸氣得很,可是回到家裡在老媽面前永遠是唯唯諾諾,缺乏自信的可憐樣兒。
家庭不和諧,孩子缺乏安全感。
如果父母在家庭關係中不和諧,夫妻經常爭吵,甚至動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成長,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孩子的生存環境如履薄冰一樣,永遠都是戰戰兢兢的,每每想到家庭,他的心裡總是有隱隱的擔憂,在這樣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是很難有自信的笑容的,他們變得膽小、自卑、謹小慎微。
相反,哪怕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工作普通,孩子成績也不出色,但是父母相愛,家庭溫暖,孩子臉上就會洋溢自信的光芒的,不會膽小自卑。比如《小歡喜》中的方一凡,雖然學習很差,但是家庭環境中父母相愛,為他營造了一個溫暖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所以方一凡雖然成績差,但是性格依舊Sunny。
孩子追求完美,不願承擔失敗。
這類孩子心思縝密,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很高,也很愛面子,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較差,所以這類孩子,不願意挑戰那些高難度的、不熟悉的事物。以免遭受失敗的痛苦。他們往往信奉的理念是:我不去做,也就不用承擔做不好的名聲了。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缺乏與人相處技巧。
孩子在家庭中都是小太陽,小皇帝尤其是現在的421家庭一個孩子有六個大人圍著他轉。孩子。被大人過度保護。什麼都不需要自己去獨立完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等等都被大人過度保護給隔離了。所以個人能力也就弱化了。
比如,我們班有一個男孩兒小張。胖乎乎的。很可愛。可是孩子。怎麼也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而且下課也不怎麼跟同學玩兒,老在自己的課桌附近走動走動,或者是跟老師說兩句話。後來我瞭解到,小張在家裡那可是說一不二的小霸王!上學的時候,爸爸在後面給他提著書包送到校門口,放學回家,姥姥把水果給端在跟前。都已經上二年級了,就連上廁所方便完了之後,還喊姥姥給他擦屁股,理由是自己擦不乾淨。這孩子從不在學校大便,因為他自己怕搞不定衛生。
營造民主家庭氛圍。
父母摒棄掉高高在上的狀態,不要用居高臨下的口吻動不動給孩子發號施令,那樣會營造一種不平等的感覺,難以讓孩子養出養成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習慣。
父母努力在和孩子相處溝通的過程中營造民主家庭氛圍。常和孩子做遊戲,共同讀書,或者是談論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多站在孩子角度上和孩子交流。
給孩子愛和自由。
很多孩子變得膽小懦弱,是因為受限制太多。孩子已經習慣了這種被保護被管制的感覺,不去爭取,不去表達。
舉個例子:假如說孩子小的時候,想伸手去挖土堆上的土,挖泥玩,很多家長都會說,“快鬆手太髒”;還有當孩子想從高高的土坡上跳下來的時候,家長又會大驚失色的喊,“”快下來,太危險,小心摔住腿”!家長對孩子的過度的、過於小心翼翼的愛,給孩子帶來重重保護的同時,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剝奪了他各種體驗的權利,失去了自我成長的經歷。久而久之,他自然就沒有探索新事物的慾望了,不願走出自己安穩的小我的範圍。
改善家庭關係。
我特別認同一句話: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夫妻恩愛,帶給孩子的福澤是深厚的。孩子從小在這種愛的環境中成長,他的性格是Sunny的、開朗的,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給孩子的精神滋養是非常豐厚的,家庭的愛傳遞給孩子,給孩子自信和安全感。幾乎所有的問題少年背後都有問題家庭。所以我們在焦慮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同時,不如也分析需精力來經營好自己的家庭。
帶孩子走出去接觸廣闊世界。
帶孩子走出小家去接觸大自然,增長孩子的見識,開闊孩子的視野。孩子視野開闊了,眼界變高了,自然就會突破原來狹窄的自我。
多帶孩子參加一些交往性的活動,給孩子製造一些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很多內向害羞的孩子,遇到家裡有客人或者是陌生人和自己說話的時候,往往會手足無措,手眼都不知道往哪裡放了。實際上孩子缺乏這方面的教導,缺乏這方面的鍛鍊。
每逢週末或者是節假日的時候,家長可以組織一些經常性的聚會。可以和同事的家庭組合,也可以和班級中其他孩子的家庭組合,大人放鬆的同時也給孩子一些放鬆交流的機會,讓孩子參與交往的過程,不知不覺在輕鬆愉悅的氛圍內,孩子也會享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與朋友相處的愉悅。
從細節入手鼓勵孩子,建立自信。
在生活中經常從細節來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在言語行為中鼓勵孩子重塑孩子的自信。
比如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加以鼓勵,內容孩子愛畫畫兒或者是做手工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多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自信。
結束語:
孩子內向害羞並不多大不了的事,家長不必過分焦慮,事實上這樣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比較沉穩的,這也反映了孩子的一個優點。
把家長焦慮的心放在改變的小小行動上,一點一滴做起,改變教育觀念,再加上具體的行動肯定會有收穫的。
孩子現在小學二年級,膽小害羞不敢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看得出您很焦慮。但是我要跟你說你所提出的兩種方案。不管是逼迫孩子參加還是放任不管,這兩個方案都不可取。
我有二十年的小學教育經驗了,教過的孩子上千個,孩子們的個性千差萬別,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過: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對於人來說,更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有人熱情奔放,有人安靜內向,有人長於表達,有人羞於言辭,有人喜歡熱鬧,有人樂於獨處,所以,你孩子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自信大方的表達自己,你也不必過份焦慮。
01孩子為什麼會膽小害羞,缺乏膽量?孩子的性格特點一方面會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會受後天環境影響。
後天環境影響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家庭中缺乏民主,家長比較專制。
有的父母比較強勢,在家裡說一不二,孩子缺乏被尊重的感覺。這樣環境的孩子性格比較懦弱。媽媽越強勢,孩子越懦弱,你可留心觀察以下週圍家庭一般如此,尤其是有兒子的家庭。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武則天和他的兒子們。
家長要求嚴苛,孩子沒自信。
家長對孩子給予厚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目標越高要求越嚴,就像小歡喜中的宋倩,對英子要求極高,英子房間被裝上了隔音材料,還在客廳和英子的臥室之間挖了一個透明窗,方便隨時監督孩子的學習狀態,英子考到第二名宋倩就不滿意了,所以別看英子在方一凡面前霸氣得很,可是回到家裡在老媽面前永遠是唯唯諾諾,缺乏自信的可憐樣兒。
家庭不和諧,孩子缺乏安全感。
如果父母在家庭關係中不和諧,夫妻經常爭吵,甚至動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成長,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孩子的生存環境如履薄冰一樣,永遠都是戰戰兢兢的,每每想到家庭,他的心裡總是有隱隱的擔憂,在這樣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是很難有自信的笑容的,他們變得膽小、自卑、謹小慎微。
相反,哪怕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工作普通,孩子成績也不出色,但是父母相愛,家庭溫暖,孩子臉上就會洋溢自信的光芒的,不會膽小自卑。比如《小歡喜》中的方一凡,雖然學習很差,但是家庭環境中父母相愛,為他營造了一個溫暖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所以方一凡雖然成績差,但是性格依舊Sunny。
孩子追求完美,不願承擔失敗。
這類孩子心思縝密,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很高,也很愛面子,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較差,所以這類孩子,不願意挑戰那些高難度的、不熟悉的事物。以免遭受失敗的痛苦。他們往往信奉的理念是:我不去做,也就不用承擔做不好的名聲了。
家長過度保護,孩子缺乏與人相處技巧。
孩子在家庭中都是小太陽,小皇帝尤其是現在的421家庭一個孩子有六個大人圍著他轉。孩子。被大人過度保護。什麼都不需要自己去獨立完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等等都被大人過度保護給隔離了。所以個人能力也就弱化了。
比如,我們班有一個男孩兒小張。胖乎乎的。很可愛。可是孩子。怎麼也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而且下課也不怎麼跟同學玩兒,老在自己的課桌附近走動走動,或者是跟老師說兩句話。後來我瞭解到,小張在家裡那可是說一不二的小霸王!上學的時候,爸爸在後面給他提著書包送到校門口,放學回家,姥姥把水果給端在跟前。都已經上二年級了,就連上廁所方便完了之後,還喊姥姥給他擦屁股,理由是自己擦不乾淨。這孩子從不在學校大便,因為他自己怕搞不定衛生。
02如何幫助孩子改善膽小害羞心理?營造民主家庭氛圍。
父母摒棄掉高高在上的狀態,不要用居高臨下的口吻動不動給孩子發號施令,那樣會營造一種不平等的感覺,難以讓孩子養出養成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習慣。
父母努力在和孩子相處溝通的過程中營造民主家庭氛圍。常和孩子做遊戲,共同讀書,或者是談論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多站在孩子角度上和孩子交流。
給孩子愛和自由。
很多孩子變得膽小懦弱,是因為受限制太多。孩子已經習慣了這種被保護被管制的感覺,不去爭取,不去表達。
舉個例子:假如說孩子小的時候,想伸手去挖土堆上的土,挖泥玩,很多家長都會說,“快鬆手太髒”;還有當孩子想從高高的土坡上跳下來的時候,家長又會大驚失色的喊,“”快下來,太危險,小心摔住腿”!家長對孩子的過度的、過於小心翼翼的愛,給孩子帶來重重保護的同時,也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剝奪了他各種體驗的權利,失去了自我成長的經歷。久而久之,他自然就沒有探索新事物的慾望了,不願走出自己安穩的小我的範圍。
改善家庭關係。
我特別認同一句話: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夫妻恩愛,帶給孩子的福澤是深厚的。孩子從小在這種愛的環境中成長,他的性格是Sunny的、開朗的,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給孩子的精神滋養是非常豐厚的,家庭的愛傳遞給孩子,給孩子自信和安全感。幾乎所有的問題少年背後都有問題家庭。所以我們在焦慮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同時,不如也分析需精力來經營好自己的家庭。
帶孩子走出去接觸廣闊世界。
帶孩子走出小家去接觸大自然,增長孩子的見識,開闊孩子的視野。孩子視野開闊了,眼界變高了,自然就會突破原來狹窄的自我。
多帶孩子參加一些交往性的活動,給孩子製造一些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很多內向害羞的孩子,遇到家裡有客人或者是陌生人和自己說話的時候,往往會手足無措,手眼都不知道往哪裡放了。實際上孩子缺乏這方面的教導,缺乏這方面的鍛鍊。
每逢週末或者是節假日的時候,家長可以組織一些經常性的聚會。可以和同事的家庭組合,也可以和班級中其他孩子的家庭組合,大人放鬆的同時也給孩子一些放鬆交流的機會,讓孩子參與交往的過程,不知不覺在輕鬆愉悅的氛圍內,孩子也會享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與朋友相處的愉悅。
從細節入手鼓勵孩子,建立自信。
在生活中經常從細節來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在言語行為中鼓勵孩子重塑孩子的自信。
比如針對孩子的興趣愛好加以鼓勵,內容孩子愛畫畫兒或者是做手工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多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自信。
結束語:
孩子內向害羞並不多大不了的事,家長不必過分焦慮,事實上這樣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比較沉穩的,這也反映了孩子的一個優點。
把家長焦慮的心放在改變的小小行動上,一點一滴做起,改變教育觀念,再加上具體的行動肯定會有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