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社會蹲

    李賀一生的經歷很簡單:讀書,進京應試,中進士,因“父諱”被取消資格,出京,入幕三年,復入京,入仕(制舉試),三年奉禮郎,病歸,又入幕三年,復又病,歸卒,一生只活了二十七歲。

    李賀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參加制舉(不是進士科)試的,讀了一肚子的詩書,卻換不來一日三餐,總要活下去啊!但他心底顯然是一腔子憤懣的,他明明已經通過了進士考試的,現在卻要去參加臨時增設的選取縣級底層官吏的拔萃科考試。

    (李賀畫像)

    科舉制度發展到唐朝,已經發展成為非常完善的選拔人才的制度,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定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常科又分有秀才(跟後來的“秀才”不是一回事)、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等科,不為人重視,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其中進士科考時務策和詩賦、文章;明經科考時務策與經義,因此前者難,後者易,並且難度差異巨大,坊間流傳:“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一說,三十歲考過明經已經算老了,五十歲考中進士,算年輕了。比如元稹,他最初參加的就是明經科考試,並且獲得了第一名;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等參加的就是進士科考試。

    (瘦弱的李賀)

    因為朝廷需要,皇帝下旨臨時選拔人才的考試,稱為制科,大都是選拔低階官員,即便是選拔高等人才(如極言直諫科),考中的人,在出身上已低常科考試人一頭,到唐高宗以後,這種兩極分化更為明顯,進士科尤其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出身非常影響仕途發展。打個不恰當的比方:進士、明經類似統招統分的名牌大學;各種制科相當於二本、三本大學,即便後期另有考研、讀博的機會,第一學歷也相當重要。

    (進士及第是光耀門楣的事情)

    你說李賀委屈不委屈,他通過了進士科考試,卻因為父親的名字被擋在了門外,其他還好辦,可以努力,父親的名字總不能更改吧!所以,他沒有辦法,只能走低層發展路線,他決定備考參加制舉科考試了,當然,他仍然滿懷的不甘與激憤,一腔的“懷才不遇”情緒。

    今天我們讀的這首《致酒行》,就是李賀在這種心情之下寫的一首詩: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李賀像)

    既然是《致酒行》,顯然就是一首歌行古體詩,又與酒相關,是寫朋友們勸酒致辭的一首詩。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零落棲遲的當然是李賀,零落不用說,棲遲指的是漂泊失意,這時的李賀,孤身客館,前路不明,百般無奈,當朋友舉酒相勸時,李賀舉起了這“一杯酒”,潦倒遊息之際,借酒解愁正是題中應有之義。主人勸他不要憂愁,因為愁可傷人,傷人則折人之壽,所以主人的祝酒詞是希望“客長壽”雖然這也可能是平常的祝酒詞,但很可能是剛二十歲出頭的李賀,身體狀況已經讓朋友擔心了。

    李賀與主人舉杯相對,雖然只是“一杯酒",卻足顯客人的窮途落魄,“客長壽”足顯主人的心地善良,一句“長壽”中,該飽含了多少同情與愛憐呢?

    (主父偃雕像)

    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主父偃,漢武帝時大臣。山東臨淄人。出身貧寒,早年學縱橫之術與和百家之言。在齊地受到儒生的排擠,於是北遊燕、趙、中山等諸侯王國,但都未受到禮遇。後轉投漢武帝,據《漢書》記載:“主父偃西入關見衛將軍,衛將軍數言上,上不省。資用乏,留久,諸侯賓客多厭之。”後來,主父偃的上書終於漢武帝被採納,當上了郎中甚至後來又遷為謁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遷四次,為漢武帝破格重用。李賀寫主父偃,入手點寫他困不歸,寫他的家人盼望他歸來,將門前的柳樹都折盡了(在古時,折柳既有送行相留之意,也有盼望速歸之意)。李賀以主父偃自喻,既寫自己久羈異鄉,將來終將一展大志,又寫家人對自己的盼望。

    (馬周像)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還不夠,主父偃太久遠了,說說近一點的吧,李賀換韻,是主人把祝酒的談話拉回到了本朝:馬周是唐太宗時的宰相,馬周少孤,家境貧寒,喜好讀書,因貧困失意放浪不羈,不為州里尊敬,後西遊長安,據說在去長安途中投宿新豐客棧,客棧主人待他比商販還不如,狼狽程度比主父偃更有過之,後馬周到長安之後寄住在中郎將常何家中,一次唐太宗令百官上書談論朝政得失,馬周替常何寫諫言有功得太宗召見,太宗令他在門下省值班侍奉,後又多次升遷。馬周去世後,太宗追贈其為幽州都督,令陪葬昭陵。勸酒詞雖然是主人說的,但李賀的表達卻用筆奇麗,切入點獨特,他稱馬周在新豐客棧的經歷,是“天荒地老無人識”,這當然是誇張,但卻很形象。

    歷史上的馬周當然不是直犯龍顏,但主人為了勸李賀進取,卻巧妙地啟發說馬周只憑“兩行書”就獲得了皇帝賞識,你只要努力,未嘗不能出頭,這是循循善誘之詞,主人的善良,又遞進一層。

    (雄雞一聲天下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主人的一番開導勸慰,讓李賀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一句話驚醒夢中人啊,失魂落魄的詩人茅塞頓開,“雄雞一唱”,詩人該當一鳴驚人,“天下白”,未來的景象該是一片光明。對未來美好的憧憬激起的是詩人滿懷的少年壯志。拏,同“拿”。少年人正應當壯志凌雲,怎麼能總是坐在幽寒之處唉聲嘆氣呢?最後兩句,情懷激越,整首詩的情緒,從開篇的無限悽清,一轉而為收尾的激越向上,全詩也由此絢染出積極向上的明亮色彩。

    (騎驢覓詩的李賀)

    本詩中,“天荒地老”後來發展成為成語;“雄雞一唱天下白”,因偉人借用,現在幾乎人盡皆知,後來也發展為成語;“少年心事當拿雲”也成為激勵少年人奮發向上的經典詩句,在李賀的詩篇裡,有太多這樣的經典名句,這一切,都來源於他如鬼似魅的傑出詩才。

    (舉子在考試)

    元和六年,也就是811年,李賀帶著滿心的不甘和委屈參加了當年的制舉考試。考試結果很快揭曉,李賀同十幾位舉子一起及第,留京兩名,其餘全部發派各地任縣尉、縣丞,李賀是留京兩人中的一位(一方面他確實出眾,一方面,他的推薦人是韓愈),任從九品奉禮郎。日常工作就是每逢祭祀時檢查祭祀祭品,排定大臣版次,鼓吹吆喝,贊導主持,這是天才詩人最不喜歡的枯燥生活,可是心為形役,徒嘆奈何!

    李賀的仕途生涯,由此拉開帷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光給女方現金就得十五六萬,難道婚姻必須得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