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48386080014

      流言:進入車內不要馬上開啟空調,先開啟車窗通風幾分鐘再開空調。因為根據研究,汽車的儀表盤、沙發、空氣過濾器會釋放苯(聞一聞你車裡高溫下的塑膠味兒吧),這是一種致癌毒素。暴露其中會導致白血病,大大增加患癌的風險。除了致癌之外,苯還會侵蝕我們的骨骼,造成貧血和降低白血球數量,長期也可能導致流產。苯的可接受水平為每平方英尺(注:原文如此)50毫克。停在室內、窗戶緊閉的車輛可產生400-800毫克的苯。停在戶外大太陽下、溫度超過60華氏度(15.6℃),苯就上升至2000-4000毫克,超出允許量的40倍!車內的人將不可避免地吸入過量的毒素。在進入車內之前,建議先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苯是會影響腎臟和肝臟的毒素,而且很難從身體中排出。  破解:這條流言本身就被誤讀得很厲害。許多讀者看完這則流言後的印象是:它警告司機不要使用汽車空調,因為空調系統本身就會散發出苯。實際上,文章想表達的是:不要一上車就立刻開空調,而應該先搖下車窗、讓積累的“苯氣味”(按流言的說法是由儀表盤、內飾等元件散發的)從車中散出去,然後再關上車窗開啟空調。  另外,我們知道,討論氣體中化學物質的含量,應描述為每單位“體積”中的質量,而非每單位“面積”中的質量。流言稱苯的可接受水平為“每平方英尺”50毫克,顯然是不對的。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網站在評論這條流言時說:雖然這只是個小的技術問題,但它也反映出此流言創作者可能對於基本科學概念所知非常有限。  拋開這兩個技術細節不談,剩下的內容裡,又有多少是事實呢?  苯確實是一種致癌物質  美國癌症協會指出,有證據表明苯與白血病風險增高有關聯[1]:  “相當多的人類研究證據表明,苯與癌症之間存在關聯。最初有報道稱,對於暴露在高水平苯環境下的工人(化工、製鞋、煉油等行業),白血病、尤其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風險有所增加。近期更多的研究則針對暴露在相對較低水平下的工人。”  動物研究也取得了相符的結果。有充分的動物實驗證據證明了苯的致癌性。一些重要的動物實驗結果支援早先的發現:吸入和攝入的苯可導致人類白血病風險增加。綜述此類研究的詳情,苯與癌症的關聯性得到肯定。  苯的“可接受水平”  美國管理部門並未設立過所謂“苯的可接受水平”。美國國家職業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IOSH)對於工作場所的苯含量有兩個限制值:短期(15分鐘內)為每立方米3.2毫克,長期平均為每立方米0.32毫克。而流言中說的“每立方英尺50毫克”可換算為每立方米1765.7毫克,比短期暴露的限制值還大了數百倍!只能理解為流言創作者弄錯了單位或犯了別的數學錯誤。“每立方英尺50毫克”這個數值毫無意義。  雖然NIOSH提供的兩個苯含量限制值是針對一些行業的工人的,但我們也可以作為參考,衡量汽車內部空氣的苯含量水平。  汽車中真的可以產生達到潛在致癌級別的苯嗎?  這一點並沒有科學證據。2001年南韓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城市區域內、車輛通勤時間較長的人群(包括坐小轎車和坐巴士),雖然確實發現車輛使用會增加苯的暴露,但他們的發現與上述流言中的描述有明顯的區別:  研究發現的是,乘坐車輛增加了多種有害物質的暴露水平,苯是其中之一。但導致這一情況的首要因素是車輛使用的油料,而非儀表盤等車內元件。  研究發現舊車中苯的含量要高於新車。這說明儀表盤、內飾等元件散發出的“新車味”並非影響車內苯含量水平的首要因素。  研究發現在冬天的月份中,苯暴露水平顯著升高。這說明汽車空調的使用並非苯暴露的主要因素。  這項南韓研究也沒有發現通勤導致的苯暴露和癌症發病之間有什麼聯絡。  2007年德國有一項研究是關於“停泊車輛內部空氣的毒性”。研究人員設定了相同品牌的一輛新車和一輛使用三年的舊車,置於14000瓦燈光之下,使溫度上升到150華氏度(65.6℃),收集了車內氣體。之後他們將來自人類和倉鼠的實驗室培養細胞暴露在這些氣體的提取物中。這是毒性測試的正常手段。  研究表明,來自新車的氣體並沒有表現出毒性,只是引起了一些微小的免疫反應,理論上這些反應在一些人體內可能導致過敏。舊車則無此現象。研究結論稱:“停泊車輛的內部空氣沒有發現明顯的健康危害”。  研究還發現,新車內的揮發性有機物總量為每立方米10.9毫克,其主要成分並不包括苯。而流言卻宣稱:太陽下車輛內的苯含量可達每立方英尺2000-4000毫克,合每立方米70.6克-141.3克。這個數量的苯收集起來,體積幾乎有一兩瓶花露水之多!顯然是荒謬的。  即使我們假定流言創作者弄錯了單位,“幫他”把上述數值中的“克”改為“毫克”,仍然不合理。如此修改後,流言所稱的苯這一種物質的含量,仍比上面研究實測的所有揮發性有機物總量還要大10倍左右。何況苯甚至還不在研究檢測出的40多種有機物之中。  美國癌症協會還調查了德國、南韓和美國的其他幾項研究,最後總結道:  “我們在已發表的研究中,沒有發現能確證(流言中)這一觀點的證據。在一部分針對行駛車輛的研究中,苯暴露水平超過了工作場所慢性苯暴露推薦水平,但這些程度的苯在保養適當的車輛中不太可能出現。”  熱天發車先開窗是對的,但與苯無關  流言中有一個觀點是可取的:在熱天,當你回到門窗關閉的車輛中時,應該先開啟車窗晾一會兒再開空調。但原因和苯無關,而是因為停在太陽下、門窗緊閉的車輛會產生一種溫室效應,使得車內溫度比車外高出很多。開一會兒車窗可以透過氣體交換來加快溫度下降,這比單靠空調降溫要有效。  如何避免和降低苯危害  儘管沒有科學證據支援車內空氣的苯含量足以導致癌症,但日常生活中還有其他途經可能會接觸苯。美國癌症協會建議:  如果你擔心車內的苯汙染,大可定期開窗通風,或將空調設定為迴圈狀態,使車內外空氣流通。以下一些方法也可以降低日常接觸苯的量:  遠離香菸。如果你是吸菸者,請戒菸。吸菸是苯暴露的主要來源。  如果你的工作壞境中含有苯,可與僱主商量改變工作流程(例如採用其他溶劑替代苯,或確保將苯適當地儲存在封閉條件下),或使用個人保護裝備。如需要,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可提供資訊諮詢或前往進行檢查。  減少接觸汽油,加油時小心操作,或選擇有油氣回收系統的加油站。汽油含苯,應避免面板接觸。  最後,當遇到一些溶劑、油漆、顏料等化學物質時,藉助常識判斷其是否可能含苯。減少和避免與這些物質共處,特別是在不通風的場所。  結論:這則“汽車空調散發出致癌的苯”的流言,包含諸多概念與觀點的謬誤。事實上,雖然有研究發現使用車輛會略增加苯的接觸,但並未發現這一接觸水平會導致癌症風險升高。包括吸菸在內的其他途徑才是日常生活中苯暴露的主要來源,而且我們也有很多應對的方法,可以避免和降低苯的危害。‍資料來源於:汽車空調能散發出致癌的苯嗎?http://www.guokr.com/article/30350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生活中的新能源英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