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夫舟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大明王朝1566》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視劇,很有思想深度。但在服飾方面,嚴格地說,問題確實挺多。
有個奇怪的現象,資金投入比較多,大腕雲集,比較有內涵的片子,往往在服裝方面不考究,反而那些戲說濫造,內容荒誕的片子,服裝方面反而比較用心,比如,有個《明妃傳》的服裝就比《大明王朝1566》要更符合史實。
《明史·輿服志》記載:
【洪武二十四年定製,公、侯、駙馬、伯,服繡麒麟、白澤。】
看看文官的。
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
二品緋袍,繡錦雞;
三品緋袍,繡孔雀;
四品緋袍,繡雲雁;
五品青袍,繡白鷳;
六品青袍,繡鷺鷥;
七品青袍,繡鴻漱;
八品綠袍,繡鵪鶉;
九品綠袍,繡練雀。
武官就不放圖圖了。一品麒麟緋袍,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
一、先看一下胡宗憲的官服:
這就是說胡宗憲是二品武職,補服是獅子。
而歷史真實情況是這樣的下圖:
這還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但在歷史中,胡宗憲時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累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當然應該是文職官員。巡按監察御史品階很低了,正七品。兵部左侍郎為正三品,這樣穿衣服就不應該了。
二、明代文武官員的服飾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賜服等。朝服不分文武,都戴梁冠。以冠上樑數辨別等級,一梁至八梁不等,公、侯、伯及駙馬的梁冠另加貂蟬籠巾,前後附金蟬或玳瑁蟬。公爵還插野雞毛。
一品以下官員,朝服只戴梁冠,不用貂蟬籠巾,在梁冠的頂部,通常插有一支彎竹杆。
看上圖,劇中嚴嵩頭上戴的是公服的展腳幞頭,但他身上穿的卻是有補子的常服。
同一場閤中的徐階、高拱、嚴世蕃卻都戴著梁冠,是朝服的帽子。
三、再看下面這個圖,徐階的帽子。數一下,冠梁數――九道梁。
《大明會典》規定,官員梁冠上的梁數多少取決於其官品高下。公爵八梁,一品到九品從七梁開始依次減少,六品和七品都是二梁,八品和九品都是一梁。
嚴世蕃他是工部尚書,按明朝實際官制,穿的官服補子應該是錦雞,但他穿了仙鶴。這本不合適。也許有人認為這也有一定道理,理由是這樣的。
《明史·輿服志》:
【而學士嚴訥、李春芳、董份以五品撰青詞,亦賜仙鶴。】
有些人認為,嚴世蕃雖為二品,但他的鶴補子是因為寫青詞好,為嘉靖所賜,可以穿。
但是,【尋諭供事壇中乃用,於是尚書皆不敢衣鶴。】
也就是說,嚴世蕃即使得賜鶴補子,但只供事壇中用,不能隨意穿。
劇中嚴世蕃為工部尚書,應該是正二品,而他頭戴的是一品的七梁。
而徐階的帽子是九梁,比公爵的八梁還多一梁。徐階這是嚴重違制的,如果我是言官,肯定要參這個老傢伙。
上圖知道是誰嗎?――王陽明。他當時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二品大員,因功封“新建伯”,頭上樑冠是六梁。
四、再看看官員的衣服。
譚綸的烏紗帽上裝飾和肩上的花紋都是胡編的,實際上並沒有。
下面的圖圖才是實際情況:
五、劇中錦衣衛的服裝也是有問題的。
劇中是這樣的:
萬曆《大明會典》錦衣衛:
本衛堂上官,服大紅蟒衣飛魚、烏紗帽、鸞帶,佩繡春刀。千百戶,青綠錦繡服。各隨侍。
真實的錦衣衛服裝樣式,應該是,下圖所示的這種香色麻飛魚袍。
除了錦衣衛,還有一些官員也可能穿飛魚服,但需要有一定品級才行。
《明史·輿服志》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嘉靖十六年,【群臣朝於駐蹕所,兵部尚書張瓚服蟒。帝怒曰:“尚書二品,何自服蟒”。張瓚對曰:“所服乃欽賜飛魚服,鮮明類蟒,非蟒也。”
帝曰:“飛魚何組兩角?其嚴禁之。”】
嘉靖對禮儀制度是相當看重的。於是
【十六年,世宗登極詔雲:“近來冒濫玉帶,蟒龍、飛魚、鬥牛服色,皆庶官雜流並各處將領夤緣奏乞,今俱不許。武職卑官僣用公、侯服色者,亦禁絕之。”】
禮部奏定,【文武官不許擅用蟒衣、飛魚、鬥牛、違禁華異服色。其大紅紵絲紗羅服,惟四品以上官及在京五品堂上官、經筵講官許服。五品官及經筵不為講官者,俱服青綠錦繡。遇吉禮,止衣紅布絨褐。品官花樣,並依品級。錦衣衛指揮,侍衛者仍得衣麒麟,其帶俸非侍衛,及千百戶雖侍衛,不許僣用。 】
嘉靖廢止了所謂飛魚、鬥牛、蟒服一段時間。
六、明朝還曾經給一位女士賜過蟒服,很罕見。
崇禎三年,永平四城失守,帝詔天下勤王,各鎮觀望不前,唯秦良玉率“白桿兵”來援,將後金軍隊逐出山海關,收復四城,崇禎帝平臺召見,賜兩件精美官袍授予秦良玉,一件即此件藍緞平金繡蟒袍,還有一件是秦良玉平金繡蟒鳳衫 。
下圖即所賜藍緞平金繡蟒袍:
總的來說,《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好劇,但從服裝方面,確實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
回覆列表
《大明王朝1566》中的官服是不符合歷史的。最簡單的就是看徐階和嚴嵩的服裝就明白了。嚴嵩做首輔的時候是這樣的:
徐階則始終都是這套裝扮,即使做了首輔也是如此。按照道理來講,首輔的服裝應該都是統一的,不可能不一樣。從這裡可以看出,服裝必然是有錯誤的。
嚴閣老這種服裝應該叫做公服。一般朝會,見皇帝的時候穿。《明史》是這麼記載的,“洪武二十六年定,每日早晚朝奏事及侍班、謝恩、見辭則服之。在外文武官,每日公座服之。”實際的樣子應該是這樣的如下所示。嚴閣老的帽子兩邊的展角方向應該不對的,正確的方向應該朝上。古代服裝是很複雜的。根據當時的規定,在北京城當差官員上朝應該穿這種公服。這種衣服嚴格的按照官員的品級而區分,不同的級別,衣服各個地方是不一樣,這可是有明確規定的。比如,一品的官員到四品的官員,公服的顏色是緋紅色的,上面的用大獨科花,腰帶要用玉。
徐閣老的梁冠應該叫做朝服,一般祭祀大典,舉行什麼重大儀式的時候穿。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六年就規定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詔、開讀、進表、傳制等,官員都用梁冠。梁冠也是按照不同的品級分類。
海瑞和王用汲等人的服裝則是這樣的。
海瑞穿的這種服裝是常服,通常是官員日常辦公的時候穿的。常服也是一樣,按照官員品級來區分。大概如下所示: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