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22812813963

    新一季也是最後一季的英國版《人生七年》(63 UP)最近出爐,第一季那些7歲的孩童已經老去,63歲時人生基本定型。拍攝者最初想把該紀錄片拍成階級固化的記錄,然而這就像一場科學實驗,科學家無法控制實驗結果與預期相符,紀錄片最後變成了忠實記錄他們人生過程的存在。

    《63 Up》參與者:63歲的託尼(右)、蘇(中)和布魯斯(左)手捧自己7歲時的照片。

    起初一看,這部紀錄片果然見證了逾越階級蕃籬的困難。出身於精英家庭的三個孩子約翰、安德魯和查爾斯順利讀了法學院,約翰、安德魯都成了律師,查爾斯21歲時退出拍攝,那時他已經進入了BBC做編輯工作。來自倫敦東區平民家庭的傑基、林恩和蘇,以及託尼總體來說都沒有進入到精英階層,福利院的孤兒保羅和西蒙也是。除了尼克從農村孩子成為美國教授、尼爾人生大落到大起,大部分人從哪個階層來依舊待在哪個階層。

    但是要拿本紀錄片來證實階級固化的話,明視訊記憶體在條件缺失。拍攝者的目的在於考量這些人能否改變出身時的階級地位,那麼被觀察者必須與拍攝者目標一致,把保持、攀升階級地位作為人生主要目標,這個考量才有效——搞一場人生馬拉松比賽,總要統一擬定比賽目標、比賽規則而且大家同意參賽時才算有輸贏吧?片中14個人各過各的生活,並未把階級地位的改變當作人生主要奮鬥目標,這個記錄的結果只能證明階級蕃籬存在,並且在人生中起作用,卻無法證明它不能逾越。

    第一部《7 UP》的劇照。

    所以,這部紀錄片更大的意義是記錄了一個人怎麼一步一步成為了現在的自己,不同的解讀方式得出不同的答案。

    原生家庭影響巨大

    毋庸置疑,原生家庭影響巨大。以託尼為例,拍攝者邁克爾一度認為他會重蹈父親的覆轍,要進監獄。託尼的父親在酒吧裡玩牌騙人為生,平均一兩週要到監獄報到。託尼跟著他學會了賭博,去賽狗場賽狗。他喜歡打架、惹事,很早退學。從小想做騎師,但未能成功。人生走到這裡,原生家庭似乎決定了人生。東區的孩子出個貝克漢姆,太難了,特例中的特例。

    有時候在婚姻生活中原生家庭的影響更大。福利院的孤兒西蒙是黑人族裔的私生子,他在28歲時已經和第一任妻子生了5個孩子,35歲時離了婚,孩子歸太太。父母拋棄了他,他離開了自己的孩子,這在精神分析上叫做強迫性重複,重複父母的行為,也是向父母拋棄他的行為認同。

    《21 UP》中的富家小姐蘇珊娜,她的父母在《7 UP》之後離婚,到21歲時,因周圍不幸的婚姻一度對結婚產生消極的想法。

    原生家庭消極的影響在保羅和其他非精英家庭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能看到。如果有心,還能看到非精英家庭裡父母對孩子的積極影響,比如尼克。尼克在少年時代說喜歡物理和化學,他不願意留在農場中。長大後他如願以償讀了牛津大學物理系,後來去了美國做教授。前面的節目中,尼克曾說小時候父親嚴格約束他讀書是他考上名校的關鍵。

    社會環境(經歷)和個性特點對人生起著關鍵作用

    安德魯說,7歲的孩子基本上是撫養的產物。年紀越是幼小,生活範圍越是侷限於家庭。7歲以後上學讀書,社會環境的影響日益增加。青春期開始學習獨立於家庭,個性特點以及在此影響下,個人對生活的選擇對人生走向影響越來越大。

    託尼並沒有進監獄。放棄了做騎師後,他開上了計程車,而且開出租車成為了他生命裡的依靠。去西班牙投資失利後,他回來繼續開出租車。28歲以後喜歡上了表演,他在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時間的孩子》裡得到了跑龍套的角色。至於掙錢養家,還是靠開出租車。

    年輕時開出租的託尼。

    託尼的個性特點是生命力旺盛。騎師當不成,他有力氣繼續折騰,成為計程車司機,由此獲得穩定的生活。穩定並未束縛他的腳步,他喜歡上了西班牙,繼續折騰,在那裡投資,失敗了回來繼續開車。成不了名演員,能夠參加表演就行。做任何事,他樂在其中。63歲了,真的以為他放棄了騎師的夢想了嗎?他養了馬。我們忽然想起來,他當初要做騎師是因為喜歡馬,現在他和他的馬兒待在一起了。他的婚姻也有波折,出軌被抓包,不過63歲時他說依然愛著太太黛比。

    對託尼人生的評價試折射出評價者的人生觀。說他失敗?評價者一定是世俗的事業成功論者,把擁有財富和社會地位作為衡量標準。換個角度,託尼簡直是享受人生的範本,想做什麼就去做了,收穫滿滿。

    《63 UP》中的託尼,依然在靠開出租車餬口。

    強迫性重複的概念後來被修改為強迫性修復,重演童年的場景是為了修復創傷。西蒙在42歲時已經有了第二任太太,這次婚姻質量很高,他們生了一個兒子。在太太的鼓勵和支援下,又收養孤兒,做了寄養父母,把父母搞砸的事情修復好,把自己的人生重新活過一遍。愛能療愈創傷,第二任太太的愛幫助西蒙擺脫了原生家庭的不良影響——原生家庭的影響雖然巨大,愛的能量更大。

    尼克7歲的時候。

    成為美國教授的尼克提到了學校里老師對他的影響。小時候生病休息後再去上學,老師正在和同學們討論飛機,很熱情地說:“我們都等著你呢,你一定很瞭解關於飛機的知識。”老師的積極關注讓尼克獲得了“我很優秀”的信念。尼克的人生表明人生的走向有家庭、社會環境的共同作用,也是自身努力的結果。

    《63 UP》中罹患癌症的尼克。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家庭、社會環境以及自身努力在人生髮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只不過在不同人的人生中,各部分所佔比例不同。其實這裡還隱含了遺傳的重要因素,尼克能上名牌大學,智商一般應該在110以上,他的弟弟由於聽力缺陷家裡人的期待就沒那麼高。精英家庭的約翰、安德魯如果遺傳下的智商只有70分,成為精英律師的機會也微乎其微。

    舒適人生: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一個人之所以走到現在是各方面影響綜合的結果,如果經濟大環境更好一些,傑基、林恩的人生道路說不定會更加平坦。對於人力不能控制的外部環境,託尼用行動做了最好的回答:接受它,繼續向前走。

    那麼怎麼去把握人生的可控部分呢?在事業上獲得了較為合適位置的約翰、安德魯、查爾斯、尼克、布魯斯,共同的特點是並非精英家庭背景。他們都在很小的年紀找到了想要從事的行業,並且為之奮鬥。事業上發展得一般的保羅、西蒙、傑基年少時目標比較模糊。精英家庭的父母在子女職業選擇上最大的優勢是有自身經驗可循,能夠看到孩子的特點,給予孩子引導。普通家庭如果有尼克父親的覺察力照樣能助孩子一臂之力。非精英家庭有這個能力的父母比例可能小一些,典型如託尼的父親,自己的人生混沌一片,何談引導孩子?他們可以求助於專業的教育人士,對孩子加以積極關注,從而提高逆襲指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遭遇工作不開心時,是忍受還是離職,還是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