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1.“暖國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2.血紅、隱青、深黃、冷綠

    用花草的美進一步的襯托出了雪的聖潔唯美,為寫雪的精神下筆

    寫出了植物的青春美豔,寶珠山茶的紅,單瓣梅花的青,臘梅花的黃,雜草的綠。與開頭有的關係是總分

    彷彿將盎然春意躍然紙上,先生所描繪的滋潤美豔的江南雪景圖充滿著魯迅先生對故鄉的懷念和讚美。而之前的描寫都是為了襯托最後朔方的雪。前三段寫滋潤美豔的江南的雪,情趣盎然的雪地塑羅漢,原來是作者這種“愛”的、如夢幻般溫馨可人的需要被撫慰的心理與情緒的需求。但魯迅畢竟是魯迅,面對肅殺的、凜冽的、孤獨的、無人理解的現實,他作著更為冷峻的思考,並像朔方的雪一樣,“蓬勃地奮飛”,“旋轉而升騰”,以達到個體生命的昇華與超越。

    3. 相比江南的雪,作者明顯偏愛“朔方的雪”,可為什麼花大量的筆墨寫“江南的雪”,甚至於用兩個小節寫塑雪羅漢的情景?這不僅僅是“對故鄉的深情懷念與熱情讚美”和“對童年生活美好的回憶”,更是作者療治創傷心理與情緒的需求。王蒙認為《雪》是魯迅作品中少有的溫情之作,這一類包括《好的故事》和《一覺》。《野草》中絕大多數作品的氣氛和基調或是陰冷、或是激憤、或是悲觀、或是絕望,而這三篇卻給人一種珍貴的暖意和亮色。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魯迅精神世界中那少以示人的一面。魯迅在《雪》中塑造了兩個形象: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使我們聯想起兩種性格:童年和青春的美豔與脆弱,戰士和公民的堅強與孤獨;敷染了兩類美學色調:玫瑰的和斑駁的,親切的和嚴峻的,鮮活的、深重的、怡悅的和粗獷的、溫馨的、悲壯的……這二者像一個樂曲中的第一主題與第二主題,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互相糾纏,互相爭鬥,組成了一個小小的,然而是非凡的篇章。由此,我們可以大概地得知:“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是人生意義上和美學意義上的兩種象徵。比如文中說魯迅雖懷念童年和青春的美麗,但也沉重地感覺到、清醒地懂得:童年和青春雖然美麗多姿,卻也有它軟弱、不定、短暫的一面,“童年和青春是要長大的,長大了就要變化,也應該變化,魯迅是最不喜歡老了還要裝小孩的老菜子的”。文中如粉如沙決不粘連燦燦生光旋旋升騰的“朔方的雪”,也如《秋夜》中的“棗樹”一樣,可看作是當時魯迅的自我象徵。“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這些都該是魯迅有意無意中的自我定性吧,那是經歷大磨難之後的堅定和從容,那是經過苦痛洗禮之後的成熟和驕傲,那是一種美麗而高貴的人生境界。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的一篇, 但與《野草》中的大部分篇目不同,不是用奇倔的意象和象徵的語言表現作者的孤獨前行與反抗絕望,而是用較有華彩的語言對照“江南的雪”與“朔方的雪花”,在“江南的雪”中又有自然的雪景與人工的雪景的對照,直到篇末才寫到“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靈”,才隱約透露出《野草》那種“荷戟獨彷徨”的韻調。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雪》是一首動人的詠雪詩,是一幅美妙多姿的雪景圖,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境界。它是魯迅《野草》集裡的佳作,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名篇。每當誦讀它的時候,總覺得是一種強烈的美的享受。

    這篇優美的散文,是魯迅1925年元月創作的。作者以生花的彩筆,描繪了“江南”和“朔方”迥然不同的雪景,表現了對明媚春天的無限嚮往,對美好事物的緬懷,以及對冷酷現實奮勇抗爭的精神。

    當時,魯迅戰鬥在帝國主義卵翼下的北洋軍閥盤踞的北京。在南方熱氣騰騰的大好革命形勢推動下,北方反帝反封建的烈火愈燒愈旺。儘管這時作者親身經歷了五四新文化統一戰線的分化,有時不免產生“兩間餘一卒,荷戟獨旁徨”的孤獨之感,但是他的主導精神卻是積極向上、奮勇前進的。正是在這種心境下,魯迅寫了這篇戰鬥的、優美的借景抒情的散文。

    藉助豐富的想象,作者首先描繪了一幅分外妖嬈的“江南雪景圖”。生動,美麗,洋溢著詩情畫意,耐人尋味。……

    這篇散文,膾炙人口,感人肺腑,其主要原因是它充滿著詩意。所謂詩意,主要指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和優美的感情,美麗的想象和新穎的意境,精練而富於美感的語言,三者有機地結合,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不論對江南的雪、雪野,還是對天真爛漫的孩子們,也不論對明豔剔透的雪羅漢,還是對朔方的如粉、如沙的雪花,作者都是以飽蘸感情的筆觸,予以形象的描繪,借雪景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情,託形象來寄寓自己深刻的思想。正因為《雪》不是一幅單純的雪景畫,而是以革命的思想感情作為靈魂,表現了作者崇高的精神世界,所以才有感人心魄的藝術力量。試問,當你讀到朔方的雪花“蓬勃地奮飛”的動人描寫時,你不覺得有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在鼓舞著你嗎?好像我們也要衝風冒雪“升騰”起來,同作者一起戰勝那“凜冽的天宇”,去傾聽暖國的“青春的訊息”。

    《雪》中深刻的思想和真摯的感情,滲透在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所創造的意境之中。作者描繪江南和朔方兩幅雪景圖,不是平板地一覽無餘地摹擬生活,而是張開想象的翅膀,由“朔方的雪花”聯想到“暖國的雨”,由“雨”聯想到“江南的雪”,由“雪”聯想到山茶、梅花盛開的“雪野”,由“雪野”聯想到孩子們塑雪羅漢的動人情景;即使描寫現實中的“朔方的雪花”,想象也“飛騰”起來,浮想聯翩,神遊宇宙。正由於作者的聯想力和想象力極其豐富,所以才創造了雄渾壯麗的意境,給讀者留下廣闊的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透過讀者的聯想和想象的再創造,既可以擴大和豐富《雪》這篇散文的內容,也可以使人更強烈地感到美的享受和藝術的滿足。

    《雪》的濃郁的詩意還有賴於優美的語言得以表現。魯迅抒情散文的語言,總是精粹簡潔,具有生活的鮮明色彩和動人的旋律。如作者寫江南的雪景,語言華美,文采風流,柔美之中又不乏健美;寫孩子們塑雪羅漢的語言,樸素形象,生活氣息很濃,雖然沒有特別華麗的詞藻或誇張的筆墨,但孩子們的鮮明個性、雪羅漢的幽默神態卻躍然紙上;寫北方雪景的語言,熱烈,瑰麗,抒發了作者面對冷酷現實的戰鬥豪情。

    總之,這篇散文,借景抒情,情景相生,託物言志,寓意深刻,做到了形式和內容、文字的美和思想感情的美的高度統一,每讀之,便覺得有一股浩然之氣,蕩人心胸,開人眼界,促人振奮。

    《雪》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最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寫細緻生動,用詞準確。文章描寫了江南與北方的雪景,並在對比中體現出作者的傾向。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溫潤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稱讚的還是在孤單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這一情感取向,閱讀時需要仔細辨析。魯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例如,在描寫完江南的雪之後,用了一個峻急的“但是”,轉入對“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並不需要轉折,可加上這個“但是”之後,情感的傾向性更加明顯了。這一點需細細體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飯煲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