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立誌

    一、慈禧掌權的先決條件是其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

    1861年,咸豐皇帝在熱河避暑山莊駕崩之前立6歲的載淳為皇太子,同時任命顧命八大臣,輔佐皇帝處理政務。將“同道堂”,“御賞”兩方小璽賜給載淳和皇后鈕祜祿氏,並且下詔以後下發旨意,必須有這兩個小璽為證。念及載淳年幼無知,咸豐帝下令將刻有“同道堂”的印章交由生母懿貴妃掌管,按照母憑子貴的規矩,懿貴妃升為西宮太后,慈禧有了權力的基礎。咸豐的正宮皇后則升為東宮太后。同治帝登基伊始,形成兩宮太后和顧命大臣共同執掌朝政的局面。

    清廷內部實行的雖是“(太后)垂簾(八大臣)輔政,蓋兼有之”的權力機制,表面看慈禧太后與肅順等八大臣的權力是旗鼓相當,但實際上慈禧太后佔據新君生母這一更有利的地位,使其在與八大臣的政治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朝中部分大臣也都堅持“自古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的政治理念,大都認為只有兩宮太后才是皇權的真正代表。

    在以後對奕欣的多次貶抑打擊中,慈禧太后同樣很好地利用了這種正統皇權代表者的政治優勢。辛酉政變以後,奕欣自恃有功,有時在用人行政方面,並“不商之於太后……皆由己意……獨斷而行”。慈禧太后曾憤憤地對他說:“汝事事與我為難,我革你職。”但奕欣並未完全把慈禧太后放在眼中,倔強而滿不在乎地頂撞說:“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職,不能革皇子。” 但是,1865年3月底,慈禧依仗皇太后的特殊地位、君臣上下尊卑的政治倫理,突然以欺君藐上的罪名,將奕欣罷革,後她又以皇太后的特殊政治身份賞還恭親王的爵職。這終於使奕欣不得不放下皇子親王的架子,徹底臣服。

    經過歷朝歷代長達2000餘年的因革損易,“君為臣綱”等忠君思想已根深蒂固。環視當時的大清帝國,皇帝幼弱,親貴如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者,尚不能與慈禧太后爭鋒,尚有何人能夠與皇太后爭高下、論尊卑呢?

    二、清朝晚期皇帝壽短、慈禧壽長造就了慈禧掌權的有利局勢

    清朝晚期,面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國內民生凋敝,起義不斷,而外部更有列強環伺、虎視眈眈。這種情況下,清朝更需要一位長期、穩定、有作為的皇帝,可是偏偏這個時候,清朝皇室也出現了繼承人的危機。清朝晚期,這些皇帝后嗣凋零,咸豐帝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子夭折,至於同治帝、光緒帝則沒有兒子。

    另外,晚清皇帝死亡時年齡都不大,咸豐帝死於31歲,同治帝死時只有19歲。這兩個問題直接導致皇室繼承人年齡很小,就給了慈禧太后一個絕佳的機會。慈禧太后第一次垂簾聽政的時間只有十一年,可是由於同治帝早亡,慈禧太后利用這個機會,擁立年僅4歲的光緒帝即位,從而再度垂簾聽政。

    三、慈禧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數長期干政的女性,她政治手腕高超,特別擅長於操控權貴之間的權力平衡,從而維持清朝中央的權威。

    透過“垂簾聽政”方式掌握軍國大政的慈禧太后,一直在努力培植自己的黨羽勢力,甚至連其身邊的太監——安德海、李蓮英也成為了她手中的集權工具。

    初掌大權的慈禧太后,雖然代行皇帝職權,但當時的朝廷內政和外交大權全部掌握於恭親王奕訢之手,為了實現權力集中,將恭親王奕訢擠出權力中心,慈禧太后進行了一系列登峰造極的操作。

    首先,恭親王奕訢雖然支援洋務運動,但其一直主張削弱和打壓地方勢力,引起了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不滿。藉此機會,慈禧太后以高官厚祿、美好願景將湘軍、淮軍集團拉到了自己的陣營。

    然後,慈禧太后力挺朝中的“頑固派”向恭親王奕訢施壓,使得奕訢一度失信於西方列強,對其逐漸失望。再者,慈禧太后對惇親王奕誴、醇郡王奕譞屢屢提拔和重用,以分化恭親王奕訢在皇室宗親中的影響力和支援力。

    同治四年,幾乎到了眾叛親離地步的恭親王奕訢被慈禧太后下令“罷議政王及一切職任”,慈禧太后的中央集權完美實現。而隨著恭親王奕訢的倒臺,湘軍、淮軍勢力的紛紛投靠,天下督撫和朝中重臣紛紛向慈禧太后主動靠攏,讓慈禧太后的最高統治者地位進一步穩固。

    當然,這只是慈禧太后平衡朝野勢力、實現中央集權之馭人之術的一次表現。在長達47年的執政生涯中,慈禧太后遇事沉著冷靜、反應機敏,善於抓住問題的要害,迅速做出決斷,絕不首鼠兩端、優柔寡斷,將諸王公大臣操縱於掌股之間。曾國藩、李鴻章甚至是恭親王奕訢這等大人物,面對一個如此深不可測的婦人,也只能俯首帖耳。

    同樣是變法,光緒帝主持的“戊戌變法”弄的滿朝不滿,無法推行;而慈禧立政的“洋務運動”“清末憲政”卻能順利推行……這些無不體現了慈禧高明的鬥爭水平。

  • 2 # 香落梅

    慈禧掌權說明她還是有一定手段的,人們總認為慈禧是女人當不了權,禍國,可從來沒人真正瞭解過歷史,當時要不是慈禧突然變卦,從中阻止維新變法,中國早就被“維新”背後的支持者殖民了

  • 3 # 文戈筆記

    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9位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咸豐)在熱河駕崩,6歲的愛新覺羅.載淳即位,是為同治皇帝。慈禧太后能成為一代掌權者,完全是因為咸豐皇帝臨終前的一個錯誤決定,導致”了辛丑政變“。

    咸豐十一年1861年7月16日,咸豐皇帝在熱河行宮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八大臣,史稱“顧命八大臣”,又稱“贊襄政務八大臣”。當時皇位更替際,朝野上下實際上已分為三股勢力:一是顧命大臣勢力,二是咸豐子孫一派勢力,三是帝后勢力。這三大勢力隨咸豐皇帝病危到駕崩,逐漸轉化為兩大勢力集團,一是為“承德集團”,二是“北京集團”。”北京集團“以恭親王奕訢為首,其支持者為五兄惇親王奕誴、七弟醇親王奕譞和八弟鍾郡王等,外加軍機大臣文祥、桂良、保鋆等。

    上述兩大勢力集團在咸豐臨終之日便開始了較量。9月23日,同治皇帝與兩宮皇太后慈安、慈禧奉大行皇帝梓宮由避暑山莊起駕北京。行至一天,兩太后突然改道取捷徑迅速回到北京,到京後第一件事就是宣佈怡親王載垣等人罪狀。透過周詳的密謀計劃,10月初六,賜載垣、端華等人自盡,“顧命八大臣”名存實亡。11月初一起,慈安、慈禧兩宮開始了第一次長達12年的垂簾聽政。1875年,同治皇帝崩逝,年幼的光緒皇帝即位,兩宮又開始了第二次垂簾聽政。6年後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4月8日,慈禧太后突然罷免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全班軍機大臣,史稱“甲申易樞”,慈禧自此開始獨掌大權。

  • 4 # 伯樂公

    清史尚未修好,對慈禧太后尚未蓋棺論定。

    慈禧太后是相當有本事的一個女人。在當時那個群狼環伺、群魔亂舞的時代,能夠將這麼大的一塊領土傳下來,作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基地,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程式段號怎樣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