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96282445031

    1、列日要塞(比利時)

    列日要塞位於默茲河與烏爾特河匯合處,北鄰荷蘭邊界,南靠阿登森林,是德軍取道比利時進攻法國的咽喉。要塞周圍築有12座炮臺,環形炮臺群周長50餘公里,炮臺間隔3~6公里,部署有各種火炮400門,各炮臺築有厚度為2.5~3米的鋼筋混凝土永久工事。烈日要塞是一戰時期非常出名的大型要塞,但卻由於時代原因,不久就被德奧的重炮打成了碎片。

    2、薩姆特要塞(美國)

    薩姆特要塞是位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港的一處石制要塞防禦工事,始建於1827年,以美國獨立戰爭英雄托馬斯·薩姆特將軍的姓來命名。南北戰爭的第一炮打響的地點就在此處要塞。薩姆特要塞是美國聯邦政府在南方聯邦中具有象徵性意義的堡壘,南軍對此要塞勢在必得。南方軍隊在對薩姆特要塞圍攻兩天後,聯邦守軍宣佈了投降。

    3、興登堡防線(德國)

    "興登堡防線"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西線指揮官興登堡為防禦協約國軍隊而構建的防禦工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的特點是防禦性的武器優於進攻性武器,傳統的進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掩護下發起衝鋒,但是這種衝鋒在深壕溝、巧布的地雷和機槍掩體相結合的防禦設施面前沒有多大效果。

    “興登堡防線”更直、更短、築有更多的防禦工事,當英法聯軍躍出壕溝發動攻擊時遭受了巨大的失敗。這條防線使得協約國蒙受了四十萬人的傷亡,而德華人只有二十五萬人。

    4、佈列斯特要塞(沙皇、蘇聯)

    佈列斯特要塞是沙皇俄國和蘇聯的重要軍事要塞。1833年開始從佈列斯特城區修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全部建成。蘇德戰爭期間,蘇德軍隊在該要塞進行過多次激戰。1965年,佈列斯特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稱號。

    1918年3月3日蘇維埃俄國與德國及其盟國在要塞內簽訂了著名的佈列斯特和約,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爭取到寶貴的“喘息時機”。1941年6月22日凌晨4點,德國法西斯軍隊開始進攻蘇聯,駐守在佈列斯特要塞的蘇軍浴血抵抗月餘,在偉大衛國戰爭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5、馬其諾防線(法國)

    馬奇諾防線,從1929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1930、1940年代貨幣),其名稱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A.-L.-R.馬奇諾的姓氏。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主要部分在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

    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且比利時反對在法比邊界修建防線,所以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二戰結束後,法國先後幾次重整過馬奇諾防線以應不時之需。20世紀70年代以後,馬奇諾防線的軍事意義已喪失殆盡。法國政府透過拍賣的方式將馬奇諾防線還之於民。一些工事成了旅遊的景點,另一些變成了蘑菇養殖的農場,而其中的大多數則靜靜地埋伏在法德邊境,目睹著歷史的變遷。

    6、塞瓦斯托波爾要塞(蘇聯)

    克里米亞半島是從蘇聯南方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境內向黑海突出的大半島,由於具有溫暖舒適的地中海氣候而曾被當作歷代沙皇的度假地。但這個度假村卻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巨大的要塞之上。同時黑海是土耳其、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諸多國家的共有內海,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價值,一旦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權,就能向沿海周邊國家施加政治壓力。而塞瓦斯托波爾是當地最合適的港口,也因此成為極為重要的戰略要地。

    7、斯大林防線(蘇聯)

    “斯大林防線”是前蘇聯1928-1939年耗巨資修建的綿亙千里的防禦工程體系,是20世紀的一個重要軍事遺產。全長1200公里。從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峽一直到南部的黑海沿岸。防線不是一條簡單的坑道,而是一個巨大的軍事防禦工程,由23個龐大的築壘地域構成,其中包括4 000多個永備火力點,全部由鋼筋混凝土和特殊材料做成。

    是二戰時期蘇聯為抵禦德國法西斯的入侵而建造的。它貫穿了整個白俄羅斯西部。它全長1200公里。

    但是由於蘇軍最高統帥部對德國法西斯進攻時間估計嚴重錯誤,到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這個要塞的工事還沒有完工,許多應該放置重型火力武器的地方仍然是空空蕩蕩,造成一些守衛要塞的部隊沒有重型武器:防空部隊沒有高射炮,炮兵部隊沒有大炮,士兵們只能使用輕武器和敵人搏鬥。

    最終只有部分地段起到了較好作用,其餘失守,並被德軍穿插包圍直抵莫斯科城下。

    8、曼納海姆防線(芬蘭)

    芬蘭於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峽構築的築壘配系。以當時芬蘭軍隊總司令C.G.E.曼納海姆的姓命名。舊譯曼納林防線。整個防線預先構築的堅固射擊工事有2000多個。蘇芬戰爭開始之前,芬軍還大量設定了地雷場,破壞了可能被蘇軍利用的鐵路和橋樑等。

    由於蘇軍對芬軍依託曼納海姆防線進行防禦的能力估計不足,進攻準備不充分,1939 年 11月30日蘇芬戰爭一開始,蘇軍就遭到較大傷亡,經過15天的艱苦戰鬥,才透過保障地帶,被迫放棄了從行進間突破防線的企圖。以後又經過近兩個月的周密準備,於 1940年2月11日重新發起進攻,才突破該防線。

    9、巴列夫防線(以色列)

    巴列夫防線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以色列為了長期佔領西奈半島而修築的防線。這條防線構築在蘇伊士運河東岸,長170千米,縱深7千米,以沙堤為基礎,加高至20多米。沿線構築了20多個據點,每個據點由3-4座碉堡組成一個碉堡群,周圍設有鐵絲網,並埋有地雷,還配備機槍、火炮、坦克,結築成一個強大的火力網。

    在這個防禦體系中,最令以軍驕傲的是在運河邊上構築起的一條沙堤陣地。這條號稱“沙陣”的防禦陣地是以色列人的一大發明。它與陡峭的運河連成一體,平均高度約25米,重點防禦地段高60多米。防線建成後,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在參謀長巴列夫陪同下親自前來視察。巴列夫大肆吹噓這條防線的神奇功效,鼓吹它沒有半點紕漏,可謂固若金湯。達揚聽後十分高興,特別是對神奇的“沙陣”,更是讚不絕口。為表彰巴列夫的功績,達揚當場就把這條防線命名為“巴列夫防線”。

    10、長城(中國)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曆代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