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是利用射線來消除腫瘤的一種物理療法。作為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食管癌患者可以產生良好效果,但有利有弊,放療也會產生放射性皮炎、食管炎以及食慾不振,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毒副作用。
針對食管癌,放療有哪些優勢呢?適用於哪些患者呢?出現副作用時又該如何應對呢?
放療的適應症患者
1、不願接受手術的患者;
2、因嚴重的心肺等內科疾病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
3、不適合手術的區域性晚期或存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
4、術後病理檢查有淋巴結轉移或侵犯食管外膜的患者,針對這類患者,術後放療可降低手術部位的複發率;
5、存在廣泛性轉移的患者;
6、 目前,對於頸段及上胸段食管癌的治療,因手術難度較大,主要靠放療。
放療在食管癌治療中的優勢
1、有效縮小腫瘤。食管癌患者術前採用放療,多數患者瘤體可以縮小,增加手術切除率,減少併發症,提高術後生存率。
2、消除術中切除不完全的殘留病灶。姑息性切除的食道癌術後放療,既消滅殘存病灶,又提高區域性控制率和患者存活率。
3、對於有手術禁忌症的食管癌患者,採用根治性放療效果也不錯。
4、消除區域性轉移病灶。晚期食道癌患者,往往存在癌細胞轉移引起的骨痛或上腔靜脈壓迫和癌性出血等症狀,放療往往能很好地減輕症狀,提高生存質量。
術後還要放療嗎?
對於術中切除不完全的殘留病灶,一般在術後3~6周開始術後放療。
對於術後分期屬於2期以上的患者,應進行正規放療。
術前需要放療嗎?
對於鱗狀食管癌患者,直接手術切除的可能性不大,可以術前安排一段時間的放療,瘤體縮小後再進行手術。
放療一個療程的時間
放療一個療程的時間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範圍、治療的目的、病變的早晚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等諸多方面的因素,一般需要4~6周,根治性治療需要6~8周。
同一部位可以多次放療嗎?
一般對一個部位的腫瘤,需要爭取在一次一個療程之內給予根治性的徹底的治療,但是因為腫瘤的複發性,可能在放療結束之後或長或短的一段時間內,這個部位又出問題了,這就需要再程放療( 一般指的是腫瘤的二次放療甚至是第三次放療 )。
再程放療時由於腫瘤細胞對放療的敏感度下降,放療的效果也會降低。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一個部位的腫瘤是不能反覆放療的,尤其是間隔時間太短的情況下。
放療後副作用
食管癌患者放療初期因區域性水腫會感覺到症狀越來越重,因為剛開始還能進水,後來水也喝不了;隨著放療時間的延長,腫瘤組織的萎縮,患者的症狀會逐漸減輕。
放療期間下嚥疼痛、吞嚥不暢是怎麼回事?
食管癌患者胸部接受放療,當放療兩週以後,大部分患者會出現胸痛、胸骨後不適的感覺,而且吞嚥不暢比以前加重,這是因為在放射野內食管接受了放療,出現黏膜充血、水腫,由於黏膜水腫導致吻合口管腔狹窄,一般多為暫時現象,放療結束後便可慢慢緩解。如果症狀加重,可口服局麻藥物或暫停放療來緩解。
放射性肺炎
由於食管與肺關係密切,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放射性肺炎,應選用有效抗生素,進行積極的抗炎治療。但要定期檢查血象和肝腎功能,並注意藥物反應。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由放射線照射引起的面板黏膜炎症性損害。一般在放療開始後2~3周出現症狀,放療結束後7~10天仍會加重,但通常4~6周內會自然癒合。放療區面板應儘量保持乾燥,避免大量出汗, 每日注意觀察面板及定位線,保持定位線清晰 。
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指放射線照射之後抑制住骨髓的造血功能,使人體內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大幅度降低。放療期間幾乎都會產生某種程度的骨髓抑制。患者需要隨時檢測血檢指標,若指標下降嚴重,則需要使用升白藥物輔助進行升白治療。如果指標下降的不是很嚴重,患者則需要加強營養來對抗。
貧血
食管癌患者放療期間的黏膜水腫、充血以及吻合口的狹窄會造成下嚥困難,食慾不振,進而導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甚至引起貧血、抵抗力下降,腫瘤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程度減低,容易出現遠端轉移,影響總體治療效果。因此,建議患者進行積極的營養干預。對於嚴重進食梗阻的患者,宜儘早行胃/空腸造瘻,加強營養。
放療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
進食要細嚼慢嚥,不吃過硬的食物
過大的食物團塊、粗糙的食物可造成食管損傷,甚至堵塞食管,因此放療期間進食要細嚼慢嚥。每次進食後可飲用溫開水沖洗食管,以減輕食管炎症和水腫。
食管癌患者黏膜脆性大,表面易出血,並且放療後會出現食管黏膜充血、水腫,抗損傷能力下降。硬的食物易劃傷食管黏膜,造成食管損傷、出血甚至破裂,因此不能吃硬的食物。
飲食結構
為了使患者進食量增加,身體得到更多的營養,使放療可以順利進行,以下飲食調整需知曉:
1、飲食搭配要遵循“三高一低”(三高指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如瘦肉、牛奶、海產品、新鮮水果、蔬菜等;一低指的是低脂肪)的原則;
2、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忌油膩及辛辣,儘量做得樣式繁多,味道醇正,使患者易於接受;
3、根據放療中出現的反應進行調整,如白細胞下降後應注意吃一些動物肝臟、菠菜、豆製品等;
4、可少量多餐,在總攝入量不減少的前提下,分多次進食。也可配合使用一些腸內營養劑來補充能量。
吃不進東西怎麼辦?
放療剛結束短期內吃不進飯,可能是食管黏膜水腫或食管彈性變差,吃飯時胸部食管疼痛而影響進食。該如何應對?
1、如果是放射性食管炎所致,可予以消炎、消水腫、輸液處理,慢慢可以恢復進食;
2、若是放化療後食管管腔狹窄所致,可以在胃鏡下放置一根鼻飼營養管至胃內,透過向營養管內注射流食或營養液來為患者補充營養;
3、若患者連進水、進湯都困難,則需要腸外營養支援(即透過靜脈輸營養物質),並按公式補充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成分。
放療後仍需定期複查
患者千萬不要以為放療結束就萬事大吉了。需知所有的惡行腫瘤都有復發的可能,放療結束後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可以及時發現復發腫瘤,以便及時治療,避免嚴重後果。
複查的時間一般在治療後的3~6個月,有些情況可能按醫生的要求在治療後1個月進行復查,以後可以每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
放療是利用射線來消除腫瘤的一種物理療法。作為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食管癌患者可以產生良好效果,但有利有弊,放療也會產生放射性皮炎、食管炎以及食慾不振,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毒副作用。
針對食管癌,放療有哪些優勢呢?適用於哪些患者呢?出現副作用時又該如何應對呢?
放療的適應症患者
1、不願接受手術的患者;
2、因嚴重的心肺等內科疾病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
3、不適合手術的區域性晚期或存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
4、術後病理檢查有淋巴結轉移或侵犯食管外膜的患者,針對這類患者,術後放療可降低手術部位的複發率;
5、存在廣泛性轉移的患者;
6、 目前,對於頸段及上胸段食管癌的治療,因手術難度較大,主要靠放療。
放療在食管癌治療中的優勢
1、有效縮小腫瘤。食管癌患者術前採用放療,多數患者瘤體可以縮小,增加手術切除率,減少併發症,提高術後生存率。
2、消除術中切除不完全的殘留病灶。姑息性切除的食道癌術後放療,既消滅殘存病灶,又提高區域性控制率和患者存活率。
3、對於有手術禁忌症的食管癌患者,採用根治性放療效果也不錯。
4、消除區域性轉移病灶。晚期食道癌患者,往往存在癌細胞轉移引起的骨痛或上腔靜脈壓迫和癌性出血等症狀,放療往往能很好地減輕症狀,提高生存質量。
術後還要放療嗎?
對於術中切除不完全的殘留病灶,一般在術後3~6周開始術後放療。
對於術後分期屬於2期以上的患者,應進行正規放療。
術前需要放療嗎?
對於鱗狀食管癌患者,直接手術切除的可能性不大,可以術前安排一段時間的放療,瘤體縮小後再進行手術。
放療一個療程的時間
放療一個療程的時間取決於腫瘤的位置和範圍、治療的目的、病變的早晚以及患者的身體狀況等諸多方面的因素,一般需要4~6周,根治性治療需要6~8周。
同一部位可以多次放療嗎?
一般對一個部位的腫瘤,需要爭取在一次一個療程之內給予根治性的徹底的治療,但是因為腫瘤的複發性,可能在放療結束之後或長或短的一段時間內,這個部位又出問題了,這就需要再程放療( 一般指的是腫瘤的二次放療甚至是第三次放療 )。
再程放療時由於腫瘤細胞對放療的敏感度下降,放療的效果也會降低。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一個部位的腫瘤是不能反覆放療的,尤其是間隔時間太短的情況下。
放療後副作用
食管癌患者放療初期因區域性水腫會感覺到症狀越來越重,因為剛開始還能進水,後來水也喝不了;隨著放療時間的延長,腫瘤組織的萎縮,患者的症狀會逐漸減輕。
放療期間下嚥疼痛、吞嚥不暢是怎麼回事?
食管癌患者胸部接受放療,當放療兩週以後,大部分患者會出現胸痛、胸骨後不適的感覺,而且吞嚥不暢比以前加重,這是因為在放射野內食管接受了放療,出現黏膜充血、水腫,由於黏膜水腫導致吻合口管腔狹窄,一般多為暫時現象,放療結束後便可慢慢緩解。如果症狀加重,可口服局麻藥物或暫停放療來緩解。
放射性肺炎
由於食管與肺關係密切,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放射性肺炎,應選用有效抗生素,進行積極的抗炎治療。但要定期檢查血象和肝腎功能,並注意藥物反應。
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皮炎是由放射線照射引起的面板黏膜炎症性損害。一般在放療開始後2~3周出現症狀,放療結束後7~10天仍會加重,但通常4~6周內會自然癒合。放療區面板應儘量保持乾燥,避免大量出汗, 每日注意觀察面板及定位線,保持定位線清晰 。
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指放射線照射之後抑制住骨髓的造血功能,使人體內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大幅度降低。放療期間幾乎都會產生某種程度的骨髓抑制。患者需要隨時檢測血檢指標,若指標下降嚴重,則需要使用升白藥物輔助進行升白治療。如果指標下降的不是很嚴重,患者則需要加強營養來對抗。
貧血
食管癌患者放療期間的黏膜水腫、充血以及吻合口的狹窄會造成下嚥困難,食慾不振,進而導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甚至引起貧血、抵抗力下降,腫瘤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程度減低,容易出現遠端轉移,影響總體治療效果。因此,建議患者進行積極的營養干預。對於嚴重進食梗阻的患者,宜儘早行胃/空腸造瘻,加強營養。
放療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
進食要細嚼慢嚥,不吃過硬的食物
過大的食物團塊、粗糙的食物可造成食管損傷,甚至堵塞食管,因此放療期間進食要細嚼慢嚥。每次進食後可飲用溫開水沖洗食管,以減輕食管炎症和水腫。
食管癌患者黏膜脆性大,表面易出血,並且放療後會出現食管黏膜充血、水腫,抗損傷能力下降。硬的食物易劃傷食管黏膜,造成食管損傷、出血甚至破裂,因此不能吃硬的食物。
飲食結構
為了使患者進食量增加,身體得到更多的營養,使放療可以順利進行,以下飲食調整需知曉:
1、飲食搭配要遵循“三高一低”(三高指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如瘦肉、牛奶、海產品、新鮮水果、蔬菜等;一低指的是低脂肪)的原則;
2、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忌油膩及辛辣,儘量做得樣式繁多,味道醇正,使患者易於接受;
3、根據放療中出現的反應進行調整,如白細胞下降後應注意吃一些動物肝臟、菠菜、豆製品等;
4、可少量多餐,在總攝入量不減少的前提下,分多次進食。也可配合使用一些腸內營養劑來補充能量。
吃不進東西怎麼辦?
放療剛結束短期內吃不進飯,可能是食管黏膜水腫或食管彈性變差,吃飯時胸部食管疼痛而影響進食。該如何應對?
1、如果是放射性食管炎所致,可予以消炎、消水腫、輸液處理,慢慢可以恢復進食;
2、若是放化療後食管管腔狹窄所致,可以在胃鏡下放置一根鼻飼營養管至胃內,透過向營養管內注射流食或營養液來為患者補充營養;
3、若患者連進水、進湯都困難,則需要腸外營養支援(即透過靜脈輸營養物質),並按公式補充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成分。
放療後仍需定期複查
患者千萬不要以為放療結束就萬事大吉了。需知所有的惡行腫瘤都有復發的可能,放療結束後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可以及時發現復發腫瘤,以便及時治療,避免嚴重後果。
複查的時間一般在治療後的3~6個月,有些情況可能按醫生的要求在治療後1個月進行復查,以後可以每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