酗酒常被形容為“一種孤獨的疾病”。
我們起初喝酒主要是為了交際應酬的原因,酒精灌入體內有助於我們瞬間表現得熱情開朗、左右逢源。
然而一旦酒精的作用消退之後,遺留下來的是更多的疏離感,不合群的感覺,也使我們的心情更加抑鬱難解。同時如果我們對自己喝醉酒或是酒後失態的行為感到內疚與羞愧不安, 這種糾結複雜的情緒很容易使我們有一種被拋棄、遭放逐的感覺——永無止盡的灰暗、難以言喻的錐心之痛。於是我們很快地又再度端起酒杯。
我們酗酒時也不時地與人接觸。然而大部分我們認為重要的對話幾乎都深藏在自己心裡,從不輕易出口。我們十分確定自己一直不被人理解,而且我們往往也不太在乎自己是否被其它任何人理解。
多年嗜酒生活使得我們對別人猜疑、不信任以及以自我為中心。我們習慣性地表現出偏狹、固執、冷漠的姿態,彷彿我們一向就是孤僻、難以相處的人。
當我們開始有機會能夠與別人發展正常的人際關係, 甚至接受他人的友誼時。多年來內心恐懼的負擔,往往使我們踟躕不前,因此我們開始感到落寞,抑鬱寡歡。過去陳舊的思維極易慫恿我們再去端起第一杯酒。
獨自一人面對酗酒問題的挑戰是多麼的危險,即使我們有極大的決心和願望,也幾乎沒有任何單憑自己個人的力量能夠戰勝酒精的例子。獨自一人時,想喝酒的念頭往往偷偷地、狡猾地出現在腦海中。當我們感到寂寞空虛時,想喝酒的衝動似乎總能更快速、更強勁的擊敗我們。
但現在我們能與其它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揚帆前進,我們康復的旅程將更安全、更有意義也更有保障。所以我們不再忌諱向別人求助,在康復過程中接受別人幫助並非膽小懦弱的表現,與他人共同合作、同心協力是極其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大家都需要互相幫助。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用來整理自己的思緒,進行自我反省,或者處理某些私人事務,藉以釋放日常生活所累積的壓力。但是如果我們過度放縱自己,一味沉溺於離群索居狀態下,是相當危險的。特別是當我們的心態逐漸變得孤僻、抑鬱、自怨自艾時,有朋友的陪伴都好於單獨一人顧影自憐。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對剛停酒的人建議“避免讓自己太孤單”。
在想喝酒的念頭浮現腦海之際,如果能夠暫停一下思考,儘快找人交談或者上網與人溝通, 至少能夠開始脫離那種孤立無助的危險狀態。
“為什麼要喝醉酒?”——一個十分普遍的答覆是,喝酒能增加勇氣,因此可以向別人袒露自己的心事,能夠任意表達出平時難以面對、不知如何處理、憤怒不滿的情緒。
同時醉酒往往還伴隨著憤怒的情緒。嗜酒者也可能極為喜愛酒後那種凌駕於他人之上的權力感。
酗酒後的憤怒與暴力攻擊事件和兇殺案之間有高度的關聯性。包括犯罪者或被害人,有相當高的比例都是處於受到酒精影響的狀態下而出事。強暴、家庭失和及離異、虐待兒童、持械搶劫,也常起因於酒後亂性。
即使我們沒有上述犯罪行為,但我們那種發脾氣、生氣也會導致他人心情緊張,擔心隨時會有暴力行為傾向。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憤怒情緒背後潛藏的風險。
以人類天性而言,憤怒情緒無疑是時常都會發生的狀況。盛怒之下的暴力行為或言語攻擊,不僅對他人造成傷害,也危及整體社會安全。而且憤怒情緒的積累對心理健康也有非常負面的影響,這種對他人充滿敵意的態度將使我們內心受到嚴重損害,從而導致抑鬱症。
雖說從各個方面來看,憤怒都是人類普遍性的問題,但就一名嗜酒者而言,它的威脅性和破壞性更甚。
所有保持清醒的酒鬼幾乎一致認為,我們本身的怒氣往往能毀滅自我。敵意、怨恨、妒忌、憤怒的感覺迫使我們有想要再去喝酒的衝動。所以我們必須警惕自己,除了再喝一杯外,應該有其它更好的解決方式。
首先,我們來辨識一下,憤怒形形色色的面貌:不寬容,輕視,蔑視,妒忌,憎恨,勢利,譏笑,憎惡,敵意,不滿,緊張,諷刺,嘲笑,自憐,惡意,不信任,懷疑,焦慮,掛念,疑心,猜疑,猜忌。
在過去飲酒的過程中,我們不是鑽牛角尖、深陷其中,就是反應過度、小題大做,尤其在我們又再喝起酒時,這種特質就更加明顯。
我們當中很多人都認為,憤怒是由於內心恐懼作用的結果。我們經常不確定我們到底在怕什麼,有時它僅是一種模糊不清、難以形容的驚慌。我們往往在無任何預見的狀態下,突如其來地對某人或某事爆發怒火。
失敗、挫折感,也是導致我們怒火中燒的因素之一。就典型的酒鬼而言,我們特別缺乏耐心與毅力接受失敗的磨練。不論是現實的,或者是想象的情境,在面對複雜的、不易處理的困境中,我們習慣性地選擇喝酒來解決問題。
另一種理直氣壯的怒火更是難以應付——我們常常自以為正直俠義、憤世嫉俗,所作所為是出於正義公理,因此理應堅持。但是這種心態在不知不覺中卻逐漸侵蝕我們的心靈,消彌我們對端起第一杯酒的抵抗能力。
即使我們真的滿腹委屈,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憤怒對我們依舊是無緣消受的奢侈品。不論是哪種方式的憤怒,終將使我們再度端起第一杯酒,從而走向自我毀滅之路。
如果我們能夠及時著手轉移注意力,並且開始處理其它事務,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像打電話給助幫人,或聯絡其它保持清醒的會員,也可以暫停一下;考慮我們是否過度勞累,如果是,適度的休息就可以恢復體力,消除怒氣;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安靜地沉思,默想“自己生活,也讓別人生活”這句話的含義,讓自己慢慢冷靜下來,或是投入其它不相關的簡單勞作,甚至欣賞以前自己曾經喜歡的音樂……
我們也可以將生氣的源頭整理歸納為:我們所不能改變的事物(例如交通阻塞、天氣、排隊等候結帳……),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用成熟而理性的態度來接受,而無需生悶氣或是借酒澆愁。
有時我們對周圍的環境或本身的生活感到諸多不滿。如果我們面臨換工作、搬家、離婚等事情的衝擊,那麼當需要我們決策時,務必小心謹慎、仔細分析,切忌衝動魯莽,作出無奈的決定。也就是說,無論處於怎樣不利的狀況,我們都應該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才能有沉著的態度和建設性的想法來處理那些令我們感到困擾的事情。
另一有效去除怒氣的方式是,虛擬替代法。我們思考一下,如果是一個成熟、健全、有智慧的人在面臨與我們相同的處境時,會如何應對,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多試幾次,真的有效。
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較輕鬆的體能活動來消除怒氣——深呼吸、熱水澡、靜坐沉思甚至大聲呼喊,均有助於疏緩情緒緊張。
我們不建議純粹採取壓抑、忍耐、掩飾、封閉的應對方式,我們必須學會不受制於怒火,而依舊有所作為。如果做不到這樣,則將來再度復飲的危險性極大。
酗酒常被形容為“一種孤獨的疾病”。
我們起初喝酒主要是為了交際應酬的原因,酒精灌入體內有助於我們瞬間表現得熱情開朗、左右逢源。
然而一旦酒精的作用消退之後,遺留下來的是更多的疏離感,不合群的感覺,也使我們的心情更加抑鬱難解。同時如果我們對自己喝醉酒或是酒後失態的行為感到內疚與羞愧不安, 這種糾結複雜的情緒很容易使我們有一種被拋棄、遭放逐的感覺——永無止盡的灰暗、難以言喻的錐心之痛。於是我們很快地又再度端起酒杯。
我們酗酒時也不時地與人接觸。然而大部分我們認為重要的對話幾乎都深藏在自己心裡,從不輕易出口。我們十分確定自己一直不被人理解,而且我們往往也不太在乎自己是否被其它任何人理解。
多年嗜酒生活使得我們對別人猜疑、不信任以及以自我為中心。我們習慣性地表現出偏狹、固執、冷漠的姿態,彷彿我們一向就是孤僻、難以相處的人。
當我們開始有機會能夠與別人發展正常的人際關係, 甚至接受他人的友誼時。多年來內心恐懼的負擔,往往使我們踟躕不前,因此我們開始感到落寞,抑鬱寡歡。過去陳舊的思維極易慫恿我們再去端起第一杯酒。
獨自一人面對酗酒問題的挑戰是多麼的危險,即使我們有極大的決心和願望,也幾乎沒有任何單憑自己個人的力量能夠戰勝酒精的例子。獨自一人時,想喝酒的念頭往往偷偷地、狡猾地出現在腦海中。當我們感到寂寞空虛時,想喝酒的衝動似乎總能更快速、更強勁的擊敗我們。
但現在我們能與其它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揚帆前進,我們康復的旅程將更安全、更有意義也更有保障。所以我們不再忌諱向別人求助,在康復過程中接受別人幫助並非膽小懦弱的表現,與他人共同合作、同心協力是極其有意義的,因為我們大家都需要互相幫助。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用來整理自己的思緒,進行自我反省,或者處理某些私人事務,藉以釋放日常生活所累積的壓力。但是如果我們過度放縱自己,一味沉溺於離群索居狀態下,是相當危險的。特別是當我們的心態逐漸變得孤僻、抑鬱、自怨自艾時,有朋友的陪伴都好於單獨一人顧影自憐。
基於這些原因,我們對剛停酒的人建議“避免讓自己太孤單”。
在想喝酒的念頭浮現腦海之際,如果能夠暫停一下思考,儘快找人交談或者上網與人溝通, 至少能夠開始脫離那種孤立無助的危險狀態。
“為什麼要喝醉酒?”——一個十分普遍的答覆是,喝酒能增加勇氣,因此可以向別人袒露自己的心事,能夠任意表達出平時難以面對、不知如何處理、憤怒不滿的情緒。
同時醉酒往往還伴隨著憤怒的情緒。嗜酒者也可能極為喜愛酒後那種凌駕於他人之上的權力感。
酗酒後的憤怒與暴力攻擊事件和兇殺案之間有高度的關聯性。包括犯罪者或被害人,有相當高的比例都是處於受到酒精影響的狀態下而出事。強暴、家庭失和及離異、虐待兒童、持械搶劫,也常起因於酒後亂性。
即使我們沒有上述犯罪行為,但我們那種發脾氣、生氣也會導致他人心情緊張,擔心隨時會有暴力行為傾向。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憤怒情緒背後潛藏的風險。
以人類天性而言,憤怒情緒無疑是時常都會發生的狀況。盛怒之下的暴力行為或言語攻擊,不僅對他人造成傷害,也危及整體社會安全。而且憤怒情緒的積累對心理健康也有非常負面的影響,這種對他人充滿敵意的態度將使我們內心受到嚴重損害,從而導致抑鬱症。
雖說從各個方面來看,憤怒都是人類普遍性的問題,但就一名嗜酒者而言,它的威脅性和破壞性更甚。
所有保持清醒的酒鬼幾乎一致認為,我們本身的怒氣往往能毀滅自我。敵意、怨恨、妒忌、憤怒的感覺迫使我們有想要再去喝酒的衝動。所以我們必須警惕自己,除了再喝一杯外,應該有其它更好的解決方式。
首先,我們來辨識一下,憤怒形形色色的面貌:不寬容,輕視,蔑視,妒忌,憎恨,勢利,譏笑,憎惡,敵意,不滿,緊張,諷刺,嘲笑,自憐,惡意,不信任,懷疑,焦慮,掛念,疑心,猜疑,猜忌。
在過去飲酒的過程中,我們不是鑽牛角尖、深陷其中,就是反應過度、小題大做,尤其在我們又再喝起酒時,這種特質就更加明顯。
我們當中很多人都認為,憤怒是由於內心恐懼作用的結果。我們經常不確定我們到底在怕什麼,有時它僅是一種模糊不清、難以形容的驚慌。我們往往在無任何預見的狀態下,突如其來地對某人或某事爆發怒火。
失敗、挫折感,也是導致我們怒火中燒的因素之一。就典型的酒鬼而言,我們特別缺乏耐心與毅力接受失敗的磨練。不論是現實的,或者是想象的情境,在面對複雜的、不易處理的困境中,我們習慣性地選擇喝酒來解決問題。
另一種理直氣壯的怒火更是難以應付——我們常常自以為正直俠義、憤世嫉俗,所作所為是出於正義公理,因此理應堅持。但是這種心態在不知不覺中卻逐漸侵蝕我們的心靈,消彌我們對端起第一杯酒的抵抗能力。
即使我們真的滿腹委屈,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憤怒對我們依舊是無緣消受的奢侈品。不論是哪種方式的憤怒,終將使我們再度端起第一杯酒,從而走向自我毀滅之路。
如果我們能夠及時著手轉移注意力,並且開始處理其它事務,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像打電話給助幫人,或聯絡其它保持清醒的會員,也可以暫停一下;考慮我們是否過度勞累,如果是,適度的休息就可以恢復體力,消除怒氣;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安靜地沉思,默想“自己生活,也讓別人生活”這句話的含義,讓自己慢慢冷靜下來,或是投入其它不相關的簡單勞作,甚至欣賞以前自己曾經喜歡的音樂……
我們也可以將生氣的源頭整理歸納為:我們所不能改變的事物(例如交通阻塞、天氣、排隊等候結帳……),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用成熟而理性的態度來接受,而無需生悶氣或是借酒澆愁。
有時我們對周圍的環境或本身的生活感到諸多不滿。如果我們面臨換工作、搬家、離婚等事情的衝擊,那麼當需要我們決策時,務必小心謹慎、仔細分析,切忌衝動魯莽,作出無奈的決定。也就是說,無論處於怎樣不利的狀況,我們都應該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才能有沉著的態度和建設性的想法來處理那些令我們感到困擾的事情。
另一有效去除怒氣的方式是,虛擬替代法。我們思考一下,如果是一個成熟、健全、有智慧的人在面臨與我們相同的處境時,會如何應對,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多試幾次,真的有效。
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較輕鬆的體能活動來消除怒氣——深呼吸、熱水澡、靜坐沉思甚至大聲呼喊,均有助於疏緩情緒緊張。
我們不建議純粹採取壓抑、忍耐、掩飾、封閉的應對方式,我們必須學會不受制於怒火,而依舊有所作為。如果做不到這樣,則將來再度復飲的危險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