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賓縣觀音鎮初級中學校 陳春英 關鍵詞:作文教學 農村 初中語文 發揮 主體作用 學生 從教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學十幾年,每年閱卷都與作文有緣。而在閱卷的過程中,常常發現有些作文內容似曾相識,有時甚至一個班都是相同的素材,如此雷同的內容讓人一看便知曉,這是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起的作用。然而,社會在進步,科技需發展,它們促使教育更需發展,可傳統的作文又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嗎?《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基礎教育作文就是讓學生練習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既然如此,傳統的作文教學就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經過調查發現:現行作文水平難以提高,學生主體作用發揮不夠是一個重要因素,縱觀一下當前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現狀,我們認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對作文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第二、寫作態度存在問題; 第三、抄襲現象較嚴重; 第四,輕視評改。 對這些現象作深層次的瞭解,我們不難發現背後的原因: 第一,多年的應試教育影響。老師們為了追求升學率,往往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沒有真正重視作文教學,沒有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發散性的啟迪和訓練,而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做應付考試的練習題上。 第二,缺少足夠的課外閱讀。為了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許多家長和老師把課外閱讀當成是看閒書,真正支援的很少,有的甚至千方百計地嚴令禁止。這樣,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聽老師煩瑣而枯燥的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學薰陶的東西接觸太少了,可以說孩子成了文學的“貧血兒”。 第四,教學觀念落後。由於資訊交流和教學條件的限制,許多老師的作文觀念比較陳舊,幾十年一貫制的教學方法制約了他們對作文教學的更新和思考。 《心理學》中這樣說過,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會把學習看成是內心的滿足,不應是負擔。由此可見,興趣是多麼的重要。作文也是一樣,如果有了作文的興趣,學生們就會增加作文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現代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在《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中說:“‘假、大、空’的東西將會被社會無情地淘汰。能用盡可能的語言材料傳遞可能的資訊,達到儘可能的準確性和理解性,收到儘可能的表達效果,將被認為是寫作高手。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順乎自然,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學生會樂於去寫。我們農村有許多活動,像清明節上墳、釣龍蝦等,老師可引導學生就地取材。比如:在教學作文《我XXX的一個人》時,雖然學生接觸的人可謂形形色色,但以往要求的“內容健康”之類的東西,嚴重束縛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了達到實話實說的目的,在教學時,我首先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會成長,在成長中變化,在變化中成長。而在這成長過程中,每個人對事物或人的認識都不一樣。人和人之間本來就不是一樣的,不必擔憂,有什麼就說什麼。經過教師的啟發現實感到輕鬆起來,思緒也隨之飛揚起來。他們想說的也就不再侷限於健康與否了,想到的問題或事情便很快湧向筆端。可見,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得激發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 其次,在觀察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農村是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農村孩子他們從小頻繁地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深厚的感情。藍天白雲、落日晚霞、青山綠水、村落炊煙、花草野果……這一切無不烙上了農村的印記,又無不給農村孩子以美的薰陶,只要認真觀察,這些就為他們描寫田園生活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奠定抒寫真善美的基礎。在一次觀察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安排好充足的時間,把學生帶到附近的中學,進行秋天景物的觀察。觀察前我除了統一紀律和讓大家把腦筋動起來外,就不再做其他任何要求。觀察時,學生按個人興趣進行觀察:有的觀五彩芙蓉,有的看池魚嬉戲,有的描花園美景,有的話校園建築......,學生們各顯其好;此時我及時點撥指導方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回校後學生們各自討論,最寫好的文章內容無一雷同,真可謂“百花齊放”。另外,讓學生要多留意農村的變化。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特別農村面貌的變化,農民風貌的改變等等,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此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給農村帶來的許多負面作用。如:水土的流失問題、環境的汙染問題等等。這些存在的問題教師完全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調查、走訪,從中指導學生作文,拓展學生的寫作題材。 在這次調查活動中,我上的是作文指導課。課前,透過與教師的交流,得知他們上課時基本上是“引導審題,指導選擇,教給方法,強調要求”的模式,學生只能如容器般的任憑教師灌。更有甚者,教師板書出一大黑板該次作文所能用的詞語或材料,讓學生根據教師所好去寫。試想,這樣能讓學生寫出自己所想嗎?因而,我認為作文指導課也因根據學生實際靈活設計教學過程,要讓學生把心裡話吐出來,用自己的口把文章表達出來,寫什麼尊重他們的意願,不必過高要求束縛太緊,只要符合大綱上的要求就是了。比如上“XX,我想對你說”時,我先引導學生了解“XX”的範圍,隨後思考要對誰說,想說什麼,為什麼想說;然後再分組交流,全班交流。交流時,教師不施加任何壓力,學生想說什麼就說。由於沒有統一的要求和過多地限制,他們打開了思路,像找到了知己,把想說的說出來了。有的學生說著說著眼眶也隨之溼潤起來,讓所有在場的教師也為之動容。這樣,對於基礎較差的同學也有所借鑑。也能夠說了,能夠寫了。就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便充分展現出來,教師也不在那麼累了。 作文寫好了,還得修改。作為語文教師,我看到很多的語文教師批改作文大都在辦公室、在家中獨自一人進行。可是,我們認真批改,詳細分析,仔細評分的結果,學生往往是拿到後就“啪”的一聲扔進抽屜或是塞進書包。難道我們需要的是這樣的結果嗎?不可能吧!因此,我採用學生自改、小組互批、大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種方式進行批改。並且把全班最好的作品編輯成冊,在期末時發給大家參考學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讓同學在學習時發現問題並提出意見,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最主要的是這樣讓家長也可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我個人認為,作為講評課還是應以學生為主體,不管學生的作文寫得如何,都是他傾注自己的心血,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尊重。因此,在講評時應注意生活化,讓學生針對兩次作文的修改談談自己的所得,並朗讀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同學邊聽邊做記錄,提出修改後的作文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這樣,講評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唱主角,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總之,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這是作文教學走出低谷的有效措施之一。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教師寓教於樂,也讓學生樂於學習,讓學生描寫真實生活,表達真實思想,抒發真實感情,讓師生在作文天地中自由自在的呼吸!
四川省宜賓縣觀音鎮初級中學校 陳春英 關鍵詞:作文教學 農村 初中語文 發揮 主體作用 學生 從教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學十幾年,每年閱卷都與作文有緣。而在閱卷的過程中,常常發現有些作文內容似曾相識,有時甚至一個班都是相同的素材,如此雷同的內容讓人一看便知曉,這是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起的作用。然而,社會在進步,科技需發展,它們促使教育更需發展,可傳統的作文又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嗎?《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基礎教育作文就是讓學生練習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既然如此,傳統的作文教學就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經過調查發現:現行作文水平難以提高,學生主體作用發揮不夠是一個重要因素,縱觀一下當前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現狀,我們認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對作文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第二、寫作態度存在問題; 第三、抄襲現象較嚴重; 第四,輕視評改。 對這些現象作深層次的瞭解,我們不難發現背後的原因: 第一,多年的應試教育影響。老師們為了追求升學率,往往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沒有真正重視作文教學,沒有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發散性的啟迪和訓練,而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做應付考試的練習題上。 第二,缺少足夠的課外閱讀。為了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許多家長和老師把課外閱讀當成是看閒書,真正支援的很少,有的甚至千方百計地嚴令禁止。這樣,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聽老師煩瑣而枯燥的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學薰陶的東西接觸太少了,可以說孩子成了文學的“貧血兒”。 第四,教學觀念落後。由於資訊交流和教學條件的限制,許多老師的作文觀念比較陳舊,幾十年一貫制的教學方法制約了他們對作文教學的更新和思考。 《心理學》中這樣說過,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會把學習看成是內心的滿足,不應是負擔。由此可見,興趣是多麼的重要。作文也是一樣,如果有了作文的興趣,學生們就會增加作文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現代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在《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中說:“‘假、大、空’的東西將會被社會無情地淘汰。能用盡可能的語言材料傳遞可能的資訊,達到儘可能的準確性和理解性,收到儘可能的表達效果,將被認為是寫作高手。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順乎自然,讓學生寫自己平時喜歡寫的東西,學生會樂於去寫。我們農村有許多活動,像清明節上墳、釣龍蝦等,老師可引導學生就地取材。比如:在教學作文《我XXX的一個人》時,雖然學生接觸的人可謂形形色色,但以往要求的“內容健康”之類的東西,嚴重束縛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了達到實話實說的目的,在教學時,我首先告訴學生:每個人都會成長,在成長中變化,在變化中成長。而在這成長過程中,每個人對事物或人的認識都不一樣。人和人之間本來就不是一樣的,不必擔憂,有什麼就說什麼。經過教師的啟發現實感到輕鬆起來,思緒也隨之飛揚起來。他們想說的也就不再侷限於健康與否了,想到的問題或事情便很快湧向筆端。可見,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得激發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 其次,在觀察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農村是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農村孩子他們從小頻繁地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深厚的感情。藍天白雲、落日晚霞、青山綠水、村落炊煙、花草野果……這一切無不烙上了農村的印記,又無不給農村孩子以美的薰陶,只要認真觀察,這些就為他們描寫田園生活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奠定抒寫真善美的基礎。在一次觀察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安排好充足的時間,把學生帶到附近的中學,進行秋天景物的觀察。觀察前我除了統一紀律和讓大家把腦筋動起來外,就不再做其他任何要求。觀察時,學生按個人興趣進行觀察:有的觀五彩芙蓉,有的看池魚嬉戲,有的描花園美景,有的話校園建築......,學生們各顯其好;此時我及時點撥指導方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回校後學生們各自討論,最寫好的文章內容無一雷同,真可謂“百花齊放”。另外,讓學生要多留意農村的變化。改革開放後,經濟的發展使得農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特別農村面貌的變化,農民風貌的改變等等,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此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給農村帶來的許多負面作用。如:水土的流失問題、環境的汙染問題等等。這些存在的問題教師完全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調查、走訪,從中指導學生作文,拓展學生的寫作題材。 在這次調查活動中,我上的是作文指導課。課前,透過與教師的交流,得知他們上課時基本上是“引導審題,指導選擇,教給方法,強調要求”的模式,學生只能如容器般的任憑教師灌。更有甚者,教師板書出一大黑板該次作文所能用的詞語或材料,讓學生根據教師所好去寫。試想,這樣能讓學生寫出自己所想嗎?因而,我認為作文指導課也因根據學生實際靈活設計教學過程,要讓學生把心裡話吐出來,用自己的口把文章表達出來,寫什麼尊重他們的意願,不必過高要求束縛太緊,只要符合大綱上的要求就是了。比如上“XX,我想對你說”時,我先引導學生了解“XX”的範圍,隨後思考要對誰說,想說什麼,為什麼想說;然後再分組交流,全班交流。交流時,教師不施加任何壓力,學生想說什麼就說。由於沒有統一的要求和過多地限制,他們打開了思路,像找到了知己,把想說的說出來了。有的學生說著說著眼眶也隨之溼潤起來,讓所有在場的教師也為之動容。這樣,對於基礎較差的同學也有所借鑑。也能夠說了,能夠寫了。就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便充分展現出來,教師也不在那麼累了。 作文寫好了,還得修改。作為語文教師,我看到很多的語文教師批改作文大都在辦公室、在家中獨自一人進行。可是,我們認真批改,詳細分析,仔細評分的結果,學生往往是拿到後就“啪”的一聲扔進抽屜或是塞進書包。難道我們需要的是這樣的結果嗎?不可能吧!因此,我採用學生自改、小組互批、大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種方式進行批改。並且把全班最好的作品編輯成冊,在期末時發給大家參考學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又可以讓同學在學習時發現問題並提出意見,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最主要的是這樣讓家長也可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我個人認為,作為講評課還是應以學生為主體,不管學生的作文寫得如何,都是他傾注自己的心血,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尊重。因此,在講評時應注意生活化,讓學生針對兩次作文的修改談談自己的所得,並朗讀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同學邊聽邊做記錄,提出修改後的作文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這樣,講評不再是教師一個人唱主角,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總之,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這是作文教學走出低谷的有效措施之一。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教師寓教於樂,也讓學生樂於學習,讓學生描寫真實生活,表達真實思想,抒發真實感情,讓師生在作文天地中自由自在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