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兒童故事集

    小寶寶現在還處在一個探索階段,他對一切他見到的東西都會感到好奇,但是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是危險的,什麼是安全的,所以才需要大人在旁看護著他。

    如果小寶寶想碰這種危險的東西,不要高分貝的批評他,因為這樣是沒什麼作用的,還會嚇到孩子,他只是單純的感到好奇,想摸摸,並不是故意調皮。但雖然他可能不能理解什麼是危險,但你還是要跟他說這種東西的危險性,並及時帶離這個危險區域。

    除了熱水瓶,你會發現不久,孩子還會用手指頭去扣各種洞,小孩子還喜歡摸尖尖的東西,比如剪刀,水果刀、筆等……

    總之,隨著寶寶長大,你會發現對他來說危險的物品越來越多,但是單純的說教根本不會讓小寶寶意識到危險。作為父母,只能嚴格看著小寶寶,避免危險的發生。而且小寶寶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分散掉了,父母可以想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遠離危險物品。

  • 2 # 雙寶老媽

    我家二寶和你家的情況真的是一毛一樣,在你的描述中,我深刻地感覺到了你的心情,孩子現在能聽得懂我們的話,可是她為什麼還要那樣去做呢。他為什麼要對你笑呢,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他雖然知道你叫他不要碰,可是他不知道碰了這個東西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他對你笑是因為她想和你玩,表示你注意到他了,他很開心。而這個階段,我們能做的只有保證他的安全。

    首先,把那些危險的物品全部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沒有危險的物品,就讓他去探索吧。孩子必須在探索中學習,成長。

    而對於聽話這個問題,我有些個人的見解。

    過分強調聽話,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干擾孩子的思考能力,淹沒了孩子的個性,導致孩子缺乏創造力。導致孩子成為一個毫無判斷能力和無法獨立生存的人。所以父母要逐漸杜絕說此類話。

    魯迅就曾經說過“馴良之類並不是惡德,但發展下去,對一切事情無不馴良,卻絕不是美德,也許簡直倒是沒出息”。可見用“聽話”作為教育孩子的目標顯然是一個錯誤。不利於孩子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發展。在周圍的很多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最明顯的缺點是缺乏獨立性和創造性。家長盲目的,一味地強調孩子“聽話”,容易培養出孩子的奴性。使其毫無獨立性,長大後對任何問題都缺乏自我見解,對惡勢力缺乏鬥爭精神,甚至人格扭曲。

    最受大人誇獎的聽話孩子,常見的特點是外表膽小,怯懦,很少有自己的不同意見,但是孩子不說出來不等於沒有不同的看法。只不過這樣的孩子更善於壓抑自己。即使自己心裡有問題也不提出來,更不會與長輩爭辯。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得特別聽話。特別守紀律,回到家裡也很少反抗父母。但他們的心理卻非常的脆弱,最受不了別人的批評,有的孩子甚至會因長期壓抑而導致性格扭曲。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某個公正的“好人”,出人意料的自殺或者走上犯罪的道路。其童年時往往是“永遠聽話的好孩子”。“工作中的老實人”。這更表明這一問題猶如潛伏的癌症一樣可怕,應該引起父母高度的重視。

    當孩子漸漸長大,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凡事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時的父母,更不能片面強調讓孩子聽話,而是應該多聽聽孩子的話,要平等的與孩子交流。多做換位思考,孩子這麼說是否也有他的道理。父母要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不要因為你是父母,就強調孩子對你言聽計從,要給孩子思考和說話的機會,要讓孩子心服口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張”。

    他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這也不許動,那也不許動的”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嘴巴,使其有提問的自由,從“不許多說話”中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空間,使其接觸大自然,大社會,從鳥籠似的學校中解放出來。

    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從過分的考試製度下解放出來

    給予孩子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因材施教

    他的主張十分精闢,很值得我們做父母的學習和借鑑,付出行動去實踐!

  • 3 # 教育秀秀看

    首先,我要恭喜這位家長,你的孩子長大了。因為每個一到兩歲的家長可能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的孩子一夜之間會從一個小天使變成一個小惡魔?以前那麼聽話,現在怎麼說什麼,什麼都不聽?

    那麼遇到這種問題,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做呢?首先第一個前提是,我們一定要保障孩子的安全。因為一到兩歲的孩子還非常非常的嬌嫩,所以我們一定要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去適當的體驗更多。以這個家長的提問來舉例子,孩子一定要動熱水瓶,那麼顯然熱水瓶是不能動的,因為它真的非常危險,有可能會燙傷孩子。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個熱水瓶是不可以動的,因為他很熱,他會燙傷我們。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製造一些機會,給孩子們認知的機會。比如說,我們可以讓孩子摸一下水杯,然後或者是讓孩子稍微接近一下這個水杯的熱氣。與此同時,家長要告訴孩子,現在看到這個就是熱水,水很熱,他會燙傷我們,所以我們現在不能摸,我們可以等它涼下來,我們就可以喝了。你們要對孩子做一個解說。另外,我們家長一定要學會的就是,遇到孩子必須要摸這個危險品的時候,要學會轉換孩子的注意力。我們讓他去玩一下另外的東西啊,或者是玩兒一下其他的玩具啊,或者給他找一個替代品。比如說,有的孩子會去摳那個插座的小洞洞,其實他也是在探索,但是那個有電,我們是千萬不能讓他去扣的。那我們可以製造一個相似的東西,讓他去感受那個洞,轉移孩子注意力。那麼一歲多的孩子,經常就是透過這樣的肢體動作來認知這個世界。所以說我們家長理解孩子之後,用科學的教育策略來引導孩子,相信一定能夠陪伴孩子很快的度過這個時期。

    在孩子一歲左右他的認知模式是主動型的認知模式,並且是透過肢體去認識、去感知這個世界的。所以,親愛的家長一定要記住,無論你的孩子用他的手,用他的身體用他的腳用他的腿,拍到的感受到的,摸到的抓到的,無論是任何的物體都要直接告訴他,她感觸到的那是什麼?是幹什麼用的?是什麼做的?比如說,這是熱水瓶裡盛的是熱水,只有晾涼了才可以喝。如果她非要去觸控,你在保證他安全的前提下,讓他有一點點的感受,相信下一次他就不去再摸。這樣做會比我們反覆的強調:“這個不許摸!這個燙!這個熱!”效果要好的多。這個階段的孩子並不能夠理解我們的否定詞,比如說“不能、不行、不可以、不願意”這類的詞叫否定詞,對這麼小的孩子說他不能理解。所以才出現這個家長說的,我已經反覆告知他不要動,它卻把我的話當成耳旁風。是他不能夠理解你的語言的含義。所以家長們,不如改成直觀的,我們可以用動,搖搖手或者搖搖頭,或者你做一個被燙到了以後的一個比較嚴肅的表情,這樣你的孩子就能感知到,這是什麼,接著你一定要記著說這是什麼,是做什麼用的,是什麼做的等等。這些就是孩子認知的一個過程。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布裡為什麼這個賽季帶領群星雲集的北控走到今天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