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8522394

    方”,乃為人之本;“圓”,乃處世之道。  “圓”,是中國道家通變與趨時的學問。而“方”,是中國儒家人格修養的理想境界。可以說,圓方互容,儒道互補,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精神。  內方外圓,是精闢的為人處世原則。它並不是老於世故、老謀深算者的處世哲學。這其中,“內方”,表明了對自己理想、原則和信念的堅持,而“外圓”,則表述了與周圍環境融洽協調,以減少阻力和矛盾。  “方”,乃為人之本;“圓”,乃處世之道。方在圓中,圓融於方,兩者相互交融。總之,合理運用“方圓”之道,就能無往不勝,所向披靡,無論是超進,還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一、“方”是為人之本  “方”,是人格的自立、優秀的品質與價值的彰顯,是對人類文明的堅定追求。縱觀古今中外,最受歡迎、最受愛戴的人士,無不具有著“方”的痕跡。如果沒有“方”的靈魂,人就會有悖於社會倫理,就會遭到眾人的唾棄。  成功學家說,人的心靈傑出,行為才會傑出;人的內心美好,氣質才會美好。因此,“行方”,就要為人正直如山、誠實守信、謙遜寬容及互敬互助。  1.正直如山  正則“品”端,直則“人”立。正直,此乃公正坦率也。它是人生的脊樑,是立世的風骨,是動機和效果的統一,體現著智慧與境界。往往,正直的人,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做事;義無反顧,對的果敢堅持,錯的果敢反對。這樣,潔身自好,冰清玉潔,就是說服力和感召力;這樣,腰桿硬,底氣足,就是戰鬥力。  倡導正直品質,支援正義。這就需要我們擺正心態,高標準要求自己,無論說話做事,都得心懷道義,牢記責任,樹立明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對已,不以公謀私、不貪利和不飾非;對人,不陽奉陰違;對事,主持公道、維護正義。總之,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為人做事。  2.誠實守信  誠,乃誠心誠意、忠誠不二;信,乃說話算數、堅守諾言。由此可見,誠信,就是一種人們在立身做人、待人接物的實踐之中,應具有的真誠無欺、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信守承諾的行為品質。  誠信做人。秉持“以誠待人,以信立事”的思想,誠實無欺,踏實守信。把誠信看作我們立身做人的道德準則,在實踐之中,高揚誠信的道德感與責任感,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堅守諾言;絕不虛著假著,藏著掖著,欺著瞞著。這樣,每個人都以誠信,去攀登事業的高峰,規範成長的腳步,守護良知的天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精彩。  3.謙遜寬容  自古以來,謙遜的品德與寬容的心態,就為世人所讚頌。可以說,謙遜與寬容,都是做人的一種境界。何謂謙遜?謙遜,就是正確對待自己及成績,戒驕戒躁,再接再厲,永創新高。而以寬闊的胸襟和包容的心態,去面對眾人和凡事,就是寬容。一個人只有具備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態,才能學習他人之長,彌補自己之短,充實自我,拓展自我,成就自我。  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謙遜和寬容的品質。發揚謙遜和寬容的優秀品質,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品位與能力,以及贏得更多的支援與幫助。因此,我們需要一貫保持虛懷若谷的心態,正視自身的優缺點及取得成績,做到自知之明,積極吸納有益於自身發展的精神糧食,不斷進步;需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和諧共處,常為他人著想,多看他人的長處,少究他人的不足;需要做一個心胸寬廣,寬宏大量的人。  4.互敬互助  簡單地說,互敬互助,就是指相互尊敬,相互幫助,相互支援,相互關心。它是愛的體現,和諧的表徵。我們不難發現,在生活與工作中,人與人之間,只要互敬互助,就會開創一片攜手共進,其樂融融的大好景象。  就組織而言,組織情繫員工,員工則心繫組織,誓與組織同命運、共發展。這樣,組織自然就會有一種活力。當今,很多企業為員工營造了上下同艱苦、共榮辱,相互尊重與理解、相互體貼與關愛的人文環境,促使員工,相互敬重與幫助,全力配合,團隊學習,一起成長,共同成功。  二、“圓”是處世之道何謂“圓”?簡單地說,“圓”就是指處世老練,圓通,講究策略、方法、技巧和藝術性。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都需要同各種各樣的人,進行交流、溝通、合作,這是“處世”。但,如果處世之中,若缺乏“圓”的藝術,就會鬱郁不得志,很難獲得成功。  與人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人進行愉快的合作,以及建立廣泛的人脈,贏得積極的支援與聲譽,就要“智圓”。固然,踐行“智圓”,就要常懷感恩,和諧相處,廣結善緣。  1.心懷感恩  顧名思義,感恩,就是感激幫過自己的人,感激生活的賜予,感激身邊所擁有的一切的品質,它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一種生活智慧。  如果我們時懷感恩,就會變得更加謙和、可敬和高尚。人生在世,不可能什麼都一帆風順。面對種種失敗與無奈,我們都需要自己勇敢地迎接,曠達地處理。誠然,總是囿於這種“不如意”之中,而終日惴惴不安,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索然無味。反之,如果懂得感恩,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能讓生活充滿燦爛的Sunny。  經過多年的總結,我已把感恩,當作自己核心價值觀的構成部分。不管是在生活中,還在工作中,我領會到,只要常懷感恩,就能找到生活、學習與工作的無窮樂趣。就組織而言,社會為組織提供了發展的空間與機會,組織應該感激社會,竭力奉獻社會;員工的努力,成就了組織的發展與進步,組織應該感激員工,無盡珍視員工。同理,組織給予了員工發展的機遇與平臺,員工也要感激、忠於組織。總之,相互感恩的環境,一定會讓我們心情愜意,快樂無限。  2.和諧共處  古人說,和為貴,諧為美。“和”與“諧”聯合,構成了“和諧”。它的意思,就是配合得適當與均勻。它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的融合,是古往今來人們孜孜以求的美好願望。  “和諧”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具有著豐富的蘊涵,博大的襟懷,包容一切的氣象與雅量。如果發揮它的涵蓋力,就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因為“和諧”的本身,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科學與宗教、德治與法制。顯然,如果離開和諧,一切組織就會區域性分化和分裂,甚至導致慘敗結局。  和諧,是任何組織永恆的主題。如果組織支援和諧,那麼,就倡導與社會、國家等機構,和諧共存,共生共榮;與員工協調一致,共同發展,共創未來;與同盟者協同合作,共赴目標;與競爭者以競促合,競合共贏。  3.廣結善緣  佛家說,眾生有緣,遇斯光著。這裡所說的廣結善緣,實際上,就是善待他人,廣交朋友,多做善事,爭取更多讚賞。  眾所周知,廣結善緣,減少了障礙,贏得了眾人護持。若我們人際關係好,在工作或生活當中,他人不僅大力支援我們,而且處處為我們著想,處處維護我們的利益,甚至帶給我們安寧、愉快、輕鬆、友好的心境。  如今,很多組織把“廣結善緣”,看作了自己的價值取向。基於“人是社會的、群體的和互動的”的觀念,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應相互理解、接納、關愛和同情,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人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