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天的夜有多美

    骨性關節炎的治療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療法。保守治療以全身用藥和關節內區域性用藥為主。早期OA患者,可對症給予口服消炎鎮痛藥或活血化瘀的藥物治療,以達到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關節軟骨保護劑透明質酸關節內注射有一定的效果。

    對於關節疼痛、腫脹明顯,行走功能障礙,MRI顯示有軟骨破壞,關節內有遊離體、骨贅增生或伴有半月板損傷的OA病人,則應求助於外科手術。外科治療OA的手術方法有關節鏡清理術、軟骨全層損傷區鑽孔減壓微骨折術、脛骨高位截骨矯正力線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軟骨細胞移植、生長因子及凝膠載體的應用,均處於研究和嘗試階段。

    關節鏡清理術可採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局麻應用2%利多卡因20ml+生理鹽水40mm+0.1%腎上腺素液0.1ml作為混合液,分別注射於手術入口和關節腔內,進行區域性浸潤麻醉,10分鐘後可以進行手術。為維持術中視野清晰,生理鹽水3000ml+0.1%腎上腺素注射液1ml作為灌注液,可免除止血帶控制下手術。按順序進行關節鏡檢查,全面瞭解關節內病變情況,進行關節鏡下手術。

    關節鏡下可見關節內為懸浮的顆粒,髕股關節滑膜組織增生肥厚,軟骨碎宵,髕上囊有的呈白色細長的纖維狀絨毛,有的滑膜血管迂曲充血,水腫的滑膜組織呈紡錘狀、葡萄狀等滑膜異常改變。股骨髁間窩狹窄,軟骨剝脫,軟骨下骨裸露,凹凸不平,軟骨損傷相對應的部位的半月板磨損。半月板損傷又可加重軟骨磨損,半月板損傷的程度與軟骨損傷的程度成正比。軟骨與半月板損傷兩者互為因果,相互影響。半月板磨損後毛糙變薄、纖維增生,遊離緣呈犬齒樣殘缺,可刺激滑膜增生,引起膝關節疼痛或絞鎖症狀。髁間窩或髕上囊有形態不同的遊離體,是誘發絞鎖症狀的常見原因。

    關節鏡下清理方法較多,一般採用射頻氣化或刨削打磨術處理半月板損傷的遊離緣,修整其殘端。半月板前角血運相對較好,有癒合的可能,原則上儘可能保留,儘量避免切除。有的前角呈百葉窗樣或束狀纖維樣損傷,但半月板的體部和后角正常者,可以採用射頻皺縮,使損傷創面平整,同時將撕裂的半月板前角採用從裡向外的方法縫合,術後制動4-6周。保留半月板對防止軟骨損傷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節軟骨退變以髕骨、股骨髁和脛骨平臺負重區為甚,表現為皺紋狀膨脹隆起、軟骨龜裂、斑片狀剝脫,軟骨下骨裸露。股骨和脛骨關節面的運動軌跡凹凸不平,往往繼發或加重半月板的磨損。切除或修整破裂的半月板,磨削影響關節活動的骨性阻擋,解除關節絞鎖因素和功能紊亂,對阻斷炎症過程的惡性迴圈,改善臨床症狀具有重要的價值。

    全層軟骨損傷範圍小於2cm,可應用軟骨下骨鑽孔的方法,可以形成纖維軟骨。如廣泛的軟骨退變,目前尚無良策挽救,僅將不穩定的遊離緣清理修平即可,不可進行大範圍的廣泛刮除或清理,否則臨床症狀必然加重,難以恢復正常。

    股骨髁間窩狹窄與脛骨髁間棘增生的骨贅撞擊,可影響膝關節伸膝功能。臨床表現為膝關節屈曲畸形,站立位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膝關節呈拱橋樣,同時伴有膝關節內翻或外翻畸形。由於膝關節負重點和應力後移,加重了半月板后角和股骨髁軟骨磨損。

    關節鏡下動態檢查發現脛骨骨贅撞擊髁間窩,ACL受髁間窩骨贅的嵌壓和磨損發生退變,失去光澤,變形變細,呈束狀散開。咬除或磨削增生的骨贅進行股骨髁間窩擴大成型,使髁間窩空間擴大,直至撞擊消失和伸膝功能明顯改善,ACL不受磨損為止,用射頻汽化進行創面止血,射頻皺縮散開的呈束狀的ACL纖維,恢復其張力。

    我們發現股骨髁間窩擴大成型和脛骨骨贅切除之後,膝關節內翻或外翻畸形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這可能是與髁間窩與脛骨骨贅增生後形成的撞擊點偏移,導致了力線改變,加重或誘發了膝內翻或外翻畸形。

    有人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髕外側支援帶緊張,限制了髕骨在髕股關節運動軌跡的正常活動,進一步增加髕-股關節的壓力,導致髕股關節軟骨磨損,使臨床症狀加重。Merchant(1974),首先報道了髕外側支援帶鬆解術,Breitenfelder(1987) 進行了長期的隨訪,有效率58%。

    Fulkson等(1986)提出選擇髕外側支援帶鬆解術主要根據膝關節症狀,X線片出現髕骨傾斜,髕外側骨贅形成等。Henry等(1986)認為術前詳細瞭解病史和物理查體,是選擇手術適應症的重要依據。

    Kolowich 等對202例髕外側支援帶鬆解患者進行長期隨訪,比較有效組和失敗組術前物理查體情況,他發現髕骨傾斜試驗是影響最終治療效果的重要體徵,其次是髕骨內移試驗,X-線檢查的結果對治療效果的影響不大。

    山東省立醫院骨關節外科專家袁林認為對於年齡較輕、關節軟骨磨損不十分嚴重的患者,早期進行髕外側支援帶鬆解術是緩解因髕外側壓力增高引起疼痛和減輕關節軟骨磨損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患者高齡,軟骨磨損相當嚴重,並且已經形成了明顯的運動軌跡,髕外側支援帶鬆解術,可能會加重臨床症狀,不利於功能恢復,不應作為常規,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Friedman等報告關節鏡清理術治療骨性關節炎的療效,60%的病例獲得功能改善。他們發現患者年齡對手術療效有直接影響,40歲以下者86%可獲改善,而40歲以上則僅53%改善,Bert報告關節鏡清理術的優良率為50%~76%。 OA是一種老年性、退行性改變,任何一種方法均無法阻止老化。所謂關節清理術只是相對而言,不可能逆轉已經形成的關節退變,清理和修整不穩定的軟骨創面,解除運動軌跡的阻擋和撞擊,清除關節內致痛因子、軟骨降解微粒、大分子成分、關節軟骨磨損後的碎屑和微結晶、炎性因子和致痛物質,有利於功能恢復。

    術後療效欠佳的因素除了高齡關節軟骨退變較重,膝內、外翻畸形下肢力線改變外,與手術創傷的大小有直接關係,手術創傷越大療效越差,創傷小有利於功能康復。因此,我們提倡局麻關節鏡下選擇性、有限化微創清理術,不要過多的干擾關節內組織。

    為便於鏡下觀察,可刨削遮擋視野增生肥厚的滑膜組織,不作廣泛清除。切除股骨髁間窩和脛骨髁間德骨贅增生,解除髁間窩狹窄;修整磨損的半月板和軟骨缺損區,清除關節內剝脫分離和不穩定的軟骨碎片,取出遊離體,磨削高低不平影響關節活動的骨性阻擋,清除關節內致痛物質,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如果下肢力線有異常改變,可透過截骨術減輕關節表面的應力,解救受損的關節面,如脛骨高位截骨。

    術後冰袋冷敷患膝24~48小時可達到止血、止痛目的。術後腫脹明顯者應抽出關節腔內積血、積液,7-10天后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術後膝關節股四頭肌功能練習,有利於功能恢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oogle glass未來的趨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