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面對歐美諸國的入侵,亞洲傳統強國伊朗、印度、中國,乃至周邊小國都被列強殖民。而日本作為孤懸海外的島國,是怎樣逃過被殖民的厄運?
9
回覆列表
  • 1 # 脫貧裡

    第一、日本也曾被美國侵略過如“黑船事件”,但是日本知恥而後勇,全國上下開展自強運動“明治維新”.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

    第二、日本上下信奉天皇文化和軍國主義,只要天皇一句話全國能萬眾一心。反觀華人民和政府離心離德。

    第三、中國留學精英得不到重用,不能實現抱負,而日本留學精英回國全部都得到了重用,為日本崛起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四、只有你比別人強大了,別人才不敢欺辱你。落後就要捱打!!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對當時的列強而言他們在亞洲的主要侵略擴張物件是中國,日本作為資源匱乏的彈丸小國其實並不足以令他們太上心。而在列強之中歐洲各國皆是自西向東擴張到亞洲,隨著地緣距離的日益疏遠後勤補給的難以為繼,事實上列強擴張到印度、南洋就已經是極限了,至於中國這樣一個遙遠的東方大國,列強是無力征服的,只能把中國作為自己資本輸出經濟侵略的半殖民地。如果再把戰線向東延長到日本對歐洲列強而言就有得不償失之感了。相比之下從太平洋方向而來的美國就不一樣了,如果美國想從巨大的中國市場分一杯羹的話,在其通往中國的航線上需要一箇中轉補給站,日本正好適合扮演這個角色。可此時的美國尚處於國力不強的童年時代,根本無法和英、法、俄、德等列強抗衡,所以美國在完成在北美大陸的西進運動擴張到太平洋後就幾乎不怎麼參與列強瓜分殖民地的戰爭,像關島、波多黎各少數幾塊殖民地都只是呈點狀分佈的殖民據點,美國幾乎沒有像其他列強那樣整片大塊的殖民地,更多是透過要求被侵略國門戶開戶的方式進行經濟滲透,所以其實美國對日本的內政也並不太關心,只要日本同意開放門戶充當其通往中國的中轉站即可。

    如果僅僅如此列強對將日本納入自己的殖民體系興趣不大,但還不至於暗中支援日本。但日本明治政府要的可不僅僅只是如此,而是希望列強成為自己侵略中國、北韓的支持者。可列強又不是傻子,憑啥支援你日本呢?當然得給人家好處甜頭了。明治政府給出的第一個甜頭是之前和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一律承認一律有效,事實上當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大舉侵華時日本自己和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尚未廢除。第二個甜頭就是日本侵華所得采取利益均沾模式,配合列強一起強迫中國開放門戶,便利列強在華貿易往來。至於第三個甜頭嘛,源於列強對中國以及其它列強對俄國的警惕心理。在其它列強看來俄國是一個恐怖的存在,幾乎佔據了人類經濟文明的中心——亞歐大陸的核心地帶;而中國雖然看似軟弱可欺,但遼闊的疆域、龐大的人口、悠久的歷史文化使其天然具備成為一個大國的潛力。所以列強迫切需要把中、俄兩國封鎖困死在亞歐大陸,絕不能允許中、俄透過海洋將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實力向全世界擴散。

    除了列強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中國之外,日本內部國情也使列強徵服日本充滿了難度——表面上看起來:日本不過是彈丸小國,可就是這麼一個彈丸小國內部同時存在著天皇朝廷、江戶幕府以及各地的藩主大名,整個日本並沒一個絕對的權力中心,列強無法像在整個那樣透過壓服北京的清政府就能壓制一個偌大的國家。同時正因為日本缺乏一個統一的權力中心,這意味著日本任何一股政治勢力在面對西方列強入侵時都必須主動進行變法改革以圖自強,否則不要說千萬裡之外的列強了,即使是近在咫尺的其他藩主大名們只要搶先改革圖強就會憑藉先發優勢而對自己構成威脅。事實上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各藩已然爭相進行了旨在促進本藩近代化的藩政改革,這其中以薩摩藩的改革最為典型:薩摩藩改革前負債累累,出身下級武士的家老調所廣鄉1827年上臺後,以賴帳的辦法實際上取消了對三都(江戶、大阪、京都)大商人的債務關係。為增加財政收入,致力於引進先進農業技術以提高產量,發展商品經濟,實行紅糖藩營專賣制度。軍事上採用洋式炮術,製造槍炮、火藥。其改革為以後藩主島津齊彬實行殖產興業、充實洋式軍備的政策開拓了道路。在長州藩,主持藩政改革的村田清風致力於新士風和武士教育,同時壓縮財政開支,以37年為期償還藩和武士借債,以整理借債。緩和專賣政策,減輕租稅,並加強以下關為據點的藩營商業和海運活動,獎勵洋學,採用洋式兵術。在肥前藩,藩主鍋島直正在農村實行均田制,推行陶器和煤炭的專賣政策,並鑄造大炮,建築炮臺,以增強軍備。在中下級武士參與並領導下,以整頓財政和富國強兵為目標的藩政改革基本上取得成功,奠定了左右幕末政局的經濟和軍事基礎,給予日後的樹立維新政權運動以重大影響。

    在各藩改革運動的刺激下江戶幕府也進行了自動的改革:1841年幕府在首席老中水野忠邦主持下實行天保改革,表面上看這次改革和之前中、日等東方國家傳統意義上的改革沒多大區別,似乎完全不能和近代化掛鉤,然而實際上這次改革是幕府在仔細分析了自前一年爆發的中英鴉片戰爭後為挽救自身統治危機為採取的應急手段。改革的要點內容大致如下:①鞏固幕藩領主制經濟基礎,限制農村人口流入城市,強迫外流的農民返鄉,嚴格限定農民外出做工期限,嚴禁農民從事副業生產。② 抑制物價上漲,實行公定價格,禁止奢侈,矯正風俗,嚴格限制城鄉人民生活,並且解散“株仲間”(同業公會),以廢除其對商品的壟斷權,實行自由交易,增加江戶商品進貨量。③為增強幕府經濟實力,穩定財政收入,1843 年9月釋出《上知令》(封地調換令),宣佈將江戶城周圍10(日)裡、大阪城周圍 4(日)裡範圍內的大名、旗本領地收作幕府直轄領地。④為避免重蹈中國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慘敗的覆轍,緩和同西歐列強的緊張關係,幕府撤銷1825年的《異國船驅逐令》,釋出《燃料淡水供給令》,只要外國船隻有求,就可以供應燃料、淡水和食品。⑤實行富國強兵策,加強對江戶灣等戰略要地的警備,以鞏固海防。

    幕府和各藩的改革儘管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都為日後的明治維新積累了經驗教訓。明治維新確定了五大基本理念:一、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二、上下一心,大展經綸;三、公卿與武家同心,以至於庶民,須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歷來之陋習,立基於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日本基於這樣的理念推行了如下措施以期實現富國強兵:廢藩置縣——這點我們的老祖宗在秦始皇那時就做了,所以後來戊戌變法中維新派稱日本明治維新為周秦之變,簡而言之就是變分封制為郡縣制以加強中央集權;殖產興業——全面學習西方先進的產業文明制度。但和西方列強有所不同的是日本更熱衷於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槓桿,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過程;軍制改革——明治維新前的日本當兵打仗是武士階層的事,平民百姓是不能當兵的。明治維新打破了這一界限,面向全社會發布了徵兵令。與此同時引進西洋武器裝備,學習新式戰法。

    透過明治維新改革,日本奠定了崛起的基礎,然而日本畢竟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彈丸小國,市場規模有限,所以其發展仍是舉步維艱。這時日本想起了吉田松陰的主張——那就是透過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鄰國的侵略來轉嫁自己的發展危機。日本在擺脫自身民族危機的同時成為了亞洲唯一的帝國主義國家,透過對亞洲鄰國的侵略化解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危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HBO迴應《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爛尾:不可能讓每個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