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湘西超風行者

    大權旁落他人,皇帝只是個傀儡或者擺設而已,互相利用其政治訴求,利用奸臣節制軍官,形成龐雜的階層關係,交給繼任者處理

  • 2 # 歷史大大人物

    皇帝眼裡的忠奸,跟老百姓眼裡的忠奸,是不一樣的,甚至是相反的。打個比喻,皇帝派兩個人下去地方收稅,甲回來後,跟你說,地方發生災害,老百姓日子苦啊,流離失所,沒有收到稅,我們應該派人下去賑災,減免三年賦稅,乙回來後,收稅數百萬兩,皇帝問,地方民生如何?乙說,也發生災害了,老百姓日子也不好過,皇帝問,那你如何收稅啊?答曰,富人稅、工商業稅、皇帝心裡其實門清,甲收不到稅,不是地方無稅可收,而是他代表地方富人的利益了,你說,皇帝看來,誰是忠臣,誰是奸臣?老百姓看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是忠誰是奸

    在寫歷史的時候,那些修史的人,怎麼評價甲乙?顯然,你看歷史書的時候,甲是好官,清流,心繫百姓,正義的文人士大夫形象,而乙呢?那是皇帝的走狗、爪牙,為了討好主子,無所不用其極,是邪惡的變態,是他們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我說的不是魏忠賢、東林黨,而是翻開史書看到的大部分奸臣,如漢唐明的太監、外戚,還有和珅這類,都是如此,在皇帝看來,外朝官員就沒有好人,都是一丘之貉,代表的都是士大夫集團的利益,只有內廷的官員,才是我的人。所以,古代宰相制度的變遷,是不斷的由皇帝身邊的秘書,取代宰相,然後又由新的秘書,取代已經體制化的舊秘書。

    為什麼都用身邊人?如太監、外戚?因為只有這些人,才是聽話的。但是,如果看歷史,太監和外戚的名聲,都是最差的,名聲好的太監和外戚,屈指可數,為什麼?因為他們是皇帝的爪牙,打擊的是文人士大夫的利益,皇帝眼裡的忠臣,聽話的人,在歷史上大多都是奸臣、變態,皇帝眼裡的奸臣,在史書上,大多都是奸臣的形象,第二,政治講究平衡,皇帝反感大臣結黨,但是,大臣不結黨,皇帝更怕。電視劇裡,嘉靖皇帝對官員的忠奸有個很好的評價。所謂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實指江山。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

    推廣免費滿級VIP,十倍高效掛機,魂師大集結,即刻開戰!

    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雲‘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麼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省之田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數省兩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疏裡勸朕只能用長江而非黃河,朕豈可乎?反之,黃河一旦氾濫,朕便治理,這就是朕為什麼罷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長江一旦氾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麼要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鏈等人的道理。比方這個海瑞,自以為清流,將君父比作為山,水卻淹沒了山頭,這便是氾濫。如果沒有“奸臣”,只有“忠臣”,看看天啟崇禎兩朝,號稱“眾正盈朝”,朝廷都是清流的東林黨,結果呢?皇帝還有多大權力呢?王莽篡漢時,朝廷也都是忠臣,結果呢?沒有了內廷的制約,外廷的權力足以架空皇帝了,沒有了奸臣,忠臣同樣難以治理。

    只有把朝臣分成多派,讓他們互相鬥爭,皇帝居中才有權力,如果下面不鬥了,就開始跟皇帝鬥了。第三,還是那句話,皇帝眼裡,沒有好壞,只有聽不聽話的,我們看到的電視劇和歷史書,都是臉譜化的人,你一眼就能看出好壞,皇帝可看不出來,因為不論是誰,都說自己是忠臣,別人是奸臣,一副正義的樣子,大義凜然,皇帝看來,天下沒有不貪的官,每個人都是貪官,你怎麼辦?你不可能都殺了,換一批吧?換一批還是貪怎麼辦?所以,皇帝看來,只要能駕馭,就都好說,駕馭不了的,就殺,皇帝殺人,不在乎好壞忠奸,只在乎能否駕馭。號稱清流的官不聽話了,皇帝不好收拾,因為沒有把柄,而貪官奸臣不聽話了,皇帝好收拾,因為把柄多,也正因為把柄多,所以不得不忠於皇帝,由此看來,貪官奸臣才是聽話的。

  • 3 # 星星歐了

    因為有以下幾種可能:

    1.奸臣有大權在手。

    2.奸臣在朝廷的勢力很大,例如,皇后,貴妃等皇上寵幸的人是他的親戚或者子女。

    3.想仔細調查,且調查清楚再定罪,萬一這個奸臣平日深受人民的喜愛,如果草草定罪,則會引起人民的憤怒,會使人民以為皇上是個昏君,隨意定他人的罪。

    4.想進一步調查還有沒有其他幕後黑手或者幫兇,並一起剷除後患,以免再次發生。

  • 4 # 廣法288

    皇帝明知奸臣而不剷除的原因如下:一、奸臣當道,權勢在握,皇帝的威望和實權還不足以扳倒奸臣。

    二、有時候,皇帝為了平衡朝中某些顯貴,採取暫留奸臣來進行行政調控,穩掌皇權。

    三、奸臣是皇帝的重要直系親屬,難以剷除。

    四、皇帝希望渡化奸臣,以求奸臣改過自新。

  • 5 # 夢沉古道

    許多時候皇帝身邊都會有一些奸臣當道的情況,那為什麼皇帝不想辦法剷除他們呢?對於奸臣定位不同,角度不同,理解上就不一樣。

    皇帝作為國家最高權力的擁有者,可以說整個國家都是他的。對於權力的覬覦者肯定是很多的,為了保證大權不旁落,身邊就需要圍繞一些人,這些人就是皇帝的親信。一般情況下這些親信都是能力一般,聽話的人。絕對不能用能力太強的人,容易篡位。也就是皇帝真正信任也放心的人不是能臣,而是忠臣,也就是奴才。

    這類人一般就皇帝身邊比較貼近的人比如宦官、近臣,他們因為能力一般的原因,往往嫉賢妒能,利用皇帝的信任打壓真正能夠幹事的人。而且這些大都比較貪婪,比如貪財、貪美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謂的奸臣。這類的奸臣實際上是皇帝維護權力,平衡利益的工具。他們的權力來源於皇帝主子,只要皇帝想除掉他們幾乎是易如反掌。這類人中有主要是歷史上的宦官集團。

    也有一些奸臣確實能力出眾,皇帝也確實喜歡。比如和珅、嚴嵩還有唐朝的李林甫,在能力上沒的說,也都是十足的大奸臣。能夠作為大奸大惡之人,肯定是有其過人之處。皇帝用這些人除了維護皇權,還有這些人能夠投其所好,滿足皇帝的需要。這些人權力做大,甚至出現打破平衡的情況,完全是皇帝寵著。比如乾隆皇帝喜歡和珅完全是因為和珅能夠懂乾隆心裡怎麼想,辦事穩妥。而還有一些奸臣是皇帝搞不定的,也就是權臣,有時候我們並不把他當做奸臣,因為他們權力足夠大,皇帝都在變成傀儡,往往成為權臣。如果站在皇帝視角就是奸臣。比如霍光、曹操、司馬昭等人。如果不認可這些人是奸臣,趙高、王莽這樣的奸臣至少是可以被人接受的。在皇權都已經旁落的情況,皇帝根本就搞不定奸臣。

    皇帝也有好壞之分,奸臣的成色也不一樣。明君雄主身邊的奸臣一般都是有本身,做點實事的。而一些昏庸之君,親近奸佞小人,他們根本缺乏判斷或許不想判斷臣子是忠臣還是奸臣。比如一些皇帝從小和宦官在一起,許多方面把一些宦官當做親人,受其控制。還有些皇帝根本不理朝政,把權力交給最信任的人處理,這樣的人就成為奸臣。還有些皇帝本身很聰明但就是喜歡玩,比如宋徽宗,如果不做皇帝肯定可以成為畫家和書法家,也為足球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可惜的時候他是皇帝,他重要蔡京、高俅等奸臣,導致北宋滅亡。

    奸臣當道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但作為皇帝平衡思路的影響,奸臣幾乎歷朝歷代都有。人間正道是滄桑,奸佞之輩為非作歹,禍害人間,該除,該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紅樓夢》,你會說哪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