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張藝謀的《影》9月30日上映,獲得了不錯的口碑,看過的來聊聊,有哪些打動你的地方?
9
回覆列表
  • 1 # 多瑞的視線

    美工佈景,道具,色彩,演員(特別是鄧超的演技,孫莉也很驚豔,鄭凱也不錯),故事節奏也不錯,不看到最後真不知誰輸誰贏。感覺應是張導最近幾年拍得最好的一部片子。

  • 2 # 曾狄影畫

    張藝謀導演的《影》,是一部很有個人風格的電影作品。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到,張藝謀並沒有遺棄他常見的形式感的東西,此番是水墨畫和灰色調,是煙雨濛濛和人物角力的抗衡。

    而在孫儷、關曉彤、鄧超、王景春、王千源、鄭愷等眾位演員的加持下,一幅紛亂時局,群敵環伺的水墨畫卷徐徐展開。

    我個人最為欣賞的角色,是鄧超演繹的子虞和境州

    首先,這是兩個不同的角色。

    一個是曾經的君王,但落魄關在深牢,另一個則是從小被秘密囚禁的替身,不甘只做他人手中的武器。

    高貴與粗坯,霸氣與怯懦,天上與地下,同時演繹著截然不同的角色,是表演的難點

    兩個角色第一次同框,那種更真實的震撼,已經著實讓我歎服。那一刻都可以說是本片的一大亮點了,一邊是健碩的身材,和俊俏的臉龐,但身旁是一個骨瘦如柴,冷峻的臉龐

    鄧超,將兩種性格投射到兩個身份之中。

    這種微妙的區別,是他表演的傳神之處。

    再分開講這兩個角色,一邊是剛烈隱忍、一邊是陰柔奸詐

    英氣的出場時,被問“你到底有幾分勝算?”他堅定的說“三成”。他既不掩飾自己能力的不足,又不怯懦不害怕,只是認真的說出答案。這是人物,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的肯定和決絕。

    影子這個人物,幾乎把一個角色所有情緒都深深的在自己的內心。

    這個從小被訓練出來的奴隸是堅強的,又是隱忍深沉的。

    作為一個悲劇人物。影子,幾乎實現了自己的所有使命,他被訓練,被取代,像一枚可有可無的棋子。這些年,他愛上了小艾,卻始終知道自己出身卑微。

    鄧超用細膩的刻畫,出色的完成了自己在電影上的另一個代表人物。就好似《烈日灼心》裡的辛小豐,都是那種眼裡有光,心裡有故事的人。

    影子就是替身,替身或許在現在的社會里也不常見。但,我們或許可以簡單理解,都是那種幾乎不能有自己的生活,只能活在角色裡的臥底。

    這樣看來,今天《影》裡面的子虞和《烈日灼心》裡的辛小豐,都是悲劇的命運。這個命運就是,不能做自己

    一個從八歲就被秘密囚禁的小人物,不甘心被當成傀儡替身,歷經磨難,努力尋回自由。"影子武士"境州外化為悲劇式的內斂,內心則是莎士比亞般的孤獨。

    鄧超將這個悲劇的人物,演繹得入木三分,他身型健碩但內心蒼涼,眼裡噙著淚花,當一次次被訓練在滂沱大雨中舞劍時,我們看到,一個奴隸的一生只能被這般詮釋

    而除了影子,鄧超還必須演繹出子虞的悲涼和落魄

    都督子虞是一個陰謀家,在塑造這個角色的時候,鄧超幾乎是用“慢半拍”的速度在表演。這是符合角色長期關於深牢的特質的。

    但,隨著劇情的推移,我們發現子虞並非那個一心收復失地、熱血報國的都督。

    於是,影子竟然不再是從前的影子,他越來越像是躲在幕後的真身。那個,真身子虞的野心慢慢消減,就成了沒有面目的影子。但也就在影子變成真身的那一刻起,影子再也不是從前的自己,而是另一個偽裝起來的影子

    這或許,是本片最為重要的核心資訊,真身和影子的轉化,也是心態和人性的轉換

    而鄧超用兩個不同的角度,兩個性格迥異的性格分別詮釋了這兩個人物。看得出,既用了心血,也費了時間,是一種投入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頗有成效的。

    太極、陰陽、山水、琴瑟、對弈,張藝謀透過《影》這部電影真的為自己的電影加了一次分。他將形式感和故事完美的統一了起來。佈滿書法的殿堂,屏風林立的寢宮,沛傘與楊刀的剛柔相剋,一個真身和一個影子在各自的命運中,相生相剋,相愛相殺。

    在我個人看來,這是近20年來,張藝謀最好的一部作品。而雙面鄧超,把狷狂暴戾、外強中乾的子虞和脆弱敏感、堅強隱忍的影子詮釋得這麼到位,應該會成為他個人表演的一個代表性角色。

  • 3 # 影視口碑榜

    據說在拍攝《影》時,張藝謀也比從前更“匠人”:苛求片場每一根竹子,要求換一片窗紗,讓男主角在60天內改變形體......

    張藝謀,不愧是“視覺張藝謀”!

    然而把整個《影》看完,我確實沒覺得多驚豔,相反,很多梗還覺得似曾相識,比如和他的《英雄》撞車,跟他的《十面埋伏》“撞衫”等等。有人評論,單就張藝謀近年創作看,《影》已是其用心之作,質量超過他的同類型作品《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和《長城》。

    如果此觀點成立的話,我想用郭德綱在相聲節目《富貴圖》中的一句詞來回應:“首富就這模樣啊?”

    張導雖聲名赫赫,但我覺得,他和賈樟柯越來越相似了,如花了大心思,費了老勁兒,弄出一個“里程碑”式的大片,結果創新是創新了,但仍停留在形式上,電影在硬核思想、內容上始終乏善可陳、沉不下去,水上漂。

    《影》在故事上沒《英雄》那麼腦殘,也沒《長城》那麼雷,但總體觀感,我覺得仍然是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俗且感染力差的“嚼蠟”故事——張藝謀這位“巨匠”,依舊是“濤聲依舊”,“穿新鞋走老路”,回到了“視覺張藝謀”的層次上。

    《影》在宣發階段,說實話,我真的無法“透過現象看本質”,神神道道的,這究竟是一部什麼題材、什麼型別的電影!直到影片播了大部,才恍然大悟——原來老謀子臨摹的是《三國演義》的IP啊!

    要不是出於對其水墨畫的美學欣賞,說真的,那樣溫吞水一般的節奏、工藝紀念品似的中國元素拼貼,再加上毫無意外甚至還有些雷人的情節“轟炸”,我早就上洗手間了。

    好就是好,差就是差。影評人必須客觀,才能有的放矢。《影》有張標籤式的成功,也有標籤式的敗筆。他身為導演,贏在了拍攝形式上;鄧超、王千源、胡軍等演技出色者,贏在了執行上。

    當然,也有連執行關也過不了的關曉彤、吳磊等,從頭到尾,他們就是油,無法做到“水乳交融”。因此與其說他們是《影》的減分項,倒不如說是張藝謀選人的敗筆、瑕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天生麗質,也有特長,你願意辭去當前的工作,去迎合社會,做一名網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