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碩風雜談
武則天在位時發生了多次叛亂,主要有以下幾個:
公元六八三年,李治病死。不久,朝廷內的大野心家、陰謀家中書令裴炎,就企圖搞反動政變,“謀乘太后出遊龍門,以兵執之,還政天子”,結果沒有得逞。
接著,地方割據勢力柳州司馬徐敬業,夥同括蒼太守唐之奇、臨海承駱賓王等人,“以匡復廬陵王為詞”,“傳檄州縣”,在揚州起兵十萬,公開發動反叛中央政府的武裝叛亂。實質上徐敬業是準備自己在江南當皇帝,把統一的中國拖入分裂、混戰的探淵。
後來,裴炎和徐敬業通謀,不僅“聞亂不討”,而且推濤作浪,脅迫武則天交出政權,裴炎也陰謀在成功之後自己作皇帝。單于道安撫大使程務挺也“與炎及徐敬業潛相援結”,狼狽為奸,篡位奪權。
公元六八八年,“韓王李元嘉等謀舉兵”,琅珊王李衝,越王李貞首先發動,再次爆發了反動的武裝叛亂。公元六九七年,宰相李元素勾結孫元亨等人,又一次陰謀進行反革命叛亂。
但是這些叛亂,都被武則天所粉碎了。在這些叛亂裡以徐敬業發起的叛亂影響最大,規模最廣。
武則天在這一次又一歡的前進與倒退的鬥爭中,為什麼能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呢?
第一,她堅持了一條法家的進步路線,順應了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因此,她的反倒退鬥爭,在一定程度上得列人民的擁護和支援。具有比較廣泛的社會基礎。
第二,她重視以進步的輿論來反對倒退的輿論。
第三,她對守舊倒退勢力的鎮壓比較堅決、徹底。她懂得對頑固派、反動派進行堅決
鎮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她不計門第,廣開仕途,破格起用人才。她“知人善任”,“進用不疑,求訪無倦,非但人得薦士,亦得自舉其才”,“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第五,她廣開言路,提倡大膽揭發權巨貴戚、驕兵悍將的問題。
武則天鎮壓反動叛亂,留下了不少可貴的歷史經驗。但是,武則天畢竟是一個地主階級的政治家,不可避免地存在剝削階級的侷限性。他所採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制度,不可能解決當時社會的基本矛盾。
-
3 # 人來瘋歷史
在武則天時期國內有過兩起大的叛亂,一是684年徐敬業在揚州聚10萬餘眾起兵反周,持續一月後被平叛;二是699年以韓王為首的李唐宗室在豫州、博州起兵反周。
當時有個特殊的時代背景:公元684年,武則天進行大範圍的官吏考核只要不達標,全部掉級。這使得大量世襲的官二代丟了差事,心中對武則天充滿怨恨。並且武則天為了謀奪李唐社稷,一方面培植親信黨羽並授予要職,一方面迫害李唐宗室而清除阻礙。李唐宗室中,有很多人為此憂懼不已,不甘坐以待斃,於是圖謀廢掉武則天,匡復宗廟社稷。
首先我們講的是兩次叛亂的組織者:揚州叛亂的組織者是英國公徐敬業、唐之奇、杜正倫侄子杜求仁、御史魏思溫等,這些人大多是官二代,由於實行的管理考核使得原來的差事丟了,魏思溫擔任縣丞和徐敬猷擔任縣令被分到了同一個地方,從京城到邊境,風花雪月沒了,好酒好肉也沒了,魏思溫就去找徐敬猷(徐敬業的弟弟)商量去揚州等徐敬業共謀出路。徐敬業的新工作是柳州司馬,也是相當偏遠,聽了魏思溫的分析,三個人密謀了一番,就決定利用老百姓,幹一票大的。
韓王叛亂的組織者主要有李世民之子越王李貞、李淵之子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kuí)、霍王李元軌以及李貞之子琅邪王李衝、李元嘉之子黃國公李譔(zhuàn)、李靈夔之子范陽王李藹、李元軌之子江都王李緒等人,密謀匡復社稷。起源是武則天在明堂(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建好之後邀李唐宗室都來參加大典,韓王李元嘉便懷疑武則天想借大會之機,將諸王一網打盡,於是提醒諸王。魯王李靈夔於是偽造唐睿宗李旦的詔書給琅邪王李衝說:“朕被幽禁了,諸王應該將朕救出來。”李衝收到詔書後又偽造了一份李旦的詔書說:“武則天打算奪取李家社稷,將國家交給武氏。”於是招募士兵,並通知韓王、魯王、霍王、越王、紀王等五王,讓他們起兵響應,一起圍攻神都洛陽。
然後我們在講述兩次叛亂的過程及結果。揚州叛亂分為“奪權、奪城、造反”三部分。在魏徐三人在揚州匯合後魏思溫以謀反的名義逮捕了揚州長史,這使得這個南方政治中心城市變成了群龍無首的狀態。徐敬業便把上任之地由柳州變為揚州,上任揚州司馬,從而控制了揚州。奪政權後緊接著就要奪兵權,從而實際控制揚州,但長史沒有權力調動軍隊,所以徐敬業一行人開倉庫,放糧、發放武器鎧甲給監獄裡的死刑囚犯,死刑犯成為了戰場上的第一主力。有了地盤,有了軍隊,就可以舉兵造反了,為了使自己成為正義的一方,他們舉起替唐中宗李顯復位的旗幟;另一方面,徐敬業讓駱賓王,寫了篇古文謀反,進展的速度很快,就十來天時間集結了十幾萬部隊,一直到徐敬業進攻潤州,武則天得到這個訊息,當時徐敬業的地盤,已經擴張到楚州和潤州。武則天迅速集結三十萬軍隊,由當時的名將黑齒常之率領開赴江南。揚州叛亂,從開始到結束,持續的時間為44天波及周邊數州重生戰火。
韓王等人的叛亂則是由琅邪王李衝首先起兵,但由於其他諸王準備不足,只有李衝的父親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李衝率領在博州招募的五千餘眾攻取武水縣時,由於風向突變,使得李衝火攻武水城南門的計劃落空,士兵士氣低落,這時李衝部下董玄在軍中傳言“琅邪王與國家交戰,這是造反”,李衝怒而殺之,但士兵因此心生恐慌,四下逃散了,李衝帶著幾十名侍衛和家僮逃回博州城,卻被守門官斬殺。朝廷的鎮壓官兵還沒到,李衝就已經死了,前後僅僅七日之隔。越王李貞得知兒子兵敗身亡後原打算歸降朝廷,但新蔡縣令傅延慶招募到兩千多名勇士的訊息讓其改變主意,決心對抗朝廷,期間李貞激勵將士說:“我兒琅邪王已經攻破魏州、相州等,擁兵二十萬,一天就可以來到這裡,你們應該有信心。”經過籌措,李貞總兵力達七千人,他大肆封官作法,可大多官員毫無鬥志,只有女婿裴守德與李貞同心。武則天派十萬大軍討伐李貞,兵敗城亡之際選擇飲藥自殺。李貞父子兵敗死後,同謀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等諸王以及駙馬趙瑰、常樂長公主受到牽連,接連而死。
總體來說,韓王黨的叛亂並沒有真正威脅到朝廷安危,而且起兵均未成功,影響力小,控制力弱。而反觀揚州叛亂,叛軍已成一定規模,控制範圍廣,影響力大,對朝廷危害力更大。
-
4 # 使用者9248814430417
徐敬業等叛亂起兵揚州,不到四十天就被武則天派兵平叛了。後來李氏族親有五王之亂,還沒有起兵就被告密,然後被鎮壓下去。最後是張東芝等逼宮,武:則天換政李顯。武則天執改幾十年都是政治運動,沒有一次農民運動。這就說明武則天在位其間國家民情還是很好的。
回覆列表
唐朝武則天在位時爆發了兩次叛亂,第一次是大唐開國忠臣之孫徐敬業於揚州發動叛亂但不久就被鎮壓兵敗於逃跑途中為部下所殺持續最短,第二次是李唐部分皇族以越王李貞父子、常樂公主夫妻、琅琊王李衝父子為首起兵謀反雖也以兵敗被殺結尾,但影響力更大些,持續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