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這兩個字是那麼的遙遠,從古至今隨著時間的推移、沉澱,才有我們中華的大好河山、文明時代,那些至今還沒有發現的歷史古蹟真的存在嗎?你都知道那些?歡迎留言……
9
回覆列表
  • 1 # 15號街

    怎麼感覺問題描述像是一波軟廣告。

    歷史,在於自己的評判。正史也有錯誤的地方,這就在於自己如何思考了。

  • 2 # cj談情

    我知道一個歷史絕對真實有效,那就是我們生存的宇宙,外面一定還有一個空間的存在,至於那個空間裡面有什麼,不知道。

  • 3 # 春的使者yeq

    上千年的歷史今人真無從考證,但歷史學家會從書上文海的傳記或者是當時的記載裡得出歷史上發生的事件真實性。一般書店的普通讀物是不可能完整敘述事件的真實性的。

    歷史的記載應分為皇家和平民二部分,如《水滸》《紅樓夢》等都屬歷史上的一部分,只是以小說的模式記述罷了,《史記》《中國通史》等等就屬官方記載的歷史記錄。但每個階級的記錄是以所謂的剝上層階級為代表性的記錄。

    所以,普通百姓只是從當時的官方記述或宣傳中知道所發生的事件,其真實性不能作為普通百姓所知道多少歷史真實性為題。

    延續歷史真實性是最為負責任的做法。君不見,近千年來,每個階段,總有人要出來給秦檜翻案嗎?

  • 4 # 銜筆書史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細究起來卻頗有意思,銜筆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所謂歷史,在銜筆個人看來,無非兩類,一為客觀歷史,二為主觀歷史——

    客觀歷史:小到一碟一碗,大到宮室殿堂,這些實物被古人創造出來,古人的政治需要、審美水平、社會經濟、工藝能力等等情況都凝聚其上,成為我們窺探歷史的一扇視窗。

    主觀歷史:記錄以筆墨,相傳以口耳,歷史上的諸多事件,經過一代代的傳承、衍化,一直留存至今。無論是“二十四史”、歷朝“實錄”之類的正史,或是各類古人筆記類的野史,又或是詩歌、文章、小說、詞曲等文學藝術,都記錄著一段歷史,只不過這樣的歷史往往或語焉不詳、或一鱗半爪、或顛倒是非,更多的則是帶有記錄者強烈的主觀傾向,彷彿一個用筆墨和時間構建的巨大迷宮,一代代歷史學人皓首窮經,也未必能真正還原塵封千年的真相。

    這樣來看的話,未免使人太過灰心,難道所有的文字歷史都是不可信的嗎?而現在網路中甚囂塵上的“歷史無用論”、“歷史虛假論”彷彿更佐證了這個疑問。

    作為一個從小讀著歷史書長大的業餘愛好者,銜筆認為,歷史的真相雖然難以考究,但我們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的樂趣也正在於此——

    以我們耳熟能詳的“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而論:最初,我們可能只是沉迷於其中出眾的人物、精彩的計謀;而當讀過《三國志》後,我們可以發現,諸葛亮並沒有“七擒七縱”,其作戰的過程遠沒有如此曲折;隨後,我們更近一步,在瞭解了蜀國的國力情況之後,我們似乎可以理解諸葛亮先平定南蠻的原因;而如果我們再去了解當時少數民族的歷史,我們又能夠發現這次南征給這些少數民族帶來了極大的壓迫和苦難......

    看,透過一層層的剝絲抽繭、史料對照,我們就可以一步步地接近歷史的真相,即使那個真相可能永遠也觸控不到,但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自己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成長——古人成功的經驗,我們可以為借鑑;古人失敗的教訓,我們力圖去避免,“以史為鑑”,意義莫過於此。

    另外,對於那些不遺餘力,認為閱讀、學習這些“故紙堆”毫無用處的人,銜筆只想摘錄錢穆先生著作《國史大綱》的序言如下:

  • 5 # 刀客203

    我認為真實存在的歷史,就是我們現在所研究的,翻看的,所謂的正史也罷,野史也罷!都被後人篡改過!

    這就是歷史!

  • 6 # 西蒙君simonjun

    我只相信有影像資料之後的所有歷史,我並不太相信筆墨記載的歷史。“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己”。梁啟超先生在《新史學》中對“中國舊史”的激烈批判,是有一定道理的。動輒千年的時間跨度,無法去檢驗,所以我只相信我能看到的,我能觸控到的。相信和我這種想法的朋友也是有的吧。有的話可以留言咱們一起探討一下。

  • 7 # 一條大扁扁

    有人說歷史是勝利者的功勞簿,失敗者的恥辱史,也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雖然這麼說,不過我們現在所知的歷史,除非很久遠或者極為缺少歷史資料,一般來說和真實的歷史事件相差不大,至少在大體上,當然在一些細節方面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而我們對一段歷史的瞭解往往可以從很多方面,比如說大量的歷史書籍和文獻,這包括官方史官撰寫的正史和相關材料(包括奏章、書信等),民間史學家的著作,文人的詩詞文章,地方的縣誌,家族的族譜記載、有時甚至可以從其他國家的史書中找到相關的記錄等等,再加上歷史實物,如果綜合起來進行分析,互相佐證,這樣的歷史記錄應該是可信的,而且近代的歷史事件有的史實證據,像是影像資料、名人傳記、國家檔案、報紙書刊、當事人的口述記錄等等,有人說歷史不是科學,缺少客觀性,我不認同,歷史同樣是門科學,它有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只有文學家才能僅憑一支筆就能進行創作,而歷史學家的著作是建立在對大量歷史資料的研究考證之上的。當然對於野史、民間傳說、電視劇、戲說歷史之類的就當消遣吧,這些都是缺乏可信度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歷史,只有經過仔細考證的歷史史實才是真正的歷史

  • 8 # 凌雲流水

    來來來,藉此話題,聊一聊記憶中的歷史~~~

    1.澳門迴歸。

    回想本人腦海中和歷史有關的記憶,能想到的最早的就是在剛識字的時候,鄰居手裡的那個書寫著“慶祝澳門迴歸”的搪瓷杯(下圖來源於網路),具體是哪年不清楚了,推算自己上學時間,大概在千禧年左右吧!回首過去,可以想象當時全民歡呼的情景,在此為我們中華民族而自豪~~~

    2.非典。

    這是個沉痛的話題,是刻骨銘心的記憶,一場流感造成近千名同胞失去生命,其中包括數名醫護人員。當時的我能記得的只有學校天天放假,醫生每家每戶發體溫計,讓每人每天記錄體溫變化。現在回憶歷史,對所有人來說那都是一段悲痛的記憶。

    3.國家主席任職。

    那時候看電視,動畫片總是在新聞聯播之後播放,記得有一天,新聞聯播播放了45分鐘,那天我也和家人一起看完了新聞聯播,那時的我能清楚的記得這個事情。

    4.伊拉克戰爭。

    5.神州六號昇天

    那時候,我記得中國有個宇航員叫楊利偉,具體的並不知道太多。相比於神州五號和神州七號,神州六號似乎並不傳奇,但是對於我來說關於神州六號的記憶確是清晰的,那是我和小夥伴經常聊的話題,我們曾一起聽收音機、看電視,一起關注神舟六號昇天的那一時刻。那兩個宇航員的名字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6. 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清楚的記得我們小學校長領頭,在操場向我們全校師生朗讀學生版的八榮八恥,印象非常深刻。

    7. 2008

    不用多說,這是個特殊的年份,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歷了太多:雪災、地震、金融危機、神州七號、奧運會。。。經歷了諸多災難、困境,也浮現出了無數的感動,我們都一起走過。。。

  • 9 # 懂皇丶

    真實存在的歷史需要我們解讀時加以判斷。以三華人物張飛為例,他是被部下所殺,這無可厚非。《三國演義》說部下將他的人頭帶去東吳,這一點確實並不存在。我們可以分析,一來,部隊駐紮閬中,也就是今重慶周圍,部下前往東吳走陸路而非水路機率大,這勢必要經過永安白帝城,這裡的守將也會對這二人進行盤查。二來,張飛軍營第二天必然會發現將軍已死,會做兩手應對方案,派人前往成都和追擊逃亡士卒,也就能查到殺害張飛飛的人而派兵追殺。所以,部下要將張飛人頭帶往東吳困難重重,真實存在的歷史就不像演義說的那樣了。

  • 10 # 懂皇丶

    真實存在的歷史需要我們解讀時加以判斷。以三華人物張飛為例,他是被部下所殺,這無可厚非。《三國演義》說部下將他的人頭帶去東吳,這一點確實並不存在。我們可以分析,一來,部隊駐紮閬中,也就是今重慶周圍,部下前往東吳走陸路而非水路機率大,這勢必要經過永安白帝城,這裡的守將也會對這二人進行盤查。二來,張飛軍營第二天必然會發現將軍已死,會做兩手應對方案,派人前往成都和追擊逃亡士卒,也就能查到殺害張飛飛的人而派兵追殺。所以,部下要將張飛人頭帶往東吳困難重重,真實存在的歷史就不像演義說的那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加文明為什麼喜歡在山上,平原不是更利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