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瑪塔塔呼啦啦

    不是如此,他是韜光養晦。只是後來作者過於渲染其形象,其中也參雜了作者內心的一些看法和感受。熟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讀者對哈姆雷特所發生的事蹟看法角度不同。所以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有這方面原因,但也不完全說他成事不足 敗事有餘。大家可以多多閱讀,三國演義是一個豪情壯志的故事,好書就像一本好酒,多看幾遍,細細品味其中的樂趣與人生成敗。

  • 2 # 虎皮貓大人的三哥

    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絕對不是,劉禪非但不是世人所說的爛泥扶不上牆,相反,他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物。

    諸葛亮給了他一句好的評價,說他在18歲的時候不僅很天資仁敏,而且懂得禮賢下士。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多麼的睿智,既然他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不管其他人怎樣評價劉禪,那一定是諸葛亮說的話對。

    其實不僅僅是諸葛亮這樣認為的,劉備的安排也暗藏的深意。因為劉備一共有4個兒子,雖然劉禪作為長子一定是有優勢的,但如果他沒有能力的話劉備也不可能把位子傳給他。那諸葛亮為什麼會這樣評價呢?

    首先,我們瞭解一下為什麼諸葛亮說他天資仁敏。在諸葛亮去世了,他廢除了丞相,因為曾經的諸葛亮掌握很大的權力,但是他相信諸葛亮,可是他不相信其他人。除此之外,他還在政治上做出了一些都是有利於他地位的改革,可見他的天資聰穎。

    不僅如此,劉禪他還特別仁愛。在公元263年的時候,他面臨著投降和迎接戰爭的選擇。作為男人,一般都會選擇戰死,因為這代表了一個人的尊嚴,更何況他還是一個皇帝,但是他卻不顧眾人的勸阻選擇了投降。

    至於原因,可以說是他太仁愛了。他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尊嚴,在他心裡,百姓的安全才是頭等大事。如果他阻止了這場戰爭,大不了他就不做皇帝了,但他可以保住他的大臣的職位以及百姓的生命。在他成為階下囚後,他說了一句話:此間樂,不思蜀也。或許別人會認為他這樣很傻,可是卻不知道這是當時的生存之道:能屈能伸。

    其次,我們在看看他是如何禮賢下士的。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不僅輔佐了劉備,他還輔佐了劉禪。在劉禪在位的時候,劉禪不僅支援諸葛亮北伐,他還把國事的事務都交給諸葛亮。可見劉禪是十分的信任諸葛亮,所以諸葛亮才願意跟從他。

    不僅僅是諸葛亮,對於姜維這個人他也是很重視的。在公元262年的時候,因為姜維北伐失敗遭到其他官員的排擠並要求降他的職,但是劉禪沒有聽沒他們的意見,仍然重用姜維。從這點可以看出,他不僅愛戴下士,還特別有主見。

    由此可見,劉備是很早就看出了劉禪的能力,只是多數人沒有理解罷了。至於劉禪能不能扶起這個問題,相信各位看官心裡一定有答案了。

  • 3 # 啊鋒電競娛樂

    劉禪,在歷史上也是個榜上有名的人物,不過有趣的是,他是因為被世人嘲笑而出名的,嘲笑他在劉備的培養下,和諸多有能力之人的扶持下,尤其是諸葛亮的扶持,都沒能保住國家,是個十足的庸才。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投降曹魏,很多人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從劉禪的一生來看的話,還是挺心酸的。出生的時候,正是父親劉備爭奪天下的火熱階段,每天忙著研究怎樣作戰,怎樣爭奪地盤,住的地方是一換再換,基本上每個月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在行軍的路上,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挺受罪的。再加上父親職業特殊的原因,劉禪基本上得不到父親的關注,用現在的話來解釋就是,童年缺少父愛和關愛。

    在劉禪大一點的時候,曹魏突襲蜀漢軍營,打劉備一個措手不及,在慌慌張張的情況下,劉備帶著幾名大將向南逃去,劉禪和母親落在了敵軍的手中,還是趙雲冒著生命危險七次深入曹軍內部,才將劉禪和母親救回,差一點就性命不保。居住場所不固定也就算了,生命安全還無法保證,想想也是挺可憐的。

    劉備稱王之後,生活場所固定了,不用擔心生命安全了,劉禪還被封為了太子,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劉備也將重心轉移到了培養他的事情上。可惜好景不長,在劉禪還沒有培養成功的時候,父親劉備去世了,還好劉備給他留下了諸葛亮,在諸葛亮的謀劃下,劉禪也是過了幾年的舒坦日子。

    諸葛亮去世之後,國家沒有能夠扶持劉禪的大臣,蜀漢也就被曹魏滅國了,不過倒是留了他一條性命,被封為安樂公定居在洛陽。當時的曹魏也是一片荒涼景象,雖然國家還是姓曹,但早已是司馬一族當家做主了,朝政大權都掌握在司馬昭的手裡,這可不是一個善良的人。有一次,他故意設宴招待劉禪,在宴會上命人演奏蜀漢的曲子,藉著曲子問劉禪是否思念自己的國家,劉禪笑著說現在的生活很舒服,想念國家幹嘛,就把這個話題帶了過去,沒讓司馬昭抓到把柄。

    劉禪雖然沒有繼承劉備的能力,但是對於裝無辜這一點上,可以說學的是爐火純青,他知道司馬昭想要自己的性命,隨時都在給自己下套,所以劉禪一直是以裝瘋賣傻來應對。後來司馬炎稱帝之後,行事更是狠決,面對更加難纏的對手,劉禪大大地減少了露面機會,縮在自己的封地裡不問世事,以一個小透明的身份活著。

    想想也是曾經的一國之君,結果卻活得這麼悽慘,看盡別人的臉色,不過也好在劉禪心大,以65歲的高齡去世,算是給他這悲慘的一生一點安慰。

  • 4 # 大江侃歷史

    《三國演義》中的劉禪,被稱扶不起的阿斗!但歷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嗎?不,真正的劉禪,是個大智若愚的人!

    劉禪從小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說得嚴重點,有時候是性命難保,從小就目睹著戰亂紛爭,從小就見慣了陰謀陽謀,這樣一個人,就算是再蠢,也能學到一二了,更何況劉禪算得上是個聰明人。

    劉備死後,諸葛亮掌權,劉禪是名義上的君王,劉禪聰明在他沒有想過要和諸葛亮爭奪權力,在意識到諸葛亮的政策是利於國家的時候,他選擇順其自然,從始至終遵循著劉備的教導,也保持著對諸葛亮的尊重,君王的能力不如謀臣的時候,和平共處,這才能穩固蜀國的政權,這樣才能真正讓百姓安居樂業。

    諸葛亮去世後,他馬上宣佈廢除丞相制度,讓費禕當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讓兩人的權利進行相互牽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動盪,但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由一人一把抓。

    三國後期,諸葛亮逝世之後,和其他國家相比,蜀國算得上是穩定的,內鬥少,休養生息下,沒有發生過戰亂,這是劉禪能力的體現,至少在國家治理上,他十分理智。

    劉禪在蜀國被滅之後,司馬昭設宴宴請劉禪和大臣,宴席上是蜀國歌舞,對比蜀國大臣的傷心流淚,劉禪卻自顧歡笑,出現了“樂不思蜀”的典故!這是自保最好的手段了,因為此外一個亡國之君,孫皓,骨頭很硬,然而他換來的結果被司馬炎殺害。所以劉禪知道如果他想活下來該怎麼辦,結果他救了自己的命,成了壽終正寢的安樂公。

    劉禪的樂不思蜀,不正是隨機應變的大機智嗎?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智,劉禪的大智若愚也是智,能當41年皇帝,能在紛亂爭鬥的三國留下性命,在蜀國難以維持之下,當機立斷的投降,避免了蜀國百姓傷亡,難道還算不上一個大智慧的人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哪些書可以反覆閱讀的?或者哪本書可以讓你大徹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