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柿子樹下w
-
2 # 慢談詩詞
這首辛棄疾的《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同樣是舉杯問月,都在問何時有,他卻問何時去,去哪,幹嘛,堪稱經典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自古以來詠月詩詞數不勝數,但是大多數都在問“青天有月來幾時?”但是稼軒卻仿效《天問》嚮明月發出九大問題,問題環環相扣
一問,明月慢慢悠悠的往西走,是要去哪裡呢?
二問,是不是在天的那邊有另外一個天地,那邊是否也有人舉杯問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三問,天空浩瀚無垠,是不是就是風要把月送走?
四問,月亮如明鏡一樣掛在天上,也沒有根,是誰用長繩把它繫住了嗎?
五問,月上的嫦娥直到如今沒有出嫁又是誰把她留住了呢?
六問,聽說月亮在海底遊過,可又無從查詢根由,這事是不是真的呢?
七問,又怕海中長鯨橫衝直撞,會不會觸破月中的玉殿瓊樓(估計更怕傷著月中的嫦娥吧)?
八問,小蝦、蛤蟆會水不用擔心,可是那玉兔可沒有學會游泳吧?
九問,如果這一切都安然無恙,那麼,圓月又為何逐漸變成彎鉤模樣?
-
3 # 會思考的蘆葦M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裡,鴉雀終於適應了皎月的耀眼驚擾,先後進入了夢鄉。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溼了桂花吧?今夜人人都在望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會落到誰的身上?
“中秋節”始於唐盛於宋,在這之前人們只是“祭月”,現在成了“團圓”的代名詞。因為是團圓嗎,所以這天親朋好友會盡可能的從四面八方趕回來,聚在一起。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願的,比如軍人、警察、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等等,他們為了我們的安全、出行
犧牲掉了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在此向他們致敬!)。不能相見怎麼辦呢?現在的人們可能會說:打電話、影片呀!畢竟人手一機,網路通地,想見誰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可足古人卻沒有這麼高的配置,在那個年代,即便是快馬加鞭的官書也得十天半月,甚至更長,何況尋常百姓呢?信件丟失都屬正常,那見不著面怎麼辦呢?望月!把相思之情寄於明月,因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明月是人們唯一共有的物品啦,不然也不會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願了,畢竟月光不受限制,隨處可去。
我之所以喜歡這首詩,不僅僅是它意境優美,也是因為它所表現的思念之情比較含蓄,可是深入其中呢,卻又發現它給你的這種感覺卻特別強烈。“詩貴含蓄”,“含不盡之意於言外”就是這個意思。其實寫中秋的古詩詞都很美,我只是選了其一。
-
4 # 城市蚯蚓s
1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
向著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在哪裡,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昨天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2
中秋飲酒將,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今夜可愛的月亮嬌媚千般,你向什麼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還有一個人間,那裡的人剛剛看見月亮升起在東邊?茫茫的宇宙空闊無沿,是浩浩長風將那中秋的明月吹遠?是誰用繩索繫住明月在天上高懸?是誰留住了嫦娥不讓她嫁到人間?
據說月亮是經海底運轉,這其中的奧秘無處尋探,只能讓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煩。又怕那長鯨在海中橫衝直撞,撞壞了華美的月中宮殿。蛤蟆本來就熟悉水性,為什麼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潛?假如說這一切都很平安,為什麼圓月會漸漸變得鉤一樣彎。
3
琵琶仙.中秋
納蘭性德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輝瞭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
隻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花徑裡、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
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
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
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間的月亮,卻為何時圓時缺。今夜裡,金風送爽,土花映碧,畫欄桂樹懸掛著一縷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瑩透澈。誰知道,這好天良夜,卻讓人憂愁,讓人悲咽。孤身隻影,怎麼可面對舊時明月。
那時節,也是這麼個中秋夜,你和我,花徑裡捉迷藏,曾經將金井梧桐的霜葉驚落。手上輕巧的小紈扇,至今又經歷幾番涼熱。一時間,不由得百感叢生;但這又與一般的相思離別無關。面對這舊時明月,只好讓無情的紫玉蕭,於寒風中吹烈。
-
5 # 茶韻書齋
人逢佳節倍思親,
月到中秋分外明。
世間好句題紅葉,
俊彥名流寫秋春。
《古風一首》
回覆列表
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尤其最後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然原詞作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但在花好月圓的中秋之夜,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對於那些不能相聚團圓的親友乃至戀人,當那涼如水的圓月高高掛在天空的時侯,我們深情的遙望天空,想象我們思念的人此刻也像自己一樣,凝望天空,賞著同一個月亮,心裡會有一種距離突然縮短,好像思念的人就在自己身邊一樣,心裡暖暖的感動。所以我喜歡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發給在中秋夜不能團聚的親友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