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董旭洸

    從中國方面來看,玄奘在中國佛教史上是一個繼往開來承先啟後的關鍵性的人物,他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家,同時又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政治活動家。他同唐王朝統治者的關係是一個互相利用又有點互相尊重的關係。

    至於他個人,一方面,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有道的高僧。另一方面,他又周旋於皇帝大臣之間,歌功頌德,有時難免有點庸俗,而且對印度僧人那提排擠打擊,頗有一些‘派性’。

  • 2 # 漢卿CG

    西遊記裡面並沒有體現出唐玄奘本人的真實生活!唐玄奘一生最大的價值,其中一項就是翻譯佛經!取經這一件事,歷史上確實有記載,真實的情況,其實就是玄奘去印度學習佛經,應該還包括學習印度文!所以,唐玄奘是怎樣的人!一個翻譯,一個佛弟子,一個學者!三者合一就是它本人!

  • 3 # 大李唐

    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唐僧被視為懦弱無能、不辨正邪,但唐僧是以“玄奘法師”為藍本創作的虛擬角色,而現實中的“玄奘法師”往往比你象徵中“強大”。

    ●一心向佛

    相信看過《西遊記》的朋友,一開始太宗皇帝親自為玄奘法師授予通關文牒,並贈送了紫金缽盂和一匹白馬,而現實中的“玄奘法師”根本沒能得到西行取經的批准。

    十三歲時陳?(玄奘的原名)透過考試變成正式學僧玄奘,玄奘周遊四方,向眾多大德高僧學習,漸漸聞名蜀中。

    可玄奘卻發現,人們平常誦讀的經書,有很多都譯著不全,難以理解。甚至對一些基本的理論,大家都分歧很大。玄奘意識到,這是一個攸關信仰的重大問題。

    義理不清,戒律不嚴,心中的敬畏便會失守,人的行為便會漸漸失去約束,是非對錯的界限也會變得模糊。

    直到玄奘25歲那年,天竺(印度)禪師波頗來到長安,玄奘聞之大喜,前往請教。波頗聞言合十,緩緩道:“那爛陀寺的戒賢大師,將告訴你答案。”那爛陀寺就在佛教的發源地天竺,是世界最權威的佛學聖地,所以觸發了玄奘法師的西行取經計劃。

    玄奘曾多次上書唐太宗,請求到天竺取經。可當時邊關戰事正酣,管制森嚴,上書遭到無情拒絕。玄奘法師只好偷渡出境,在沙漠上差點被通緝,幸好有崇信佛教的官員放行,玄奘法師踏上了西行求法之路。

    ●西行求法

    “莫賀延磧,長八百餘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是時,四顧茫然,人鳥俱絕。夜則妖魑舉火,爛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玄奘法師繼續前行,相傳在大漠中迷路的玄奘慌亂之下打翻了盛水的皮囊,救命之水蕩然無存。四天五夜滴水未進的玄奘終於暈倒在沙漠中。直到被夜晚的涼風吹醒,玄奘跌跌撞撞地又起身上路。途中老馬自己調了頭,怎麼也叫不回,玄奘跟著走了幾里,居然見到了一片綠洲找到水補給。

    古書記載玄奘法師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沿天山南麓西行,經阿耆尼國(今新疆焉耆)、屈支國(今新疆庫車)、跋祿迦國(今新疆阿克蘇),翻越凌山(今天山穆素爾嶺),來到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西南)。後經颯秣建國(今撒馬爾罕城東)、翻越鐵門(今烏茲別克南部布茲嘎拉山口)到達吐火羅(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南行,經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來到梵衍那國(今阿富汗之巴米揚),東行至犍馱羅國(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城),進入印度。

    經過漫長的旅程,玄奘終於在31歲到達印度,拜在那爛陀寺百歲高僧戒賢法師門下。短短5年間,身為外華人的玄奘,便精通了經藏、律藏、論藏,被印度信眾尊稱為“三藏法師”。

    玄奘在印度公開辯論,誰知整整十八天,竟沒有一個人提出辯駁,到最後一天,很多人當場皈依。玄奘贏得了“大乘天”和“解脫天”兩個稱號。

    ●東歸譯經

    雖然無數寺院都想用優厚待遇留下玄奘,但玄奘法師依舊沒有忘記初心──他要將畢生所學帶回大唐,解決那裡人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惑。

    公元643年,44歲的玄奘帶著滿腹的學識和657部佛經,在印度全國上下信眾的送別下,啟程迴歸故國。

    不過太宗還是支援他在長安弘福寺設立譯經院,招募全國以及東亞諸國的學員共同參與,讓玄奘法師主持龐大的譯經工程。譯經講法之餘,玄奘法師還和弟子一起編撰《大唐西域記》,將他在異國的所見所聞全部記錄下來。

    玄奘足足用了10多年,將1335卷梵語經文全部譯成漢語,影響力遍佈中亞、越南、日本?

    ●對中國佛教的影響

    玄奘法師是研究中國傳統佛教成就最大的學者之一,又是繼承印度正統佛教學說的集大成者。在中國譯經史上,玄奘開闢了一個新時代;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無疑起到了相互瞭解、相互學習的作用;同時也為東亞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發揮積極作用打下了基礎。

    增勤法師說過“不管是從佛教文化發展史,還是從中印文化交流史、乃至世界歷史看,玄奘法師都是獨樹一幟的人,更是中國佛教的一面旗幟。不管是在佛教界、還是在學術界,玄奘法師在世界上都是沒有爭議的人物。”

  • 4 # 銀格兒

    看過黃曉明演的《大唐玄奘》,是一位高僧,在那個時代歷經艱險,為了去天竺取真經,有自己的信仰,在路上九死一生,終於得道~取得真經,沒有迷戀名譽地位,毅然而然回到大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偉人吧!

  • 5 # 夕陽西下小橋流水人家

    正是因為有了玄裝取經的歷史事件,才有了吳承恩寫的《西遊記》,即使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但唐僧的為人處世應該就是玄裝的具體體現,所以唐僧是什麼樣的人那玄裝也就是什麼樣的人

  • 6 # 叮叮只是諧音聲

    玄奘法師在戲劇化之前是一個接近完美的人,身上也具備很多超乎常人的完美品質,為了西天取經,歷經千辛萬苦種種磨難,終於取得真經,普渡眾生。

    玄奘西出玉門關,面對長八百里,古曰沙河,目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莫賀延磧,經歷了四夜

    玄奘西出玉門關,面對「長八百里,古曰沙河,目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莫賀延磧,經歷了「四夜五日無一滴(水)沾喉,口腹乾焦,幾將殞絕」,然而還是憑藉自己一人之力走了出來。也許是出於信仰,也許是出於求生的意志力,但是不管怎樣,玄奘不是小說裡面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僧人。

    玄奘也不是小說裡面那個嘮嘮叨叨招人厭煩的人。實際上玄奘有著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這種魅力也許來自於他內心的平和、智慧與堅毅。無論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國王,還是不信仰佛教的突厥國王,他都能一一感化。這不僅僅需要高超的佛法,還需要近乎完美的人格。

    玄奘到了當時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得到了最德高望重的戒賢法師的指導。從一個無名之輩,到震驚全印度的辯經獲勝,這已經表明玄奘是那個時候全世界佛學的巔峰。而後帶著經書回國,不僅親自參與翻譯了大量經文,還創立了法相唯識宗,流傳千年。這樣的學術成就在中國甚至世界佛教史上幾乎無出其右者。

    更加幸運的是,幸虧有了玄奘,將佛教典籍帶回中土翻譯、傳播。玄奘回國之後,曾經玄奘走過的佛國迅速綠化,幾乎無一倖免。

    然而這一切,緣起僅僅是因為佛法上的一個小困惑不能解決。

    所以說在眾多歷史人物中,玄奘也許是最接近於完美的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誰會成為歐足聯年度最佳球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