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釣小宮

    有時候晴朗的天氣出釣,會發現鯪魚在水面遊動,而不吃食,造成鯪魚上浮的原因應該是氣溫問題,天氣冷了,當太陽出來,水面溫度高於水底,導致鯪魚上浮,魚兒上水面曬太陽,無法釣到,那麼怎麼才能把魚釣上來呢?

    1、這種情況可以在在餌料上動腦筋。

    在魚上浮不遠的地方作釣,水不要太深,有一米左右深就可以了,先用鴨飼料打窩,不要打得太多,再開餌料,餌料以腥味為主,比如鯪霸,土鯪,加入南極蝦粉,餌料開鬆散點,開拉餌為好,餌料入水後開餌霧化,先抽窩,把魚兒誘過來,再守釣,

    2、土鯪也可以釣浮

    在調釣時,可以釣靈,可以空鉤半水調五六目,拉餌釣過一二目或者釣平水,餌料緩緩下沉,這時候土鯪會過抱食,浮漂會出現點動,然後一個下頓,揚竿,中魚率高。

    可以先用拉餌打行程,用飛鉛的釣法,效果也非常好,3、梅州釣法

    說到釣土鯪,很多大師都會說梅州釣土鯪是廣東獨特的釣法,梅州釣法的精髓在於短子線,子線可以短到10cm對摺,就是子線越短越好,調平水,釣二三目,鉛墜觸底,子線彎曲,土鯪魚嘴巴朝下,吃食過啃,梅州釣法雙餌躺底,可以讓土鯪大膽的吃餌,當餌吃入口中,抬頭,浮漂上頂,揚竿必中魚。

    釣魚主要是誘魚入窩,只要魚進窩,只要魚兒進窩,就算成功一半了,找準釣法,爆護就在眼前,

  • 2 # 山間釣翁

    你的照片是羅非,不是土鯪喔!冬天來了,溫度低,土鯪不怎麼吃食了,當太陽出來,溫度升高,水溫也跟著升高,淺水區升溫更快,它們就過來曬曬太陽啦

  • 3 # 呵呵2姐

    鯪魚開口時間段很重要,一開口就會密密咬口,過了時間點丟它面前都不會咬鉤!而且這種魚警惕性很高,有點動靜那怕在你面前游來游去也不會咬鉤的。也得看是什麼型別的鯪魚,以我釣七彩鯪魚的經驗,下午6點左右去淺灘拉餌分分鐘咬鉤,魚嘴扁鉤小特別容易上魚。這種特別喜歡淺灘吃青苔,一開始口咬就會密密上魚

  • 4 # 小成家的鮮生們

    哪些具體的原因造成魚不吃食,停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咬鉤)的呢?

    我認為,魚類拒食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涉及到魚類學、魚類生理學,氣象學,生物學等多學科方面的知識。在此以實踐釣魚中積累的經驗談談魚類拒食的原因和應對的辦法。

    魚類是生活在水中的軟脊椎動物,它的生存離不開水和氧氣。在缺氧的水體裡,魚類與人一樣會感覺很不適,為減少氧氣的消耗,也是魚類生存的本能,就會在水裡少遊動,減少進食或拒食。“肥水魚難釣”這是釣魚人的共識,所謂的“肥水”就是水質受到汙染使水中含氧量比較低的水體,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造成水體溶氧量低的因素。

    一是用各類汙水作為補充水源,在這樣的水域中由於褐藻、甲藻等過多過盛,有的還含有過多的礦物質和腐殖質,水質肥,在夏天日光長時間照射下,各種藻類分解時不僅會消耗水中氧氣,還會產生有毒物質,影響魚類吃食,甚至死亡。

    二是在多年未清淤,魚塘中魚的密度高,又得不到氧和活水補充的老魚塘,魚會因缺氧而浮頭,無心吃食。

    三是有些水域中生長著大量的水草,封閉了水面,水體從空氣中得不到氧氣的補充,遇上日照強,氣溫高等天氣,魚類感到窒息就會上浮換氣而不食。以上這些就是造成水中含氧量低魚不咬鉤的主要原因。

    應對的辦法:

    1) 選擇雨天出釣。因為在含氧量低的水域中,雨水的注入使水中溶氧增加,魚類覓食的慾望強烈。

    2) 在缺氧的水域中垂釣我們可以採用釣浮,釣離底的技法。因為在這種水域中上層浮游生物多,溶氧量大,魚兒大多集中在中上層活動。

    3) 溶氧底的水域水溫升高快,降溫也快,春夏兩季更為突出,白天與早晚相比,溫差很大,一般應遵循釣早不釣午,釣冷不釣熱,夏釣淺、冬釣深的原則。

    4)選擇適合魚類對口的釣餌,在含氧量低的水域中素餌要好於葷餌,味道清淡的釣餌要比濃烈的釣餌更受魚類的喜愛。

    2. 低氣壓天氣是影響魚類吃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是釣魚人經常遇上的,它主要的形成和形式表現在:

    1)天氣悶熱,無一絲的風,水面靜止不動,魚在水體裡萎靡不振,不思進食,漁諺說的好“水不動、魚不跳、風不吹、魚不咬”。

    2)春霧而雨,冬霧即晴。霧長時間籠罩不散,造成無風,氣壓低,魚類沉於水底,很少活動。

    3)刮東南風使大氣中水分增多而氣壓變低,水體不能從大氣中吸收氧氣,水中嚴重缺氧,魚在水底感到極度的不適,不得不浮頭呼吸。

    明白了低氣壓天氣魚不咬鉤的原因,就有了應對的辦法:

    1)找有水流的地方(如池中或塘裡面的進出水口)下鉤,水流能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2)釣淺水或有水草樹叢處,淺水處上下水流對流快含氧量高,水草樹叢處由於光合作用比別的水域溶氧量要大。

    3)流動性的水域水體含氧量充足,是低氣壓天氣釣魚的首選。

    3. 魚類的攝食與氣溫水溫有著密切關係,氣溫的變化直接作用於水溫 ,而魚是變溫性動物,對水溫的變化反應敏感,直接影響其生長、活動和進食。多數魚類最佳攝食,都有一個上限溫度和下限溫度,其幅度因魚種不同而異。鯉魚在水溫15—25度時吃食最為強烈,10—15度或25度以上則較弱,10度以下食慾減退,4度以下就會完全停止進食。鯽魚的適應性最強,攝食的上下幅度最大。青、草、鯿等魚類攝食溫度上下界限也比較寬。喜熱性肉食魚類如鱤、烏鱧以及黃鱔、甲魚等攝食溫度相應要高,入冬後或潛入深水,或藏於洞穴和泥中,不思食。冷水性魚類則喜歡在低溫的水中覓食。

    因此,我們在垂釣時就可以根據魚類的不同習性,攝食時對氣溫、水溫的要求不一樣的差別,靈活多變的採取相應的垂釣辦法。

  • 5 # 壞男人的農村觀

    請問鯪魚這樣在入水口停留不吃食是怎麼回事?從我的分析看,要麼是魚塘缺氧要麼是水溫低所導致的。

    從你的圖片看,魚塘的水很浦,正常情況下鯪魚膽子很小的,見人會躲得遠遠的,但是從你這個照片來看,這群鯪魚並不怕人,肯定是水中有異常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下面我給你分析下鯪魚不吃食的原因:

    一、水溫低,現在早晩溫差大,而鯪魚是不能在低於7度以下水溫中生存的,當水溫低於14度時,其是停止進食的。所以我覺得你可以用溫度計量下水中水溫,如果真的是低水溫引起的,要注意加深池塘水位對池塘進行保溫,否則水溫再下降,就有可能死魚了。

    二、缺氧,雖然鯪魚對溶氧的要求不高,但是在高密度養殖下也是容易缺氧的,從你魚兒集中游到進水口看,那是因為那個地方還會有細小水流進入池塘,那個地方溶氧比其他地方高。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可以加大流水邊進邊出,並提高水的落差(增加水和空氣接觸)或直接開啟增氧機,應該缺氧的情況能很快得到緩解。

    由於鯪魚病害較少,很少會有群體性的傳染病,所以我只從低水溫和缺氧二方面來考慮,當然你也可以打撈幾條上來,仔細觀察一下,看是否患病,或者換個環境試試看是否生活的異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武則天一生中都遇到了哪些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