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嘉言易行

    其實孩子變“內向”的外在因素有很多。所以孩子如果抗拒和小夥伴一起玩耍,那父母就要多加留心了。

    1.孩子可能在幼兒園或學校受到了欺負 。

    這是最直接的外在因素,但是這也是最容易發現和規避的因素。比如說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熊孩子欺負了,回來告訴父母,大多數父母可能不當一回事甚至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這種話。而且有時孩子身上會有明顯的傷痕。在這時,家長就要注意了。

    2.孩子心中有自卑感,自己不願意和小夥伴一起玩耍。

    比如有些孩子身體有比較明顯的先天缺陷,家裡比較困難,衣著比較簡陋等等。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孩子心中產生自卑感。如果父母發現了,一定要去好好疏導孩子,給孩子灌輸積極的生活態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可不是一句空話,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先想到了這麼多,如果還有我會補充。

  • 2 # 媽媽育兒知識大全

    孩子內向大多是自己本身的性格原因,一般表現為,膽小、不親自去熟悉陌生環境、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孤僻、依賴性強等許多方面。

    父母要及時發現孩子的性格缺陷,正確引導,否則會影響他以後在社會上的為人處事,及工作上的能力,父母一定不要忽視。

    首先,多帶孩子出去,即便孩子不喜歡小夥伴,父母也要帶出去,慢慢引導,在外面找一些有趣的遊戲,幫助孩子喜歡外界生活。

    不要把孩子甩手老人後,父母就不關注孩子平時的動態。不要嚇唬孩子,如不聽話就不要你了、再出去就被撿垃圾的撿走再也找不到媽媽了、趕緊睡覺不然會有怪獸等一切易造成孩子陰影的話,讓孩子對外界產生恐懼,造成性格更加內向。

    不要嫌棄小孩子頑皮,讓孩子融入生活,比方說孩子想拿笤帚掃地,父母怕髒,孩子想洗碗,父母怕摔壞了,孩子在外面撿下樹葉或玩下土,父母怕細菌多,久而久之孩子就不覺得外面有趣。孩子髒了,回家按時洗乾淨就好了。

    不管什麼方法前提都是要多陪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有孩子自己願意聽你的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慢慢改觀。

  • 3 # 寶爸循循尚幼

    我們家夫妻兩個都不是特別喜歡主動跟別人交流,寶寶小時候生活的環境也相對比較封閉,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很少,有時候週末帶他出去到遊樂場玩,也是我們陪著他或者他自己一個人自娛自樂,別的小朋友主動找他玩他也不感興趣。我們一度也很擔心孩子會不會太內向了,甚至有沒有可能自閉啊。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環境的改變,這種情況才漸漸好轉。今年上了小小班以後更不一樣了,在小區裡跟在一群大一點的小朋友後面各種套近乎,跟小朋友們相處得很好。

    所以看到這個問題,我特別理解題主的心情,擔心孩子是不是太獨了。從我們家孩子的成長經歷使我懂得其實這只是孩子所處的心理發育階段不一樣,等過了這個階段,孩子進一步成長成熟了就會有很大的改變。然而,心理發育不像生理發育那樣可以從外觀上清晰地看出來,需要爸爸媽媽用心觀察,耐心去理解和引導。如果我們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斷,隨意給孩子貼上標籤,說孩子性格內向,反而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

    除了心理發展因素,導致孩子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原因還很多,比如說父母性格遺傳、家庭教育環境、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不愉快的經歷、物權領地意識形成等等。

    最後說說自閉症,其實自閉症是極少數,有自閉症的孩子不僅不愛生活,甚至從根本上缺乏跟人交流的意願,即使會說話也寧可用手勢來代替,會長時間沉迷在自己的世界裡,只喜歡一種或幾種單調的遊戲等等。如果真的有這些徵兆,還是要儘早干預,妥善治療。

  • 4 # 泰安小學老師

    李嘉誠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我在開家長會的時候,也總是和家長們分享這句話。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所以,從今後起,多多陪伴孩子吧,用心聆聽孩子的聲音,和孩子一起成長,適時鼓勵,引導,示範!當然,還要注意家校合作,家長要和老師多溝通孩子的情況,鼓勵孩子在學校參加各種活動,慢慢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自信心有了,相信孩子也會慢慢的敞開自己的心扉,和夥伴們一起快樂的玩耍。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保持童真與快樂。從今天起,做快樂的自己,做有夢的“孩子”!

  • 5 # 重燃生命之火

    如果孩子是忽然變得“內向”的話,可能是受到了某種刺激。

    先說說我女兒吧,她一歲多的時候,帶她出去玩,別的陌生的爺爺奶奶逗她,她基本上不抗拒,也會開心的迴應。遇到小朋友,也會把自己的玩具給她們玩。只是不會讓不熟悉的人抱她而已。

    後來因為發生了病毒細菌交叉感染,連續發燒兩個星期。在這期間,不停的往醫院跑,經歷了抽血,還有每天的灌腸,女兒已經開始對陌生人產生了恐懼,每次去醫院一進門都開始哭鬧要走。

    後來連續灌腸一週還是發燒,醫生就決定給輸液了,準備輸液的時候護士們怕我們抱著孩子的話她一哭鬧就心軟,扎不好,就讓我把孩子直接放床上,兩個護士一個按住孩子的頭,一個扎針。那一次,我覺得女兒是真的嚇住了,哭的撕心裂肺,扎完針抱著她去輸液大廳,她還是一直不停的哭,好不容易平靜一點,一看到穿護士服的人一進來給別的孩子換輸液瓶,她就立馬暴躁起來大哭大鬧,怕她亂蹬亂抓碰到輸液管。寶爸我們倆都一看到護士進來都趕緊擋住她的視線,不讓她看到護士,而且換輸液瓶都是寶爸跟護士說好了,自己換的。

    從那以後,我女兒就變得特別害怕,只要我一個人帶,連寶爸都不讓抱,半夜睡覺還會驚醒大哭。在此之前,女兒從出生身體素質挺好,基本上沒有怎麼生過病,很少去醫院。而那次生病,由於持續的時間有點長,陌生人給她留下了深深地陰影。

    從那以後,我帶她出去玩,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完全不能接受去一個封閉性的,有陌生人的空間裡,比如小商店,門衛室,一進去就哭鬧不止。只能呆在家裡,公園裡,或者大街上,而且不允許陌生人接近她包括別的小朋友。甚至在家裡也不能看到陌生人或者不太熟悉的小朋友人。我朋友來看她,她就讓我抱著她躲到一個房間裡不讓出去,還得一直抱著她。朋友在另一個房間裡給我說話,聽見聲音她都會哭,搞得我特別崩潰。但是我也明白,孩子是心理是受到了刺激,感覺陌生人都會傷害她,才對陌生人產生了深深地恐懼。

    而在日常生活,大一點孩子也可能會是因為受到了別的孩子的欺負,小夥伴的排斥,老師的批評,甚至是玩耍過程中與別的孩子發生衝突,受到了人家父母的呵斥或者恐嚇等等外部因素,導致孩子變得“內向”。

    而作為父母,當我們發現問題以後,就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找出根源,幫助孩子走出陰影。我一開始是帶女兒多去遊樂場,讓她在開心玩耍的同時,也會增加接觸更多小朋友的機會,不強迫,多鼓勵,慢慢的她會發現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樂趣。後來再多帶她去有孩子的親戚朋友家做客等等。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今年三月份剛入幼兒園的時候,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小朋友,表現的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裡種什麼種子都不生長,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