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呵呵媽聊育兒
-
2 # tracy浚媽媽
傳統坐月子的誤區有哪些?我們應該怎麼坐月子才科學?
傳統認為坐月子不能洗澡、洗頭、刷牙、梳頭;不能吃蔬菜、水果和生冷食物;不能下地活動,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外出見風,要穿長衣長褲,甚至在夏天也要包裹嚴實等等。其實,這些誤區會給孕婦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科學的做法是:
1、產婦首先在產前做好準備,諮詢醫生,瞭解產褥期保健的重要性,並且把這種正確的理念和家裡人溝通。
2、早下床活動。產婦在產後24小時就可以下床輕微活動,但也不宜站立過久,防止子宮脫垂。特殊情況除外。
3、注重個人衛生。用軟毛牙刷,每日刷牙、清潔口腔;一般剖宮產後一週、順產後3天即可沐浴、洗頭;注意保持切口的乾燥,外陰的清潔。
4、通風換氣 。月子房每日都要定時通風換氣,保證空氣流通,如果天氣寒冷,開窗不要正對著產婦及嬰兒,夏天要使用空調降溫,防止中暑。
5、合理膳食,營養搭配 。產婦應多食用易消化、營養均衡的膳食,保證足夠的熱量,要有多樣化的主食、水果、蔬菜、肉、蛋、奶,可以少食多餐,還要保證每日大便通暢。其實,如果按照傳統的做法第一個月不能吹風,不能洗澡,不能哭,不能負重之類,反而會由於產褥期的產婦不注意衛生(不讓洗澡)及攝入不足(不能吃蔬菜水果),容易導致血性惡露時間延長,乳腺疾病(乳腺炎、乳房腫脹等)、便秘、痔瘡、貧血、口腔疾病、產褥感染、中暑等。傳統觀念還認為產後應吃食用雞蛋和紅糖,雖有補充氨基酸、鈣、鐵等功用,但是食用過多,會加重胃腸道和肝腎的負擔,導致肥胖、汗多、陰道流血過多等。
傳統說的“坐月子”實際上只是產褥期的前30天,一般產褥期是從胎兒、胎盤娩出後的產婦身體、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調適復原的一段時間,需6~8周,也就是42~56天。
自胎盤娩出後,產婦便進入了產褥期。在這段時間裡,產婦的乳房要泌乳,子宮要復原,身體的各個系統要逐漸恢復正常,如透過排汗、排尿的增加來減少多餘的血容量;胃酸增加。胃腸道張力及蠕動恢復,使消化能力恢復正常;不哺乳或部分哺乳的產婦可有月經回潮。總之,產褥期是全身多系統包括體形、腹壁等逐漸復原的重要時期。
在這段時間內,產婦應該以休息為主,尤其是產後15天內應以臥床休息為主,調養好身體,促進全身器官各系統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儘快恢復。傳統的“坐月子”由於舊時條件有限,有很多不值得提倡的誤區,實際上並不利於產婦的恢復。
誤區一:月子期間不能洗澡洗頭
舊時由於洗澡、保暖條件有限,容易使產婦受涼,於是提倡整個月子期間不洗澡洗頭。但這是很不健康的做法。
月子期間,產婦透過大量排汗來減少多餘的血容量和體內多餘的水分,加上還要給寶寶哺乳,還有惡露的不斷排出,尤其是炎熱的夏天,如果不洗澡,身體很容易產生大量的汙垢,滋生細菌,頭皮長期被汙垢附著,也很同意引起毛囊的嚴重,出現脫髮問題,影響產婦的健康。
一般來說,只要保障合適的室內溫度和水溫,順產的媽媽一週後就可以採取淋浴的方式洗頭洗澡了,剖腹產媽媽在傷口不疼後,大約兩週左右,也可以進行沐浴,洗澡後及時擦乾水分,注意保暖,乾淨清潔的身體才更有利於產後恢復。
誤區二:月子期間只能躺著不能動
傳統觀念普遍認為,月子期間只能躺著靜養,不能做任何運動。這其實也是不利於產後恢復的。
產婦產後為了讓子宮儘快止血,血液會處於高凝狀態,據悉,產後血栓發生率高達平常的49倍,如果長期躺著不動,血液迴圈不良,血液迴流受阻,極容易產生產後血栓,常見的有產後下肢血栓,甚至出現肺部血栓、腦補血栓這樣的情況,嚴重的會威脅產婦的生命。
尤其是剖腹產的媽媽,如果長期臥床不動,還會出現腸道、內臟粘連的情況,嚴重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
所以一般情況下,順產的媽媽當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剖腹產媽媽產後24小時也應該及早下床活動,雖然月子期間要多注意休息,但也應該根據身體情況,及早恢復運動,這樣才能更有利於產後的恢復。
誤區三:“捂”月子
傳統中,為了防止產後頭痛,關節痛,產婦整個月子期間都不能見風,在家也不能通風,必須頭戴帽子,身上包得嚴嚴實實,就算炎熱的夏天也不例外,非得“捂”過整個月子。
產後媽媽體質虛弱,容易生病,確實需要做好保暖,但卻也需要保持合適的室溫和流動的空氣,產後媽媽體溫高、出汗多,長時期捂熱,無法散熱,高溫的封閉的環境反而容易讓產婦體溫升高,嚴重的甚至出現“產褥熱”,因高熱出現昏厥、休克的情況。
另外,長期的空氣不流通,容易讓室內潮溼悶熱,更容易滋生細菌,對母嬰健康沒有絲毫好處。
因此,在月子期間,也要注意勤通風換氣,保持合適的室溫和溼度,如果擔心產婦受涼,可以在通風期間讓產婦轉移到其他房間,避免風口直吹產婦。
誤區4:月子期間,飲食越精細越好
很多地方現在還保留這樣的習慣,在月子期間,對於產婦的飲食講究越精細越好,避免了一系列煎、炸、炒菜,只讓產婦吃軟糯稀爛的燉菜和湯菜,食物也多以肉類為主。這也是不可取的。
產婦產後胃腸功能弱,很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如果飲食多肉,精細,反而加重產後便秘,對於有會陰傷口的順產媽媽或剖腹產後的媽媽,產後便秘都很容易撕扯到傷口,不利於產後傷口的恢復。而且產口胃口不好,長期單調的口味,不利於產後媽媽飲食的攝入,而長期高熱量的肉湯補湯,只會增加產後脂肪的堆積,更不利於產後恢復。
雖然提倡產後清淡飲食,但也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結合。就算是剖腹產的媽媽,在排氣通便後也應該儘快恢復正常飲食,只有膳食平衡,營養均衡才能快速重建腸道菌群,儘快恢復腸胃功能,另外,多種口味和做法搭配的食物,才能促進產後媽媽的胃口,更有利於均衡營養的攝入,也更能保障乳汁的分泌。
誤區5:月子期間,避免蔬菜瓜果
傳統觀念認為,月子期間應該避免“生冷”,蔬菜瓜果屬於生冷系列,不僅會讓產婦受寒,還會因為“奶涼”讓寶寶拉肚子,於是杜絕了一切蔬菜瓜果。
產婦產後由於飲食精細,加上胃腸功能弱,容易便秘,如果攝入大量蛋白質而缺乏必要的植物纖維攝入,會加重便秘的情況,不利於產後恢復。另外,蔬菜瓜果中富含大量的維生素,長期維生素攝入不足,反而有損產婦的健康。
所以,月子期間,要依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平衡飲食,蔬菜瓜果反而應該多吃,多攝入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才更有利產後恢復。
月子期間是產後媽媽恢復的關鍵時期,產後由於激素水平的急劇下降,心理上也會有很大的情緒欺負,不僅需要家人在生活上多多照顧,也需要多關注產後媽媽的心理健康,只有在這段特殊的時期內,避開誤區,科學的度過產褥期,坐好“月子”,儘快恢復好身體,才能更好的照顧寶寶,媽媽們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