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耶溪水劍
-
2 # 宛如清揚
有人說宋太祖是個偽君子,表面說善待柴家人實際上把柴家人殺光了。這種評價很容易被引起眾人憤慨,卻並不是歷史事實。
宋太祖為人寬厚,善待各路降王。但是,寬厚是相對而言,不殺也需要降王本身沒有威脅、
作為周世宗的嫡子,柴宗訓7歲繼承了皇位,不久趙匡胤陳橋兵變,柴宗訓被廢為鄭王。當時,很多人都勸宋太祖殺掉柴宗訓,那時候柴宗訓還有一定號召力,他若不死,一些後周忠臣便會打著尊奉少帝的旗幟造反。
可是趙匡胤沒有殺。
一晃十三年後,趙家天下早就坐穩了。一日柴宗訓死了。有人說是趙匡胤暗中下令毒死了。此時柴宗訓已經是廢王一個,除了吃穿好點,根本沒有半點勢力,完全威脅不到趙匡胤。
趙匡胤養著柴宗訓,才能得到仁德美名,他殺柴宗訓不是自己給自己潑大糞嗎?
至於說柴榮的幾個兒子先後都死了。古代各種疾病太多,家族中又各種鬥爭,未成年就死掉,或者二三十歲掛掉也很正常。並沒有史料證明趙匡胤害死了那些孩子。
反倒有不少名家的史料記載,柴榮有一個嫡傳兒子活了下來。當年宋太祖帶著大軍衝入皇宮,見到宮女抱著一位王子,潘美勸說後宋太祖讓其認為義子,即潘惟吉。潘惟吉就是柴世宗的親兒子,這一點世所公認。
也就是說,柴世宗還有後代存在,只是改姓了。
柴宗訓死後,他兒子還繼承了鄭國公的爵位,不過,又傳了幾代,到宋仁宗時候沒兒子了。本來,鄭國公這個爵位皇帝就可以收回了。可是,宋仁宗非常大度,派人調查,將這個鄭國公的爵位賜給了周世宗柴榮的弟弟那一脈。這一脈享受榮華,一直到北宋滅亡。
總體來說,整個北宋王朝,柴氏一脈還是非常風光,是僅次於趙、錢兩大豪門的豪門。世代以來,柴家兒女大都與皇親國戚通婚。
一百多年繁華,柴家子嗣眾多,除了繼承爵位的那一脈,許多人都已經淪為平民。不過,這並不能怪老趙家薄情。像人家宋太祖自己的兒孫,都有幾千上萬人淪落到種田打魚為生呢!
像宋孝宗,宋理宗不就是如此嗎?
-
3 # 國史記聞
據說宋太祖趙匡胤在得了後周天下之後,曾經立下“太祖誓碑”,規定宋朝必須要善待柴氏家族,並賜給他們丹書鐵券。雖然這是傳言,但是宋朝基本上真的做到了善待柴家。
在後周太祖郭威起兵反抗後漢之時,郭威的兩個兒子以及柴榮的三個兒子,都被漢隱帝劉承祐所殺。柴榮後來又有四個兒子,最長者就是你哪有的柴宗訓了,他後來“禪位”給宋太祖趙匡胤,退位時年僅七歲。他後來被趙匡胤封為鄭王,但是他並沒有過上太祖答應的幸福生活——在二十歲時,他不明不白地死了。他的王位傳給了兒子柴永崎,但是“王”沒有保住,卻保住了“公”——從此柴家後人受封鄭國公。到了宋朝第四任皇帝宋仁宗時期,柴宗訓的嫡系血脈就斷了,宋仁宗在柴家找出一位最長者,讓他奉後周宗廟,一直延續到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建立南宋之後,在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他又找到了柴家後人柴叔夏,封他為崇義公,奉後周宗廟。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也曾經介紹過柴榮另外三個兒子的結局——柴熙讓不知所終,據說是為了躲避趙匡胤的追殺而改姓寧;北宋王銍的《默記》以及王鞏的《隨手雜錄》都記載柴熙謹被趙匡胤賜給大將軍潘美收養,從此終生不再過問。柴熙謹被改名為潘惟吉,曾經被宋真宗派往遼國給遼聖宗祝壽。他的血脈一直延續至今。
柴熙誨一說也被潘美收養,一說被將軍盧琰收養,改名盧璇。
但是,《新五代史·卷二十·周家人傳第八》記載,“皇朝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月,熙謹卒。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
-
4 # 歷史百家爭鳴
北宋,我們都知道是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取代後周而建立的,趙匡胤是一個非常仁慈的皇帝,他不僅沒有殺功臣,就連對待前朝的皇帝也非常的好,趙匡胤當上皇帝以後,並沒有對後周的柴氏趕盡殺絕,而是給柴氏很好的優待條件,封周恭帝為鄭王,還賜給了柴氏“丹書鐵券”,並留下“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的遺訓。
《水滸傳》中的小旋風柴進就是後周的後裔,他就曾經說過即使當今皇上也不能把我們怎麼樣,可見宋朝皇帝是嚴格遵守宋太祖的遺訓的。
那麼,北宋滅亡時,柴氏後代是什麼下場?柴榮有七個兒子,據《新五代史》記載:“長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讓,次曰熙謹,次曰熙誨。宜哥與其二,皆為漢誅”從這可以知道長子越王柴宗誼、次子吳王柴宗誠、三子韓王柴宗諴全部被後漢隱帝劉承佑所殺,他們由於被殺的時候還年幼,均無子嗣。柴榮剩下的兒子只有恭帝柴宗訓,曹王柴熙讓,紀王柴熙謹,蘄王柴熙誨。不過只有周恭帝柴宗訓留下了子嗣,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而柴宗訓共有5個兒子,分別是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和柴永盛,其中長子柴永崎被繼承了鄭國公的封號。不過史料關於其後代的記載也僅此而已,其餘並無記載。而在後續的歷史上有記載的還是柴氏的旁支,並不是柴榮的子孫,所以說到了北宋滅亡時,沒有柴氏後代如何下場的記載,已經凐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柴氏雖說得到了趙匡胤的優待,不過很多都是事與願違,據說曹王柴熙讓為了躲避趙匡胤的追殺,特意改姓為寧。
回覆列表
雖然一些小說和演義中說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後,不但沒有將後周皇族柴家趕盡殺絕,還將周世宗柴榮後人封為世襲國公,並賜予免死的鐵卷丹書,並在太祖誓碑中寫下優待柴家的話,但歷史上,周世宗柴榮的後人並沒有享受到如此待遇。
根據宋朝王銍在《默記》中的記載:宋太祖皇袍加身取代後周之初,曾到周恭帝被廢之後居住的天清寺,周恭帝的宮人們一齊跪拜在地。宋太祖見到有兩個年齡很小的小孩,一問才知道是周世宗柴榮的兩個小兒子,很不耐煩,就問大臣“如何處置?”很多大臣都主張殺掉。只有潘美用手掐著柱子,低頭不語。宋太祖問:‘你認為我這樣作不對嗎?’潘美說:‘我豈敢說你不對,只是覺得於理不安。’宋太祖覺出不妥,立即把兩個孩子叫回來,並把一個賜給潘美收養。潘美對待這個孩子和自己的親生子女一樣,這個孩子始終以潘美為父,這就是潘惟正。 從中可以看出,趙匡胤剛開始奪取政權時,對柴家是動了殺心的。這一點從周恭帝柴宗訓及其他皇族成員莫名死亡也可以看出。陳橋兵變之後,周恭帝被迫將皇位禪讓給趙匡胤,宋太祖就封周恭帝為鄭王,過了沒多久,又被遷往了房州。北宋開寶六年,柴宗訓去世,享年21歲。好在宋太祖並沒有像其他開國皇帝那樣對前朝皇室成員趕盡殺絕,還是將柴氏一脈傳續下來。到了宋仁宗天聖六年,又將柴榮後人柴肅到朝廷奉職。宋仁宗七年,將柴榮後人柴詠到朝廷奉職。其後,又錄柴氏之後柴熙、柴愈等併到朝廷奉職,其他後人也多有封賞。北宋滅亡時,柴氏家族在朝中地位已經低落,大都成為普通百姓,到了南宋高宗紹興五年,趙構又找到柴家後人柴叔夏,讓他擔任右承奉郎,襲封崇義公,此時的柴家,地位比之北宋初期就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