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沒忘記home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1337年至1453年期間,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格蘭王國和瓦盧瓦王朝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為爭奪法蘭西王國統治權而發生的戰爭。這場中世紀最引人注目的戰爭既導致了騎士精神的興起,也導致了其之後的衰落,作為世界上最長的戰爭之一,百年戰爭長達116年,歷經五代統治者,最後由法國勝出。

    附圖,百年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的起因——王位紛爭與商業利益

    英法兩國間的緊張局勢可以追根溯源至英格蘭王室的出身,英格蘭王室是來自法蘭西諾曼底的諾曼人,英格蘭王室在繼承英格蘭王位的同時也是繼承著諾曼底公國的公爵頭銜和相應的土地,但諾曼底公國是法蘭西國王的附庸。因此在百年戰爭中,法蘭西想盡辦法試圖獲得英格蘭在法蘭西的封地。

    在百年戰爭中,如何判定英格蘭國王位於法蘭西的封地是他們衝突的核心,法蘭西想盡辦法試圖剝離英格蘭在法蘭西的封地,尤其是當英格蘭在與蘇格蘭交戰時。因此英格蘭在法蘭西的領土發生了很多變化,到1337年時只有加斯科涅仍然留在英格蘭人手中。

    1316年,法蘭西否決了女性對王位的繼承權。1328年,法蘭西國王查理四世死後絕嗣,與他血緣關係最接近的男性是他的外甥——來自英格蘭的愛德華三世,但法蘭西貴族拒絕接受來自外國的國王,王位被瓦盧瓦伯爵,即後來的腓力六世繼承,他是法國瓦盧瓦王朝的開國之君。英格蘭人本就不指望他們對王位的宣稱能帶來成功,所以當最後失敗時也沒把這件事太放在心上。但是腓力和愛德華之間的分歧促使前者沒收了後者在法蘭西的土地,這反過來刺激了愛德華三世,令他再次強調了對法蘭西王位的繼承權。

    英王愛德華三世對法國懷有越來越大的敵意,此後腓力六世支援佛蘭德的親法勢力鎮壓當地的起義,這影響當地英國商人的羊毛貿易。1337年,愛德華三世正式自稱為法蘭西國王,而腓力六世也宣佈收回愛德華三世在法國的所有領地,這導致英法兩國全面開戰。

    附圖,英王愛德華三世

    戰爭終結

    英格蘭在百年戰爭早期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如克雷西會戰、普瓦捷戰役、阿金庫爾戰役),因此其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不斷投入財力物力,但是財大氣粗的法蘭西王室最終阻止了英格蘭的全面征服。從1429年起,法蘭西的陸續取得一系列決定性勝利(奧爾良之圍、帕提戰役、福爾米尼戰役、卡斯蒂隆戰役),英格蘭失去了他們在歐洲大陸上大部分的領土。

    1449年,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對英格蘭發動了最終攻勢。1453年7月17日,英格蘭的加斯科涅軍團在卡斯蒂隆戰役被法軍的精銳火炮部隊擊敗,法軍收復了法蘭西除加萊港外的所有領土,百年戰爭最終以法國的勝利宣告結束。

    附圖,聖女貞德

    百年戰爭所帶來的政治與軍事變革

    戰爭促進了歐洲軍事制度的變革,封建的騎士與徵召軍團被職業兵團所取代,貴族統治屈從於軍隊的人力和武器帶來的民主,火炮更是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戰爭開始時兩國主要為貴族兵源制,由各領主募集軍隊,這對跨海遠征的英格蘭很不利,於是轉而招募更多來自下層人民的僱傭兵並配合以長弓兵戰術。法國則由於初期戰局的失利,導致王室擴張權力以抵擋外敵,因此在戰爭結束時雙方都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

    戰爭初期,法國在各大會戰都使用重騎兵正面衝擊,到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時開始模仿對手讓部分騎兵下馬徒步戰鬥,這說明騎兵步兵的戰場角色已大幅改變。英格蘭的長弓兵嚴重挑戰了西歐貴族騎兵的軍事壟斷地位,這導致戰後法國步兵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而騎兵的地位則不斷下降。此外法國藉助平民出身的聖女貞德鼓舞士氣更標誌著貴族騎士階層的衰退和民族戰爭的興起。

    戰爭中雙方的武器裝備有很多演進,例如鎖子甲在戰爭初期仍是最好的護身裝備,但中後期的貴族騎士已普遍使用板甲,1513年的弗洛登戰役中板甲讓稱雄300年的英格蘭長弓走下了舞臺;而新興的火炮開始稱雄,昔日的騎士和堡壘在它的威力下不堪一擊。

    法國身為戰事進行之地,國土滿目瘡痍,人民流離失所,但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則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之後英格蘭對歐洲大陸推行“大陸均勢”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最終發展成為全球性的大帝國

    附圖,百年戰爭

    百年戰爭發生於1337年-1453年之間,而1453年時中世紀結束的標誌之一。在戰爭過程中,雙方的武器裝備、戰爭體制、戰術思想都有緩慢而深刻的改變,百年戰爭結束後歐洲正式走出“黑暗”的中世紀。

  • 2 # 戲曲紅歌

    英法百年戰爭是如何爆發的?它對歐洲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

    1337年,西歐海洋島國英格蘭王國和大陸國家法蘭克王國之間爆發了斷斷續續長達116年的兼併戰爭,到1453年戰爭結束,被稱為英法百年戰爭。

    一、早在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國軍隊渡海侵入盎格魯.撒克遜人佔據的英格蘭,成為英國上層統治者。這是西歐大陸法國先進農業文明對島國英國不發達農業和畜牧業文明的衝擊和征服。此後二百多年,英國在經濟政治上受法國剝削壓迫,這引起了包括征服者諾曼底人的不滿,英法結構矛盾不可避免。

    二、英法王室聯姻產生了王位繼承權之爭,實際上是英法互相較勁兼併對方以主導對方的爭霸格局一直沒有改變。英王愛德華三世不承認法王旁支腓力六世的王位繼承權,聲稱自己以外甥的身份領有法王繼承權,遭到法國拒絕。事實上,法國內部統一沒有完成,國力已不能壓制英國,英國為了報復和統治法國,於1357年主動發動了侵法戰爭。

    三、戰爭初期、中期英國軍隊憑弓箭等裝備優良在多次戰役中大獲全勝,法國本土人民遭受更多的災難。戰爭後期法國民眾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抗擊侵略、保家衛國的戰鬥意志高漲,特別是平民女英雄貞德的出現和她指揮引領作用及壯烈犧牲精神,激勵了法華人民上下同心,誓死決戰,徹底打敗了英國侵略者。英國又因國內蘇格蘭獨立問題掣肘,不得不知難而退,退出對西歐大陸領土的佔有,僅保有一小塊飛地,法國於1558年徹底收回飛地。

    四、英法百年戰爭是西歐主要封建王國之間的統一兼併戰爭,也是侵略和反侵略戰爭,法英先後互為侵略者,此戰法國反侵略成分大一些;也是島國農耕畜牧融合文明對大陸農業文明的不成功的征服,說明在農耕冷兵器為主的時代一般情況下,大陸文明對海島文明具有先天的地理優勢。

    五、英法百年戰爭造就了英法兩個集權專制的強大封建王國,形成了鮮明獨特的民族性格。

    英法百年戰爭英國雖然落敗,但是法國也沒能兼併英國,可見歐洲封建專制大一統局面受地理碎片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包括宗教傳統等影響,難以實現。這種英法均勢與對立,使得它們更多專注於對外殖民和在殖民地方面進行新的爭奪。

    幾百年後,法國繼續追趕英國,一度成為歐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區的霸主和統治者;而英國更是率先以海洋強國的身份實現了對南亞、中東、北美等地野蠻的殖民統治,並於十八、十九世紀成為超越法國、稱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敏感肌用什麼護膚品?乾燥泛紅的面板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