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亮仔學史
-
2 # 文史學生仵三源
只談一點,那就是王敦造反時候,王導領著全族內有頭有臉的人在皇宮外跪了三天,以此來證明自己族內與王敦沒有任何關係,王敦造反純屬自己的行為。很幸運,他也沒有受到牽連,族內依然保持了長久的延續。
眾所周知,東晉司馬睿的登基是王導的王家扶持起來的,那司馬睿是個什麼人,當時不過是一個小諸侯,兵馬、糧草和地位都不是最優秀的,西晉皇室被人掠走,這才有了司馬睿登基的機會,否則的話,他又算得上老幾!讓人想起南宋建立者趙構,都是皇室被掠走而有的機會,都是中人之資,司馬睿和他何其相似。
司馬睿被王導迎立時曾說要與王家共治天下,甚至要與王導同坐龍攆,更有書籍記載,司馬睿登基時曾邀請王導上臺共坐皇帝寶座,可王導呢,始終以臣子禮儀對待,沒有半分逾越。前面提到的王敦也是王家人,他就當真了,真的覺得天下是他王家的,至少有他王家的一半,所以最後造反了,最後的最後被東晉朝廷鎮壓了,他也死了。
王導作為名門望族王家的家族長,作為當時天下著名的名士,個人威望和家族威望都是極高的,不過不得不說,性格過於謹慎,膽略不足,要不然,偏居一隅的東晉朝廷也未必會姓司馬!不過呢,他還是有謀略的,比如跪在宮外三天這事,一般人是做不來的,這裡體現的是他的謀略和膽識。不過我一直在想,如果他連同王敦一起造反,憑他王家的名望和財力,能不能推到東晉朝廷?或者再早一點,不迎立司馬睿,再或者,扶持個傀儡司馬睿,那麼天下會不會姓王?這事辦的,王家作為國內人口大姓,竟然沒有出過皇帝,悲哀。
也許後人不能對他要求過高吧,好歹也是他把王家經營的更上一層樓吧,王與馬共天下,對住他那謹慎的性格了。
-
3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王導可以說是東晉最主要的奠基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也可以說是漢文化在五胡亂華時期能延續下來的功臣之一。守仁君不敢也不配說他是什麼人,只能說他對於東晉,就像漢之蕭何,周之周公,齊之管仲,蜀漢之孔明。有經世治國之才,有志慮忠純,憂國憂民,鞠躬盡瘁之品行。是中國歷史長河中被淹沒了的一個大才。
(狄胖居然也演過王導)
西晉末年,皇族內鬥愈演愈烈,王導認為西晉朝廷已經殘破,不可能有什麼希望,就扶植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方立足。當時南方士族在東吳被滅後難有入仕的機會,司馬睿在王導的建議下放下身段和東吳士族打成一片,並安撫,收攏南逃的北方士族。使司馬睿很快就在南方站穩腳跟。
王導和司馬睿一方面勵精圖治,保護自己的地盤不受戰火波及,另一方面完全放棄了在北方的殘破朝廷,蟄伏待機。
守仁君不想敘事,王導一生之功,就在於讓南方士族接納了司馬睿,調和南方士族和南渡士族的矛盾,是晉室能在南方紮根,在北方亂成一鍋粥的時候中國還能保有半壁安寧之地。讓華夏文明不至於被野蠻摧毀。
最讓人感慨的是他的忠誠,當時他主政,他兄王敦主兵,王氏兄弟二人主掌東晉軍政大權,可以說取代晉室就是幾句話的事,但是王導則能始終忠於晉室,安心輔佐東晉三代帝王。堂兄王敦造反時王導堅決在在皇帝這一邊,大義滅親,協助明帝平叛。王導感念司馬睿,每次有封賞的時候都要去司馬睿的陵前祭拜。這也開創了祭拜帝陵的先河。
東晉王朝先有王導使其安身,後有謝安使其立命。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南方割據政權中,只有東晉,劉宋,齊,梁四朝沒有亡於北方,更只有東晉,劉宋能在對北方的戰爭中處於絕對優勢。尤其是東晉,一度打到黃河以南,北方異族政權只能被迫防守。
-
4 # 一籮筐懵逼的愛
感覺這個不好說,畢竟時代背景不同,所以不好評價一個人,但有一點我還是比較認可的,就是王導對於漢文化的傳承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
5 # 遠古的風
王導,字茂弘,出身於魏晉名門琅邪王氏。東晉時期政治家、書法家,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導本人,忠誠,正派,沉穩,仁慈敦厚,能忍讓、顧全大局。按今天的話,身上充滿正能量。
王導善於團結各方勢力,維護中央權威。東晉政權是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的,王導在中間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王導就沒有東晉的建立。王導在隨司馬睿渡江南遷後,就利用自己的聲望,拜訪聯絡南方的世家大族。最初,南方那些大士族根本沒把司馬睿放在眼裡,一個也不來拜見他。王導和他任揚州刺史又很有勢力的兄長王敦想了個主意,抬舉司馬睿,他們竭力在司馬睿身邊裝得畢恭畢敬,才讓江南有名計程車族首領顧榮、賀循受到震動、進而都聽命了司馬睿,司馬睿也在南方也就站穩了腳跟。司馬睿很感激王導王敦兄弟,以致要“王與馬,共天下”。
王導受儒學影響,堅持正統思想,不隨波逐流。司馬睿喜愛琅玡王司馬裒,有以他取代長子司馬紹,王導說,自古立太子都是立長子,廢長立幼,多生事端,而且司馬紹也很賢明,不應當隨意改變。經過王導勸諫,太子的名分才得以確立。
司馬睿曾對他說“卿,吾之蕭何也”。說,“導德重勳高,孤所深倚”,可見對王導多麼信任,敬重。
王導仁慈敦厚,有惻隱仁愛之心。大土豪石崇每次請客飲酒,常讓美人斟酒勸客。如果客人不喝酒,就讓侍衛把美人殺掉。一次王導與王敦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導向來不能喝酒,但怕石崇殺人,當美女行酒時只好勉強飲下。王敦卻不買賬,他原本能喝酒,卻偏不喝。結果石崇斬了三個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導責備王敦,王敦說:“他自己殺他家裡的人,跟你有什麼關係!”可見他二人性格迥然不同。
王導識大體,顧大局,太義滅親。王敦是當時權臣, 王導堂兄。當王敦反叛時,王導不受王敦拉攏,竭力維護東晉帝室,並與之劃清界限,率族中兄弟子侄二十餘人,每天天亮時到臺閣處向朝庭請罪。司馬睿因王導素來忠誠正直,不但不加罪,還下詔說:“王導以大義而滅親,可以把我任安東將軍時的符節授予他。” 王導那樣做,既保全了王氏宗族,也避免了東晉政權更大的動亂。
王導善書法,能自成一格,同他堂侄王羲之一樣,其書法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
回覆列表
王導是兩晉交際的著名政治家,是一手開創東晉的肱股之臣。王導是琅琊人氏,與當時的琅琊王司馬睿交情很好,在西晉經歷八王之亂後,周邊少數民族不斷入侵,西晉滅亡已成不可逆轉之態,就勸諫司馬睿南渡創立基業。
到了江南後,王導與王敦兄弟花重金把司馬睿“包裝”了一下,遍請南方士族與司馬睿交往,大家看到許多士族都對司馬睿俯首帖耳,對司馬睿更加敬重了,也讓司馬睿在南方站住了腳跟。
等到西晉終於在混戰中倒下,晉懷帝被前漢俘虜,王導覺得時機成熟,就推司馬睿登基稱帝,是為晉元帝,自己主管內政,哥哥王敦主管軍事,形成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後來王敦因不滿晉元帝,而發動叛亂,王導堅決站在皇帝身邊,鎮壓了叛亂,地位也一步步提高,連續輔佐了三代皇帝,到死的時候晉成帝悲痛欲絕,輟朝多日以表達自己的哀思。
整個東晉時期,王家都是有權有勢的世家大族,“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中的王家就是指王導這門士族,可見當時權勢之重,這當然與王導的成功輔佐皇帝密不可分,可以說,王導之於東晉,猶如伊尹之於殷商,霍光之於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