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菜根漫譚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是曾國藩集前人詩句所作的對聯。上聯出自蘇軾的《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舊遊》,下聯出自王安石的《伯牙》。 曾國藩為什麼要寫這副對聯呢?因為湘軍是清朝當時最精銳的軍隊,湘軍的一些高階將領也時不時流露出稱霸天下的意思,將領胡林翼就曾試探過曾國藩“東南半壁無主,我公豈有意乎”! 剿滅太平天國後,曾國藩手握重兵,名聲大震,部下左宗棠、彭玉麟、王闓運等人曾相繼勸說他舉事造反,其弟曾國荃更是動員湘軍高階將領欲效仿趙匡胤陳橋兵變,要強迫曾國藩黃袍加身。所以朝廷對他疑慮重重,心懷忌憚,總怕他擁兵自重,舉旗造反。在這種情況下,曾國藩寫下此聯,向朝廷表忠心,表決心。 總之,這是老曾給朝廷吃了顆定心丸,寫了份保證書:主子呀您還是主子,奴才哪我還是奴才!

  • 2 # 有篇故事

    曾國藩作這句詩的背景是當時他所領導的湘軍已經攻破了太平天國的國都天京(南京),他的手下一群大將們都想擁戴他稱帝,還有他的親信和好友們也頻頻暗示著曾國藩,然而曾國藩給他們的答覆就是這兩句詩以表明心跡,表明他無奪權之意,只想忠於清朝,也讓部下們打消這一念頭,不要在想這忤逆叛變的打算。“倚天海照花無數”指的是一個充滿誘惑的世間紅塵,處處都有著讓人著魔的無數繁花(誘惑),而且想佔有之。“流水高山心自知”則闡述了面對這些世間紅塵無盡的誘惑,應當做到心如流水般明淨,如高山般堅定不移!這兩句詩不僅體現了曾國藩作為人臣的忠君護主,還體現了他一種曠達的人生至高境界。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人臣官員,他在封建體質下的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他越是功高蓋主,越是能恪守本分,修身律己。當時的太平天國運動,是當年歷代以來最能影響清朝統治的一個大隱患。而曾國藩帶領湘軍鎮壓且剿滅了太平天國運動,所謂功高蓋主,隨之而來可能就會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又加上當時滿漢本來就還存在著敵對的關係,湘軍都是漢人,平常經常受到滿八旗軍的欺壓,也早就看不慣八旗軍的腐敗,八旗將領的無能。現如今清朝的半壁江山已經被湘軍拿下,所以曾國藩的部下將臣們想擁護他自立為王,推翻滿清統治,建立一個新的漢人王朝。而曾國藩用意極深的寫下這兩句詩一來表明他心跡,二來也是不希望自己的部下親朋好們因為這個打算而又讓這個國家處於戰亂之中,這於國於民都不是一件好事,不能因為眼前的誘惑,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把百姓至於水深火熱之中。曾國藩何嘗會不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正所謂“敵國滅,將臣亡”的古訓歷史自古以來就發生過很多。而曾國藩在寫完這兩句詩,他也打算著功成身退,在軍權上他先是撤銷湘軍,削弱了自己的軍事實權,而後在清廷削弱了自己的政治實權,這樣一來保全了自己以及家人,二來也給自己後世留下個“忠君愛國”好名聲。

  • 3 # 晨曦、2

    感謝!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心自知!意“花無數”象徵著榮華富貴,誘惑繁多,權利的誘惑,“流水高山”就是象徵著這一種高畫質亮潔,同時也是他品德的認證,世俗的紛擾並不能影響到我!這詩是曾國藩在殲滅太平軍,在當時的天都南京時所作。當時曾國藩攻破南京,為大清朝立下了赫赫軍功。他的手下此時明提暗示,都希望曾國藩自立為王,坐擁一方,和大清分庭抗禮甚至推翻大清,為王,為帝。他的手下,他的弟弟都想要效仿趙匡胤,黃袍加身!此時曾國藩就發聲了。此時他發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為了對朝廷表示忠心不二,這個時候的朝廷怕曾國藩功高過主,擁兵自重,害怕曾國藩有反叛之心,所以曾國藩以此來表忠心!第二,是為了說服自己身邊的人,自己並沒有這方面的意思,還是想一心一意,效忠於大清。因為國家積弱已久,加上連年戰爭,外敵入侵,內憂外患,心繫國家人民的曾國藩斷然沒有考慮到反叛這一條道路!曾國藩也知道進退,取捨有度,自己主動削弱自己的軍政兩權,以此來保護家人。

    果錚錚君子!

  • 4 # 黑句本

    品曾國藩,這是一句值得凝視的佳話。

    吐出這句心聲佳話的時候,曾國藩正處在一生功名最顯赫、也最需要抉擇的時候。

    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被攻陷了,湘軍兵威已呈橫掃半壁江山之勢,與此同時,滿清朝廷的頹勢已顯露難掩,其對漢臣一貫的刻薄寡恩更是讓湘軍眾將怨聲載道。與之相比,此時的曾國藩則是要實力有實力,要聲威有聲威,只要不客氣,那就是眾望所歸。

    所以在這種局面下,湘軍集團內部出現了要曾國藩黃袍加身,自立稱帝的聲音,而且這聲音還很強烈。

    然而,在說出這句話之前,曾國藩其實已經多次表達了無意之心,因為勸進的人各有不同,所以他此前的回絕也各有不同。對彭玉麟、胡林翼、左宗棠的半試探半勸說,曾國藩是置之不理,含蓄回絕;對王闓運的縱談高論,曾國藩是以茶代墨,連書狂妄;對王韜的無知妄言,曾國藩是毫不客氣的加以訓斥——

    之所以又說出了這句千古佳話,那是因為在屢次回絕之後,眾將依舊不死心,群情依舊激越,因此曾國藩必須最終拿出一個既能面向大家,又能表明心志的說法。

    這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其實就是這麼一句面向眾人的定音之言,精深大言。它不尖銳,更不狹隘,它是深沉的拒絕,更是清澈的言明——正因為如此,局中的眾人聽到這句話之後有的嘆息、有的驚愕、有的感動,有的頷首,還有的搖頭痛哭。

    這就是大言之妙,聽著可以有多重感慨,但結論卻勿容置疑。

    下面咱們就來解讀解讀這句話,談談感悟。

    “倚天照海花無數”——其實曾國藩對自我的認識並不低,首先他覺得自己是倚天觀海之人,但立在既高遠又廣闊的天地之間,他看到的卻是花無數,更進一步說是曇花無數。

    對曾國藩而言,內心的世界是一回事,眼前的世界又是另一回事。內心的世界可以磅礴無敵,眼前的世界卻必須滄桑審視。

    有人說,這裡的天可以理解為天下,海可以理解成芸芸眾人,花無數可以理解成塵世的種種紛爭與誘惑。沿著這個角度去體會,意味或許更鮮明,天下從來不是一個人的,而是芸芸眾生的,而芸芸眾生的天下又是充滿紛爭和誘惑的,深陷其中你就是其中之一,而未見得就是那得天獨厚的唯一,而抽身而出,你才會是那個不作塵世相爭的唯一之人,天地間的大丈夫。

    所以說,曾國藩的這句前言是一句看清世界的警世言、不爭言。

    “流水高山心自知”——有了前言的警世不爭,就必須有後言的自覺自處。曾國藩的這句後言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看清這個世界後究竟該如何與世不爭。

    流水高山是知音言,也是感恩言。一個人無論功名成就如何,歸根結底要懂得尋找屬於自己的高山流水,也要懂得去誠謝屬於自己的知遇之恩。

    這兩點其實就是人生的自知之智,雖然它不是梟雄式的,但卻是塵世中人人可以拿來自醒自用的。

    身處大千塵世,看透,看清,適可而止,自知而為,不冒進,不苟且,這或許就是曾國藩這句千古佳話能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攀人生之巔固然重要,但平地之上的修為更重要!

    建俗功,求雅志。

    功成在己,更在天。

    因此不能一味強求。

    而心志卻只在己,無關天。

    因此可以用心雕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媽有想既可以掙錢又可以照顧孩子的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