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辰育兒經
-
2 # 小飛蛋子兒
既然我們選擇把寶寶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就要負責任的陪伴著他們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現在的很多孩子,因為家長的疏忽,引導不夠,產生了一種逆反社會的心理,甚至於說出,或者做出一些不符合自己年齡的話或者事情,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對家庭,社會,特別是自己都是一種傷害!所以,我們要拿出足夠的耐心,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知道他們想什麼,需要什麼,而不是覺得賺夠了錢,給孩子足夠的錢就行了!我們要的不僅僅是孩子身體健康的成長,而是,身體,心理都健康的成長!
-
3 # 上海爺叔聊房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健康的心理,能直接影響一個孩子成長道路。
良好的心理形態會讓孩子在與人交往時展現出積極的一面。心理健康開朗的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膽怯,勇敢跟不良的現象作鬥爭。
不健康的心理形態會形成懦弱的孩子。遇事容易退縮,被人欺負不敢出聲,更容易成為校園暴力欺負的物件。
我們在孩子的成長問題上,一定要積極的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瞭解孩子的心理發展和他們的感情需求。讓孩子信任的家長,從而遇事情會尋求家長的幫助。
比如一個抗壓能力強的孩子,在面對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會積極的找問題的答案,對照自己不對的地方進行錯題訓練。從而面對相同問題是能輕鬆應對。
而抗壓能力差的孩子缺乏面對這樣的情況處理時,會產生自我質疑的思想。以為自己沒有學習的天賦,對生活熱情不高,甚至產生厭世心理。
家長在面對孩子時,不要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突視孩子的其他問題。正如我們大人做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時候,我們也不能要求孩子做到完美。
透過孩子能接受的模式,比如遊戲的方式來訓練孩子的各種能力,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從而養成孩子良好健康的心理形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4 # 子木一郎
家長該不該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是個問題嗎?不是也是。
孩子的成長自精子與卵子結合後就開始了,生理與心理同步進行。
家長該不該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這是個問題嗎?不是。為什麼呢?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是家長說不關心就不關心的。除非你不孕育,不撫養。家庭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學校,家長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老師。家長在孕育撫養孩子過程中,其與孩子交流的情緒和行為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的心理成長,可能家長自己並不在意。懷孕時的心情,對胎兒的態度,出生後撫觸、哺乳、逗一逗、笑一笑、抱一抱等等等等,直至成人,無時無刻不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
家長該不該關心孩子心理健康?是!該!不是簡單的關心,而是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心理教育包括隱蔽的、直接的和家庭環境三個方面,重中之重是是非觀的建立。隱蔽的,即迴避。大人之間的好多事情要回避孩子去做,比如感情交流、商量事情、解決矛盾、酗酒逗樂等等。直接的,即引導。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要適時略超前的引導,比如語言、滾爬站走、擁抱親吻、分糖分物、遊戲陪練、是非決斷、月經初潮、勃起遺精、男女情感、人生態度等等。家庭環境,即家庭氛圍。家庭是否和諧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影響很大。不和諧的家庭給孩子造成負面的終生的心理影響是肯定的,這些因素包括夫妻關係,婆媳關係,隔代撫養等等。當今,夫妻關係不合影響孩子已是個大問題了。而對孩子的溺愛嬌慣、無理袒護、事無鉅細包攬生活等對孩子造成不良心理影響也是肯定的。
-
5 # 兒童心理楊潔
答案已經是非常明顯的,當然應該關心,而且非常急迫,刻不容緩
今年9月初,我就看到新聞說剛開學幾天,重慶就有3個孩子因為暑假作業沒寫完怕老師批評而自殺,很多人評論孩子為了這點事自殺,會給父母帶來多大的創傷,可是不想想人經歷了什麼樣的壓力才會自殺,跳樓的那一刻孩子的心理是多麼絕望,無助。現在學習競爭越來越激烈,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多,前段時間朋友圈經常刷屏陪作業的段子,父母氣到心梗,近段時間又出現因為做作業,媽媽氣到打死自己的孩子,這種壓力已經大到成人都無法承受更何況孩子!家長還可以發脾氣打打孩子,到處找朋友傾訴,孩子呢,面對學習壓力,交友壓力,父母的壓力,壓到完全沒有出口,如果孩子也能在媒體上發聲,估計會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了!
我是一線兒童心理諮詢師,今年我接的抽動症越來越多,非器質原因的抽動一般都能找到心理原因,比如我看到的因為家裡逼著學習,後來出現抽動,不停的搖脖子,就是學習累了動動脖子放鬆的動作,這就是孩子心理想反抗,但是無力反抗,最後用身體來反抗,不是我不願意,是身體控制不住,讓身體來承受來自父母的壓力
關心兒童心理健康,已經刻不容緩,非常重要了!
-
6 # 三寶美媽讀心理
家長該不該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這個好像沒有該不該的問題,而是有沒有見識和能力的問題!
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心理諮詢師,我見識了從父母不怎麼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有事情就上醫院或者求神拜佛,到現在當孩子有一些風吹草動他們就開始求助心理諮詢的過程。
其實,最初父母並不是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而是沒有這個意識和觀念。就以最常見的孩子厭學為例吧!
十年前,當一個孩子說“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或者就折騰不去學校的時候,很多父母第一件事情做的就是帶孩子去醫院各種檢查,發現沒事。孩子還是不去,怎麼辦呢?找大神給看,改改風水,燒燒香希望孩子能回到學校。因為那個時候,心理健康知識在中國被普及的並不多,父母不知道心理健康為何物,所以他們面對孩子的問題,只能想到這些方法。
後來隨著心理健康,心理諮詢的推廣和普及,很多父母開始認識到,孩子不想上學也許並不是孩子身體出了問題,而是心理出了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尋求幫助的方式不再是醫院而是心理工作室了。
這是父母意識的提高,我們開始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不是父母該不該關心孩子的心裡健康,而是很多父母的意識不到,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回覆列表
家長必須時刻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身體健康是為了讓他健健康康成長,心理健康是為了讓孩子成長成一個人格健全、三觀正常的人。
現在社會因為經濟壓力,很多家長外出務工,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陪孩子的時間少,有些家長只顧上了孩子身體的成長,忽視了孩子的心理成長。導致孩子從小心裡就有創傷,缺少父愛母愛陪伴,明明父母都健在,卻確實父愛母愛是現在社會的一種悲哀。這些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有些後天可以被慢慢抹去,有些卻永遠也抹不去。孩子長大後,這些問題就會伴隨著他,影響著他,或自卑,或自負,或自甘平庸,或患得患失,身心健康的平衡已經不在了。
現在有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幫助這些孩子梳理心理問題,解決心理上的癥結,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恢復正常身心健康,迴歸正常生活。
所以家長們在呵護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請時刻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身心健康才能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平衡才是成長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