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yhsagy
-
2 # 正義中醫
最初對端午節的印象是(五月單五)節
(一):端午節兒時的記憶
我是北方人,小時處於國家比較貧困的時期(文革前後),對於端午節印象不是很深,只記得到這個節日在家鄉稱(五月單五),很難與端午節風俗聯絡起來。
(二):最初的記憶事項:
(1):“懸蒲掛艾”
最初對端午節的印象是母親把艾草放置在門前就是端午節了,後來知道是端午節“懸蒲掛艾”的習俗。
(2):系長命縷
在端午節這天,母親會給我一根紅色小線做成的細繩子當做腰帶,而且吩咐我不要讓別人看,我不知為什麼如此,感到很神秘,後來才知道這是端午節“系長命縷”的習俗。
(3):艾草沐浴
在端午節這天,父母還會將艾草煎煮水來給我們孩子沐浴,說是沐浴一次可以一年不得病。
(三):對端午節的認識
幼年時期對端午節沒有多大印象,到青年時期知道有端午節這件事,但是北方不叫“端午節”,而是稱“五月單五”節,後來才知道是北方端午節,但沒有南方的賽龍舟,吃端午粽,點雄黃酒這些習俗,後來在書本上才將南方這些習俗與北方的端午節聯絡連起來。
-
3 # 夜光珠2
題主的問題透著一種懷舊的情節。咱老不老,小也不小的年齡段,若以資身與風俗來談還不夠資格,只能將七、八十年代,對端午節的感性認識略講一二。
我居住的城市雖然不大,但在安徽還是一直有影響力的,先前列三,現在居二,與全國的各省各地一樣,沐浴在社會主義的大路上。在風鄉俗節方面,真沒感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有一個城市戶口,等於有了一個生活基本保障。儘管有票證限制,逢節配製的計劃食品還是有供應的。記得端午前夕,咱母親與其他家一樣,用配給的糯米裹粽子,在包粽子方面,各有各得技法,有的包出來小巧玲瓏狀的,俗稱小腳老奶奶粽子,還有的包得一種大塊頭狀的,俗稱三角錐粽。粽子裡有放紅豆的,條件好的人家還放些鹹肉丁,這種粽子感覺特別香,也特別好吃。最吃得開的人當屬鄰居戴阿姨,她在紡織廠上班,從廠帶些線繩回來給大家包紮用,故對她都非常旳感謝!
除了吃粽子就是綠豆糕比較饞人。它也是憑票供應。記得與母親一起購買過節食品,在中山路糖業菸酒店,一板一板摞起來的綠豆糕放在鐵皮盤中,遠遠都可以聞到糕香。售貨員用一把小鏟刀按照格數切割重量,然後用一種防油紙打包。那時可沒有塑膠包裝袋,基乎都是紙張,回家開啟油紙,看見黃橙橙的綠豆糕,舌根已經泛起無盡的味蕾,哈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弄幾塊嚐嚐!
其實,端午節還有許多風俗,如家門口懸掛菖蒲、艾葉,以及在小孩額頭上點硃砂等,賽龍舟只是聽講沒有親眼實見。
個人感覺,在物質越匱乏,生活越艱辛的時候,過節的氛圍與味道都很濃。反而日子好了,節日倒是淡薄了。說奇怪也不奇怪,因為平時有的吃,誰還惦記著過節這檔子事?
現如今什麼粽子,綠豆糕已經不足為奇,想什麼時候吃都能吃到,若說包粽子的技能,不要說現在姑娘,恐怕連四、五十歲的家庭主婦會包得人也不多?
歷史須要銘記,文化須要傳承,華夏兒女的節日情懷,但願不要漸行漸遠!
-
4 # 芷漢衣兮文化
端午節還有四天就要到來了,最初對端午節的印象感覺要想不起來是什麼樣了。現在的端午節,對於我們這些離家在外的遊子來說,是很難得過上一個童年的端午節的,回憶起童年的端午節,我可能有三個很難忘的事吧。
端午節事快要入夏了,氣溫很高,蛇蟲特別多,我們端午節是會去親戚家吃的,在去親戚家的路上,我爺爺被一條躺在馬路上曬太陽的蛇給追了,可能是因為雄黃太多了,蛇在窩裡待不住,所以出來了,後來我們家親戚會抓蛇,酒一大家子把這條蛇抓瞭然後賣了。
第二個就是想起來很悲傷但是又很開心的事了,每年的端午節,我的太外婆總會來我們家過端午,她是一個很能幹的女人,我奶奶不會包粽子,她每年都會來我們家把我們家廚房打掃的乾乾淨淨的,做好吃的飯菜,包好看的粽子,教我用粽葉包各種形狀的粽子,用蘆葦放進大鍋裡和粽子一起煮,想起端午,應該就是家裡的大鍋和冉冉的炊煙,飄香的粽子。但是人總有一死,自從上了高中,就再也沒吃到太外婆的粽子。
最後就是端午節不知道為什麼雨水總是特別的豐盈,雨總是下個不停。今年南方已經下了好久的雨了把,就沒有停過,往年的端午好像也是這樣子。
最後,全米的粽子是真的好吃呀,沾點白糖,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
5 # 愛上讀書寫作
對端午節印象最深的有這5件
一、掛艾蒿家住雲南臨滄的一個小鄉村,記憶中在端午節早上,每家每戶都要在大門上懸掛艾蒿。最初艾葉和蒿子蒿子是自己到山上和水邊採,沒有時間去採的,鄰居也會多采一些送來,記得我家就有鄰居送過。後來就發展成買賣了,10元左右一對,端午這天買來懸掛在大門兩邊,表達驅邪的願望。
二、包粽子端午節前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泡一些糯米,買來粽葉,開始包粽子。記憶中我家包粽子手藝最好的外婆。無論粽葉大小,包出的粽子都有稜有角,飽滿可愛,我和母親就笨手笨腳的,怎麼學都包不好,大大的粽葉被我們包得又癟又小,外婆嫌我們浪費粽葉,就不再讓我們包,所以母親和我到現在都不會包粽子。外婆去世後,我家的粽子都是鄰居幫助包,後來乾脆跟鄰居買了。
粽子的內容也是隨著生活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的。起初只是白白的糯米,後來又發展成用染飯花染成黃黃的,再後來在糯米里加入花生,現在更是五花八門,有往糯米里加花生大棗的,有加火腿臘肉的,應有盡有。
三、賽龍舟家鄉有一個曼來湖,端午節就會舉辦龍舟賽,場面熱鬧非凡,大人小孩興高采烈地前往看賽龍舟,感受著濃濃的端午文化。
四、逛花街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逛花街,斜坡的一條街兩邊擺滿各式各樣的花卉果木,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繚亂,遠遠就會聞見襲人的花香,每次都會買回幾棵。
五、看書畫展
記憶中,屈原和端午節的文化淵源就是從書畫展中知道的。屈原的畫像、屈原的詩、泊羅江、吃粽子掛艾蒿的習俗等等。
記憶中端午節的這些印象,讓我覺得,泊羅江雖然離我們很遠,也許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到過泊羅江,但屈原離我們很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的精神就閃耀在我們頭頂的上空。
-
6 # 一江1955
記得,小時候,剛懂事就問爸爸,啥是端午節?爸爸講了兩個小故事,證明啥是端午節;1、說是元末明初,朱元璋領一夥人起事(起義),定在五月初五殺韃子。但是朱元璋人馬沒到齊,走漏風聲,被朝廷發現了,派大隊人馬趕來追殺朱元璋一夥,結果朱元璋他們逃散了,韃子沒殺成,耽誤了。後來明朝建立,為紀念這次起事,利用耽誤斜音改稱端午節。2、說的是屈原投江:原話不是屈原,叫屈子。問他怎麼叫屈子呢?他冤唄。為什麼冤?爸爸說,我也不知道,你小孩問那些幹啥!長大後,也不知道第一個說法是否成立?自然也就接受第二個說法了。
-
7 # Sunny生活擁抱大自然
感謝邀請!端午節是緬懷偉大的詩人屈原,他為中華民族崛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回想起小時候,每到端午節父親都會提前到集上買回大紅棗、上好的江米、大蠶豆豆、紅豇豆還有包粽子用的粽葉,母親要在端午節前一天開始用幾個盆子泡江米、紅棗、豇豆、大蠶豆,粽葉還要放鍋裡煮煮,粽葉就會有韌性。包粽子時就不會斷開,每年都包的比較多,還會邀請鄰居們來幫忙包,那時的粽葉都是羽子做的,也相對比較窄需要幾個葉子壓在一起才能包一個粽子,將壓好的粽葉在手上折回便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空間,然後先後放點米再放棗紅反覆幾次等填滿後用水沖掉多餘的米,折回封口再用尼龍繩或者窄粽葉綁好就可以啦,這樣要包紅棗的,豇豆、大蠶豆的幾種粽子,好幾百粽子,等到所有的粽子都包好後,就可以用大鍋煮了,煮的時候鍋裡水不能太多,將粽子挨著一個一個的放進鍋裡,為了不讓粽子漂起來,也避免粽子散開還會在粽子上壓個木鍋蓋,鍋蓋面上再壓個重重的石頭起火開燒,那時都是用小樹枝燒鍋,汽上園後鍋底就放點大硬材。整晚上的煮,第二天一大早母親就開始左鄰右舍對門子的,每戶送幾個粽子,80年代我和哥哥工作後,父母每年端午節也會兵分兩路,給我們送來親手包的粽子,自己種的桃子,那濃濃的家的味道,親人間愛的傳遞!後來國家開始端午節放假,我們也都有了自己的小車,端午節回家更方便,父母兄弟姐妹及孩子們聚在一起吃頓合夥包的粽子,別提有多開心,感受親情和濃濃的節日氣氛!
-
8 # Caoth249
兒吋的記憶猶新啊!兒時生活困難,每當節日快要來臨,總是盼啊,盼啊!因為端午節有皮蛋,鹹蛋,粽子。端午這天我慈祥勤勞的母親,還為我們炸可口的油條,蒸包子,用麵粉捏出的小鳥還給它兩隻眼睛塗上紅點,蒸好後小鳥栩栩如生!中午飯桌上的食物豐富多彩!還有一份涼拌的漢菜水血紅,血紅的用來泡飯。有的人家有未婚媳婦的小夥也忙個不停,挑起裝皮蛋,鹹蛋,粽子,包子的藍子去丈母孃家送節,人來人往的川流不息,當時那種傳統的風俗那個年代,現回味仍有一種濃濃的幸福和節日的氣份!特別家家戶戶門上要掛菖蒲和艾草,用來避邪和小孩肚疼急救,院裡灑雄磺酒驅蛇和蚊蟲!端午節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或大同小異而罷!
-
9 # 十月送暖
記得三、四歲的時候吧,快到端午節了,大街上來了一個賣粽子的,他騎著一倆加重的腳踏車,我們管這樣的腳踏車叫大架子,後架上放著一個不大的水盆,裡面放滿了綠色的粽子。我當時不認識粽子,只聽他吆喝者著“粽子囉,新鮮又甜的粽子囉”。我以為他是賣種子的,還覺的奇怪,這麼大的種子得長多大的莊稼呀。爺爺走過來,“傻小子,想吃不。”我雖然不知好不好吃,但這麼大的種子一定能長好大的莊稼,我要親手種到當院裡,爺爺買一個我就種一個,買十個我就種十個。爺爺可能給我買了五六個吧,我也記不太清了,拿著就跑回家放到鍋臺上,找鐵鍬挖土種粽子。剛挖了兩個窩,就看到大姐剝我的粽子吃。我急了,這是爺爺給買的種子,我種的,要長好大的莊稼。大姐還有在我家串門的鄰居都樂的前仰後合。我也第一次認識了粽子,瞭解了端午節。
第一次吃的這次粽子是涼涼的,覺的就是人間美味,大棗的香甜配上糯米酥滑勁道,大呼好吃。到了端午節這天,母親做了很多粽子,出鍋後我卻怎麼都不想吃,原因是買的粽子涼涼的,我家的卻燙手,這是粽子嗎。
後來每到端午節,家人和朋友還開我的玩笑,粽子長的怎麼樣了?熱的你吃嗎?
-
10 # 芳菲之旅
童年的端午節是充滿香氣和甜蜜的節日,傳統節日有歷史典故,有平時吃不到的雞蛋,粽子,有每家每戶門口懸掛的艾蒿和紙葫蘆,有手脖子上的五彩繩,和脖子上的香荷包……快樂的童年,充滿期待的節日,想起來都是幸福!
回覆列表
端午節快到了,你還記得最初對端午節的印象麼?
答:端午節快到了 你還記得最初對端午節的印象嗎 說心裡話 還真是對最初的端午節的一點點印象也沒有 因為大家都知道 過端午節吃端午粽子主要來源於紀念屈原 而在我們這邊 以前的端午節和平常日並沒有什麼異樣 在端午節日綁粽子吃那更是極少極少 因為我們這邊每年都綁粽子(幾乎是家家戶戶都綁粽子)的時段是在每年的農曆七月份而非是在五月端午 不過 如今越來越多人有了過端午節的習俗與意識 這還得歸功感謝於這些年國家領導人對每年的節假日的調整和調休 才多少有點過端午節的節日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