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命與劍8341
-
2 # 一縷清風00
離我們最近的兩個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那就是明朝和清朝了,但是在廣大歷史愛好者的心裡面,清朝的地位,是遠遠不能和明朝比的,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在清朝最後的腐朽落後的統治下,晚清政府一步步走向絕境,中國在滿清政府的統治下,也一步步走向落後,但是終其原因,還和閉關鎖國的政策有關,當時的清王朝在康熙乾隆時候是非常強盛的,但是康熙乾隆皇帝認為西洋都是小國,不足以進行外交,所以就封閉了往來。
且當時能夠與西方各個國家進行通商的,只有廣東一座城市而已,但當時的大清不知道的是,西方各國已經轟轟烈烈地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但是清朝因為長期的封閉,錯過了這一次進步的機會。所以,後來當英軍抬著槍炮來的時候,清軍還拿著弓箭等冷兵器,自然是不敵了。
而在明朝的永樂年間,就有鄭和下西洋這樣偉大的航海壯舉,並且明朝還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朝代,當時的富貴人家家裡都是有著西洋玩意兒的,並且明朝的言論比較自由,沒有像清朝那樣大興文字獄,整個社會都是比較開化的。
而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和兩個朝代的國策完全相關,明朝奉行的是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的政策,可以說是非常強硬,就算到了最後明朝快滅亡了,大片的土地也是清兵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換回來的,並非像清朝晚期時候,一有敗仗,就趕緊割地賠款,一導致國土流失太多,到清朝統治結束,一共流失了超過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僅憑這一點,大多數中國歷史愛好者,對於清朝,都是極為不屑的。那麼,在外華人的眼中,明朝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
外華人認為明朝是人類歷史上古代政府統治最偉大最有秩序以及社會穩定性最好的時代之一,而清朝的閉關鎖國深深影響了中國的發展,而且還有一些外國網友認為如果明朝沒有滅亡,也許今天的世界格局又不一樣,或許中國還會像唐朝一樣成為世界的中心。
-
3 # 正史漫談
確實比不上,沒必要比較什麼資料,隨便列幾點:
一、清朝是唯一抑制發展的朝代為了提高生產力與國家實力,中國封建史上的任何朝代,無一不是竭力鼓勵社會各方面積極進取,虛的有思想理論、文化作品;實的有四大發明,乃至農具、武器、護甲等,哪一樣不是代代都有進步?
只有清朝,由於擔心中原人掌握了先進生產力後脫離控制,他們強行把全民技術、思想拉低到與他們同樣的水準。要問具體例子,想想火槍和弓箭在明清兩代的遭遇,沒有比這更典型的了。
二、清朝是唯一讓大臣自稱為奴的朝代中國曆來是文明古國。在清朝以前,“奴”只是家裡的奴婢、豢養的奴隸、宮裡的宦官的稱呼,朝廷官員、平民百姓在皇帝那裡都有特定的叫法。比如唐代時,皇帝稱呼大臣會尊稱官名,關係親密的會叫對方的字;各級官員則一般會自稱“臣”。至於稱呼百姓,如果叫對方為“白丁”,已經是侮辱了。
但在清朝,皇帝稱呼大臣、上級稱呼下級時,“你這狗奴才”時常脫口而出;而被這樣叫的人,則點頭哈腰,滿臉堆笑,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會覺得是一種榮耀:主子這是把我當自己人呢。感覺這就是回到了奴隸社會。但就算在奴隸社會,平民和官員、貴族還是保有尊嚴的,謝謝。
三、清朝是愚弄百姓登峰造極的朝代清朝是發明“文字獄”的朝代,也是文盲率最高的朝代,更是唯一一個文人唯唯諾諾,戲子揚眉吐氣、登堂入室的朝代。為什麼?有文化、有思想計程車大夫雖有能力,但難以控制;油嘴滑舌的戲子雖然只能逗樂,但對統治者毫無威脅,而且因為沒有能力還會更加忠心。這一理念,一直延續數百年,甚至成為了官場、乃至社會選人用人的基本標準,真是悲哀。
四、清朝是重視統治權遠超國家利益的朝代清代以前,在涉及對外時,我們熟悉的名言,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寇可往,我亦可往”的霸氣,也有“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的雄心與悲壯;在清朝則有:“寧贈友邦、不與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等令人瞠目結舌的無恥之言,讓人心生悲涼,乃至絕望。
之所以會出現這兩種不同而言論,那是因為前者不僅僅注重統治,更注重民族與國家的安危和利益;後者則只擔心自己的統治,至於對外華人,大不了給錢認慫裝孫子,扭過頭對內又可以威風凜凜;在外面丟的面子,在國內加倍的討回來。何等霸氣!
當然,本著客觀的歷史觀,我們不能抹殺滿清在開疆拓土、形成當今中國的國土雛形方面做出的貢獻。但在精神方面,其對中華民族的副作用實在太大了......
-
4 # 情感大千世界
個人感覺 只是人們只看到了明朝前期 和清朝後期 明朝光一個鄭和下西洋 就夠後人傳頌了 而清朝後期 割讓土地 簽署不平等條約 就讓我們感覺到清朝的腐敗 但想想 清朝康熙乾隆年間 哪一個不是空前盛世 所以每個朝代都有功有過 有盛有衰
-
5 # 西湖邊的耕田人
晚清將領左宗棠在西北平叛時,曾在鳳翔府城樓上和平涼府挖出明代遺留火器,“尚存開花炮子二百餘枚,平涼府西城見有大洋炮上撰萬曆及總制胡等字,餘皆剝蝕。” (引自左宗棠,《左文襄公書牘》卷十三《復總理衙門書》)
左大人在見到明代開花炮子時,即感慨了一句“利器之入中國三百餘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
左宗棠發此感慨的原因即此時左宗棠一直致力於將西方先進的火器及開花彈的技術引入中國並可以自行製造。當他看到明代已有開花彈時,即感慨為什麼三百年間火器技術未獲得長足發展?
-
6 # 回首已千年
兩個王朝都是專制主義王朝,清代建後基本繼承了明朝的制度並有所強化,人們之所以認為清不如明我認為,一是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在外敵入侵面前沒有骨氣,一味的投降,皇帝逃離京城兩次,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跑到熱河,一次八國聯軍侵華慈禧攜光緒跑到西安,而大明王朝崇禎皇帝自殺殉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浩然正氣清代君王沒有。第二點是清代是少數民族統治,因而實質上是一種部族統治,這種制度總是私心太重,把部族利益看的高於一切因而有時很不顧及國家民族利益,因而清王朝統治者給人以眼光狹小,自私自利的感覺。
-
7 # 青州十三秀
滿清所謂長達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人均GDP只有明朝末年的1╱2。吃糠喝稀的滿清,終其一朝人民老百姓沒過過真正的好日子,都在下跪中成為一個個的閏土一樣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
明朝批判皇帝的海瑞善終。清朝批判乾隆的錢楓被毒死。對比一下。
明朝文臣能直諫指責皇帝,而滿清文臣不過是皇帝養的伶妓,被視為奴才,紀曉嵐有一次上諫乾隆,被乾隆說你不過是朕養的一個伶娛,逗逗樂子罷了,竟敢如此大膽?
還用比嗎?滿清上臺完全就是中國一次劫難
回覆列表
主要是認為清末清政府在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喪權辱國,卑躬屈膝,豪無氣節。反觀明朝在對外戰爭中,幾無敗績,態度強硬,頗有氣節,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