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袁銀龍教授錢幣學
-
2 # 軍歌響亮
民國時期發行過眾多紀念銀幣,今天由我在這裡數到數到。
孫中山像開國紀念銀幣,民國元年(1912年)由南京造幣廠首鑄。
孫總理紀念銀幣。民國十六年(1927年)北閥勝利,福建省為追念孫中山總理的偉大業績,專門鑄造孫中山頭像的總理紀念幣。
孫中山陵墓紀念銀幣。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病逝北京,南京政府議定在南京修建中山陵,1927年6月1日舉行國葬,特邀義大利造幣公司雕刻模具,僅鑄480枚,饋贈有關人事。
雲南省勝利紀念堂銀幣。雲南省造幣廠鑄行。
袁世凱像開國紀念銀幣。南京造幣廠鑄。注:該幣是否為1912年蘇州造幣廠所鑄,很多專家提出不同的見解。
大總統肖像開國紀念銀幣。1912年鑄。
袁世凱頭像中華民國共和紀念銀幣。1915年鑄。
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銀幣。1915年鑄。
袁世凱共和、飛龍紀念銀幣。1915年天津造幣廠鑄。
湖南洪憲元年開國紀念銀幣。.1916年湖南造幣廠鑄。
黎元洪開國紀念銀幣。1912年武昌造幣廠鑄。
徐世昌仁壽同登紀念銀幣。1921年天津造幣廠鑄。
安慶都督倪嗣沖念銀幣1920年安慶造幣廠鑄。
曹錕像紀念銀幣。1923年天津造幣廠鑄。
段祺瑞執政紀念銀幣。1924年天津造幣廠鑄。
褚玉樸督軍週年紀念銀幣。 1926年天津造幣廠鑄。
陸榮廷像紀念銀幣。1916年鑄造。
張作霖像紀念銀幣。1924年天津造幣廠鑄。
湖南省憲成紀念銀幣。1922年鑄。
黃花崗紀念銀幣。1928年年鑄。
革命軍北閥紀念銀幣。1927年福建造幣廠鑄。
東路軍東路指揮入閩紀念銀幣。1927年福建造幣廠鑄。
大漢四川軍政府銀幣。1912年四川造幣廠鑄幣紀念成立大漢四川獨立軍。
以上整理,如有疏漏,敬請指導。
-
3 # 文藏
“浩氣長存”四字,是孫中山先生題,寫於1921年。
紀念幣也是改良幣在中國貨幣史上只有福建省曾經發行了紀念黃花崗的小銀毫。自夏曆新年,迄於六月中澣(中旬),均未開市,省中造幣廠,乃停止鼓鑄”;此充斥於市的銀角是正面“民國甲子”,反面十八星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旗交叉圖案。次年的“十六年造總理紀念幣”也被點名屬於質量低下的劣幣,流通時要折價收受。
“十六年造總理紀念幣”也被點名屬於質量低下的劣幣。
為方便民眾辨識,新輔幣與之前發行的劣幣必須有明顯之區分,改頭換面變更圖案是首要條件,1921年落成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功坊便成為最佳選擇。按常理逢五逢十才有盛大活動,但緬懷烈士的理由冠冕堂皇,又可與早一年的“總理紀念幣”在意念上銜接。而且七十二烈士中有二十人來自福建,其中最知名的是方聲洞與林覺民。
未見流通的孫像側面“十六年造總理紀念幣”
“福建銀毫第一珍”最早的黃花崗紀念幣並非目前市面所見的形式,新幣設計以七十二烈士紀功坊為主圖景,頂端橫書“黃花崗紀念幣”,黨徽處以橫向線條為底,沒有標示面值,上方“中華民國十七年福建省造”下沿“紀念先烈”。而發行版的紀念幣黨徽中央改加阿拉伯數字“10”或“20”,下方面值“每十枚當一圓”或“每五枚當一圓”。
有福建銀毫第一珍之稱的“紀念先烈”版黃花崗紀念幣樣,沒有幣值,極罕見。
此版黃花崗紀念幣非常罕見,目前僅有大小如壹角者,所知存世量三枚,堪稱“福建銀毫第一珍”,推測因無幣值故未採用。按理應同時製作貳角型幣樣,因為貳角是最通行的單位,但至今未現,可能永久遺失。
紀念幣主圖案之紀功坊1918年秋正式動工,1921年(民國十年)落成
幾經曲折的紀念幣所謂的福建鑄造輔幣委員會呈稱黃花崗紀念幣1月7日在洪山橋原有的造幣廠正式開鑄,種類分壹角、貳角兩種,成色銀八銅二,制額三十萬元為限,“原為紀念盛績,絕對不敢贏利”。後來成色比照《國幣條例》及其施行細則之規定減為含銀七成,初期頗受歡迎,經批准並從中提取一成30萬元利潤,內18萬元作為省造幣廠費用,其餘12萬元繳庫。此即“中華民國十七年福建省造”七十二烈士林陵墓為圖案之“黃花崗紀念幣”的由來。
改版之“中華民國二十一年” 黃花崗紀念幣
1931年,福建鑄造輔幣委員會呈請續造黃花崗紀念幣五百萬角,製造時將年度改為“中華民國二十年”,面值兩種,尺寸、重量及圖案、文字與十七年版基本相同。次年,除將年度再更改為“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外,可能覺得黨徽中央加阿拉伯數字的設計欠妥,改為國旗與黨旗交叉,面值“壹角”或“貳角”直書。這是黃花崗紀念幣年度不連續,由十七年跳至“二十年”及“二十一年”的緣故。
批次發行的貳角型“中華民國十七年福建省造”
據同年海關報告:“福建造幣廠鑄成銀輔幣計值三十萬元,嗣後於十月間停閉”,沒有說明原因;《海關十年報告》註明“各該輔幣,除廈門外,閩省全境通行,而中山模輔幣,則按面值七折使用也”,中山模輔幣即孫像總理紀念幣。其他文獻顯示,該年冬福州一帶銀輔幣兌換銅元價格大跌,調查後發現乃省防軍第三旅旅長盧興邦在駐地尤溪(閩江上游支流處)私造劣質黃花崗銀輔幣大量流入所致。省政府隨即在1933年1月6日釋出訓令禁止,同時宣告省造幣廠停辦、幣模上繳封存,雖正牌省廠所造銀角繼續通行使用,但福建省造銀幣的歷史也畫上句點。
壹角型的黃花崗紀念幣,黨徽中央加“10”,下方面值“每十枚當一圓”。
黃花崗紀念幣成為閩省末代銀幣,停鑄銀幣當然是地方軍閥私造劣毫所致,然其實也是大環境的影響。首先是南京國民政府強力推動造幣權收歸中央專屬,另是國際銀價的波動,譬如1928年至1932年的五年間銀市之變化不可思議,以黃花崗紀念幣籌備的1928年起計,漲跌與前一年的比率依序是-15.42%、-32.37%、-7.87%、-16.44%;頭尾比較跌幅達-55.98%,等同腰斬,中國實行銀本位又是世界最大用銀國之一,哪能經得起這種折騰?由各省已紛紛停造銀幣及兩年多後的1935年11月中央斷然實施法幣政策即是印證,若銀幣有利可圖地方政府不會輕易放棄。
充斥於市的“民國甲子”(1924年)銀角
原文:《壯烈起義 浩氣長存》-孫浩
資源出處:《中國收藏》2016年4月
-
4 # 泉迷痴人
這枚中華民國十六年孫中山紀念幣小面值壹角是我30多年前下鄉駐村淘到的,存世量已經很少了。大家共同欣賞。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提得太廣泛了,中華民國時期的紀念幣非常的多。最早的就是開國紀念幣共和紀念幣,再往後,他的名目更加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