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張名振明未三位張姓名將之首另兩位也是抗清殉國的名字張蒼水和張煌言,他是明未悲壯的民族悲情的抗清名將,非但抗清復明大業功敗垂成還蒙冤屈死,居然還不是死於敵手反喪命於另一民族英雄抗清名將鄭成功之手忠魂死不瞑目。

  • 2 # 鳳仙引

    “宋有嶽鵬舉刺字抗金,明有張名振刺字抗清”,可見世人對張名振人生評價和岳飛是等同的。為什麼張名振有這麼高的評價呢?今天我們就來綜合性地分析一下,供大家參考!

    一、少年壯志,保家衛國

    少年強則國強,張名振年少時就明確將來定要保家衛國,傾盡自己的力量捍衛明朝的穩定。但是,生不逢時張名振的一生必將與清民糾纏不清。

    兒時的夢想,能用一生去捍衛,去實現,為其拋頭顱,灑熱血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縱觀古今歷史,哪一個將領不是兒時就確定了一生的目標呢?可謂一評:敬矣!

    二、屢破清軍,彰顯國之重器

    明朝被清軍不斷攻擊,明朝面臨存亡之際,利器呼之欲出之時,舟山人張名振率兵出擊,屢次擊敗清軍進攻。

    永曆七年,張名振帶領監軍五六百戰船向北為戰爭做準備。十八日,張名振半夜率本部岸上截殺河口墩兵,燃兵炮,誘敵軍出城,打破賊軍。

    張名振帥才者也,乘勝直抵城壕,包圍城池。張部攻打西南城,西北城,打破賊軍,可謂一虎將也!

    三、題詩寄慨,滿腔愛國氣

    岳飛一腔熱血,吟出愛國詞句《滿江紅》;而張名振亦如此,殺敵時也不忘作出《登金山遙孝陵》:

    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鐘山望裡真。

    鳩首義旗方出楚,燕雲羽檄已通閩。

    王師桴鼓心肝噎,父老壺漿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縞素,會看大纛禡龍津!

    這首詩是在張名振為了配合晉王李定國的軍隊向清軍進攻時作了,寫出來進軍的衝動及其悲觀的心情。儘管悲觀,但是並不消極,讀多了可以看出滿滿的悲壯之情。

    四、背部刺字表忠心,把身獻於明朝廷

    “成功初見名振不為禮,名振袒背示之”岳飛背部是精忠報國,張名振的背部是赤心報國,每一個字都深入到了肌膚之中。

    結果在魯監國二年,舟山失陷。張名振多次攻崇明,鎮江,進窺金陵,力圖恢復明朝。可惜,在永曆八年隨成功收服舟山,卒於帳中。

    張名振的生平可謂完全印證了“赤心報國”,與兒時的願望完全印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句話作為評價再好不過了!

    對張名振的整個介紹和評價就到這裡,可能你瞭解的更多,在這裡讓我們更好的交流張名振的生平事蹟,給出更多客觀的評價。

  • 3 # 簡史趣聞

    明末抗清名將張名振原籍山西,因祖輩入南京錦衣衛籍,居應天府江寧縣(今江蘇南京市)青溪浮橋,故史籍多指稱其為江寧人。

    張名振自幼習武,精於騎射、擊刺,性情豪放,喜任俠。稍長,浪跡天涯,遊俠京師,曾寓居於廣寧門街北報國寺。魏忠賢專權時代,太監界盛行騎射之風。常有太監在京營以箭靶設賭局,每負一矢,罰錢一百。京師子弟俱往賭賽,往往囊盡而歸。報國寺僧眾知道張名振善射,集資五千,慫恿他前去踢館。張名振箭法如神,贏銀數千。厚贈寺僧之後,張名振將贏來的錢用於經商,竟得暴富。張名振在生意場上遇上宛平縣一位姓馬的老庠生。馬翁欣賞他長得堂堂一表、凜凜一軀,且談吐不凡,有封侯萬里的氣象,欣然將愛女相許配。既已成家立業,張名振從此揮金如土,結交滿朝野,並於天啟六年(1626年)棄商從戎,得授京營火攻都司。

    崇禎五年(1632年),孔有德于山東登、萊發動叛亂,朝廷起兵討伐,累年不下。張名振時為偏陴之將,獻上穴地炸城之法,終於一擊得手。平叛凱旋後不久,張名振酒後失手打死了一名太監,遭貶謫。

    崇禎末年,張名振任台州(今浙江臨海)石浦遊擊,負責整訓水軍,監造戰船。

    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軍血屠揚州,渡過長江,滅亡了南明弘光政權。隨後,清朝派遣安撫使到浙江招降。張名振斬使拒降,率部歸附監國於紹興的魯王朱以海,得封為富平將軍。受封之日,張名振效仿大英雄嶽武穆,請人在背上刺上“赤心報國”四字,以示效死報國。

    順治三年(1646年)六月,清軍渡過錢塘江,席捲而南,除了張名振所守石浦之外,明軍全線崩潰,紹興失守,魯王被迫出逃。為救魯王脫險,張名振放棄石浦,以舟師扈隨魯王出海。

    順治四年(1647年)四月,張名振得知清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倒戈反清,便與張煌言等人一起,會合了隆武政權黃斌卿的舟山軍隊共兩千多條戰船、五萬多軍隊,沿海北上。

    可惜,天不遂人願。張名振大軍甫抵崇明,便遇上了颶風,海嘯驟起,海浪滔天,舟覆人沒,一軍盡失。大明氣數如此,實非人力所能挽回,一嘆!張名振遭此大挫折,雄心不泯,潛回南田招集舊部,重整旗鼓。

    該年十月,張名振得知魯王被福建大軍閥鄭彩所挾持,便率師攻破清軍所佔據的昌國衛(在今浙江象山以南),進駐健跳所(在今浙江三門以東),穩住了陣腳,爾後將魯王迎至健跳。

    次年八月,為了安置魯王行朝,張名振決定行非常之事,率部突襲舟山,斬殺了只承認隆武政權、不承認魯王政權的黃斌卿。魯王於是得以駐蹕舟山,晉封張名振為太師。以舟山為基地,張名振招攬士卒,又配合鄭成功擊破鄭彩部,氣勢大盛,坐擁十萬之眾。

    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清軍大舉攻打舟山,準備畢其功於一役。張名振以為清軍水師不足為懼,而且舟山又有蛟關以作天險,貿然分兵出擊。結果被清軍偷渡蛟關,攻佔了舟山。彼時,張名振已敗清軍於崇明,正準備乘勝往攻吳淞,得知舟山失陷的訊息,頓足捶胸,大哭道:“臣誤國誤家,死不足贖!”欲蹈海自盡,被部將苦苦勸止。

    這年十二月,張名振扈從魯王離開浙江,前往廈門,投靠鄭成功。鄭成功對張名振的一意孤行非常不滿,曾當場責問:“汝為定西侯數年,所作何事?”張名振朗聲應道:“中興大業。”鄭成功冷笑,復問:“大業安在?”張名振昂然回答:“如果成功,戰績自然歷歷可見;因為不成功,則只能表達於方寸之間。”鄭成功一拍桌案,怒問:“表達於哪兒的方寸之間?”張名振怒目相對,從容答道:“在背上。”言畢扯裂衣裳,轉背相示,背上“赤心報國”四字,長徑寸,深入肌膚。鄭成功見了,愕然無語。

    順治十一年(1654年)正月,張名振率數百艘大海船,溯長江而上,進抵鎮江。在金山,張名振設醮三日,遙祭孝陵,揮淚在絕壁上題詩,雲:

    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鐘山望裡真。

    鶉首義旗方出楚,燕雲羽檄已通閩。

    王師枹鼓心肝噎,父老壺漿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縞素,會看大纛禡龍津。

    順治十二年(1655年)十月,鄭成功大會諸軍,收復了舟山。該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鄭成功以張名振不參加會師為由,指使心腹將之毒死。張名振在毒發劇痛之時,起坐擊床,連呼崇禎先帝數聲,吐血而絕。

    順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清軍再度攻下舟山後,急不可待地找到張名振的墳墓,刨墳開棺,揚屍焚骨,以發洩對這個大明王朝的忠臣義士兼最後一代名將的刻骨仇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陳情令》中藍忘機這個角色起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