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以來,寶塔歷經350餘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火洗禮,到全國解放時,已是彈痕累累,遍體鱗傷。新中國成立後,古塔也獲得新生。陝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於 1959年和1984年兩次撥出專款,對寶塔進行了全面維修。
替換了塔體風蝕殘磚,填補了彈洞,裝設了樓梯,加砌了基座,並在塔尖安裝了避雷針,在塔身簷角上環飾了彩燈。 1996年國慶期間,我們拆卸了所有彩燈,在寶塔周圍及塔頂層重新安裝泛光燈;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寶塔山實施了“點亮” 工程,將寶塔和山體按照主題美觀的要求安裝了各種燈飾,每天晚上開燈2小時,便寶塔山光芒四射。
從遠處看,金碧輝煌,塔影亭立,景色蔚為壯觀。 當然,您可以登上這巍巍的寶塔,延安全城將盡收眼底,大可領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滋味。
現在,我們來到了鍾亭。在這個鍾亭裡懸掛的鐘是明代的鐵製洪鐘,為明朝崇偵元年(1628年)鑄造。
該鐘高150釐米,直徑160釐米。鐘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蓮花紋飾,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紋飾,是佛道合一的標誌。 這口鐘原置於對面的太和山道觀,抗日戰爭時期邊區保安部把它移到這裡,作為報警之用。
鐵鐘音質清宏,餘聲久繞,可傳方圓 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飛機轟炸延安時,這口鐘發出報警的鐘聲,日機將延安炸成一片廢墟,而它卻像一名忠誠的衛士,巋然屹立於寶塔山崖,為保衛延安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全國解放後,市委、市政府在恢復文物遺址中,就將這口鐵鐘懸掛於原址,供遊人參觀。
自明以來,寶塔歷經350餘年的風雨侵蝕和戰火洗禮,到全國解放時,已是彈痕累累,遍體鱗傷。新中國成立後,古塔也獲得新生。陝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曾於 1959年和1984年兩次撥出專款,對寶塔進行了全面維修。
替換了塔體風蝕殘磚,填補了彈洞,裝設了樓梯,加砌了基座,並在塔尖安裝了避雷針,在塔身簷角上環飾了彩燈。 1996年國慶期間,我們拆卸了所有彩燈,在寶塔周圍及塔頂層重新安裝泛光燈;2001年,延安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寶塔山實施了“點亮” 工程,將寶塔和山體按照主題美觀的要求安裝了各種燈飾,每天晚上開燈2小時,便寶塔山光芒四射。
從遠處看,金碧輝煌,塔影亭立,景色蔚為壯觀。 當然,您可以登上這巍巍的寶塔,延安全城將盡收眼底,大可領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滋味。
現在,我們來到了鍾亭。在這個鍾亭裡懸掛的鐘是明代的鐵製洪鐘,為明朝崇偵元年(1628年)鑄造。
該鐘高150釐米,直徑160釐米。鐘的上部有佛教常用的蓮花紋飾,下部有道教常用的八卦紋飾,是佛道合一的標誌。 這口鐘原置於對面的太和山道觀,抗日戰爭時期邊區保安部把它移到這裡,作為報警之用。
鐵鐘音質清宏,餘聲久繞,可傳方圓 30~50公里。1938年11月日寇飛機轟炸延安時,這口鐘發出報警的鐘聲,日機將延安炸成一片廢墟,而它卻像一名忠誠的衛士,巋然屹立於寶塔山崖,為保衛延安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全國解放後,市委、市政府在恢復文物遺址中,就將這口鐵鐘懸掛於原址,供遊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