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學中年
-
2 # 紫翹
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徑北①,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②,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③。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④;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⑤,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己。環之可止,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⑥,類智者所施設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⑧,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餘未信之。
【註釋】
① 徑北:直往北走。
② 少:稍微。
④ 睥(pì必)睨(nì匿):女牆,即城牆上齒形的矮牆。欐,屋棟。
⑤ 洞然:深遠而清脆的樣子。
⑥ 其疏數偃仰:指那些樹木和竹子疏密合度,有的倒伏,有的挺拔。疏,稀。數,密。偃,倒伏。仰,挺拔。
⑦ 伎:同“技”,技巧,這裡指小石城山的美景。
⑨ 楚之南:楚國的南部,這裡指永州一帶。
【品讀】
本文是“永州八記”的第八篇,即是終篇。
作者先描寫小石城山的奇特美景,其奇特之處在於由石頭自然堆積而為城堡,石縫中居然還能生長出美好的樹木和箭竹,因而成為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然後就小石城山的美景發表感慨,感嘆如此奇妙的美景,不在繁華的大都市附近,卻處在偏僻荒涼之地,進而懷疑這是天意和天地靈秀之氣所使然。作者發表這種感慨,顯然是“借石之瑰瑋,以吐胸中之氣”,他懷疑天的意志,也就是對自己遭貶的不滿,他不相信這些美景是天公用來安慰賢人,也就是對自己在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怨憤。作者用這樣一段議論結束全文,不僅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成分,而且也是“永州八記”的一個總束。
文中所述“睥睨梁欐”“旁出堡塢”“嘉樹美箭”“疏數偃仰”,將小石城的自然美景與神奇景觀作了最為生動而美好的描述,用詞清妙,用意深刻,意境引人入勝,情景發人深思。是一篇蘊藉著思考與反省的山水小品,區別於其他七篇文章,立意獨樹一幟。
縱觀“永州八記”所有文章,作者筆下所描摹的景緻,所表達的情懷,所突出的思想,所伏脈的深意,大抵皆同,感悟一致。這些美妙多情風景的背後,都藏著一顆寂寥鬱郁不得志的心啊!
-
3 # 百科雜燴
非常感謝邀請。
首先大家看看柳宗元寫的《小石城山記》的原文: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餘未信之。
以上是原文,要賞析此篇文章,首先要看作者創作背景:此文作於元和七年(812年),作者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於807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親又病故,王叔文也被處死,柳宗元空有一身抱負而不受朝廷重用,心情悲憤。作者就在這漫長的被貶期間,便到處遊覽,搜奇探勝,藉以開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此篇遊記就是在這種心態之下寫成的,作者一共寫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包含《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部分教科書簡作《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此篇遊記是最後的一篇。
這篇遊記以作者的遊小石城山為線索,作者以觀賞者遊歷小石城山的眼光,漸漸展開了一幅畫卷,從小石城山的方位、奇特面貌、神秘洞穴、洞深不可測,而有水,此處極其幽靜而奇美;順理成章的讓作者發出“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的感嘆,為下一步抒發情感打下很好的伏筆。
透過第一段的作者對小石城山的神秘描述,在第二段很自然的便產生了聯想和思索,作者感嘆像小石城山這樣神秘美好的自然景觀卻埋沒在荒僻之鄉,藉以抒發像作者這樣的賢才遭貶逐的天涯淪落之感,對身遭貶逐的不平和悲憤;作者在這篇裡發出這樣的感嘆: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餘未信之。作者不相信這些美好景物是上天用來安慰賢人的,也不相信楚之南(今湖南、湖北)一帶缺少偉大人物而多奇石;而是感嘆自己的被貶至偏遠蠻荒之地,遠離廟堂,空有本領,難以實現抱負的複雜壓抑、還帶有清高的情懷。
回覆列表
《小石城山記》是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之後所作,是大名鼎鼎的《永州八記》的最後一篇。這篇作品與《始得西山宴遊記》,《小石潭記》等作品的感情一脈相承,能理解這一點就能比好的賞析《小石城山記》。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特將《小石城山記》整篇原文複製在下面。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餘未信之。這篇文章柳宗元以小石城山自比,小石城山有什麼特點呢?偏遠難尋,簡單質樸。柳宗元剛剛被貶到偏僻的永州,一身抱負無法施展。心情中只剩下苦悶與迷茫。他不禁向天問起了答案:如果真的有造物者,那為什麼不將小石城山造在繁華的中州,而是置於偏遠的夷狄?千百年來無人能見,這不是白費功夫麼?英明的神靈為何這樣做這樣的蠢事?
其實有沒有神靈對於柳宗元真的不重要,柳宗元就是想知道自己這樣才華橫溢、正直高尚的人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境地?心中有無窮的不甘、無奈盒怨憤。文章最後一句話非常耐人尋味,是二者,餘未信之。呵呵,這兩種說法柳宗元都不信! 柳宗元信什麼呢?——如果神靈做出埋沒小石城山的事,那麼神靈就談不上英明瞭,不英明的神靈還能算神靈?皇帝將自己埋沒於此,那麼皇帝也談不上賢明瞭,不賢明的皇帝(省略一萬字)。可見,詩人的怨氣是有多大。
心疼柳宗元。不過也正因如此,柳宗元沒有將一身才華耗費到無謂的朝堂鬥爭中,而是為我們留下了一篇篇優美的文章。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