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平沙趣說歷史

    題目說的八王應該是指八賢王吧。“八賢王”在楊家將的故事或戲劇中經常出現,他正氣凜然、仗義執言、機智過人,經常在關鍵時刻助楊家將一臂之力,但是北宋被沒有八賢王,這個人物其實只是戲曲家將歷史原型加以改造形成的。

    八賢王的原型有多種說法,一種認為他名叫趙德芳,原型應該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子。據《宋史·宗室傳》記載:趙匡胤有四個兒子,第四子趙德芳被封為秦王,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等職務,也是身居要職,但在叔叔趙光義的注視下,這位王爺在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就病亡了,年僅二十三歲。

    也有人認為八賢王應該是趙德芳的哥哥趙德昭,他聰明英武,深得父親喜愛,趙匡胤曾“賜金簡一柄,如不法之屬得專誅戮”。不過宋太宗接了哥哥的班以後,侄子哪有兒子親,趙德昭離皇位已經很遠了天子的機會,宋太宗雖封他為武功郡王,朝會時也位列宰相之上,但是提防之心非常明顯。趙德昭最終自殺額,因為他知道,在叔叔手下混,遲早要死的,不如自己動手。

    還有人認為,八賢王之名跟宋太宗第八子趙元伊有關。趙元伊為人嚴肅,長相也很符合,時人稱他為“八大王”。但是趙元伊的所作所為跟八賢王是絲毫不沾邊的。

    綜上來看,八賢王的原型應該不是一個人,而是劇作家在多個宋朝宗室的基礎上經過加工塑造出來的,不過不管怎樣,他也成為一個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文化符號。

  • 2 # 香茗史館

    題主問的是八賢王趙德芳嗎?“八賢王”這個稱呼歷史上是不存在的,是小說中杜撰的,只出現在《楊家將傳》、《楊家府演義》、《三俠五義》和《萬花樓》等古代小說和戲曲中。

    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出生於公元959年,於公元981年病逝,年僅二十三歲。

    開寶九年(976年),趙德芳被宋太祖趙匡胤授為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同年十月,宋太祖趙匡胤去世,趙德芳叔父、晉王趙光義繼位。趙光義繼位之後,加封趙德芳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冬,加任檢校大尉。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趙德芳病逝,時年二十三歲。被追贈為中書令、岐王,諡號康惠,後來又加贈太師,改追封楚王。

    以上為趙德芳主要生平,沒有任何史料記載趙德芳曾被封為“八賢王”,可以斷定是屬於小說杜撰。

  • 3 # 歷史黑白灰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你認為非常可愛或可敬的角色,差不多都是假的

    這又發現一枚“八王千歲千千歲”

    《楊家將》《呼家將》等小說中,都有提起這位“八賢王----趙德芳”。為人正直、熱血,衝動的一個萬年不倒王爺。只見手舉王命金簡,打昏君,打佞臣,我們正義的化身, “奧特曼”的附體-------扯遠了,扯遠了。

    其實在小說《楊家將》裡。這個人物從楊業入宋開始,歷經楊延昭(958年-1014年)至楊宗寶最後到楊文廣,這期間都出現過。但歷史上這個期間好像沒有一個王爺能活這麼久。不過宋史中到真有一個叫趙德芳的王爺,但太惜了,發現一個對上名字的,但人家年僅23歲(981年)就game over了, 所以他活著的時候不可能跟楊延昭以後的後代有任何關係。

    還有一位宋朝王爺手拿金簡,她叫趙德昭,其人能力是有,就是情商不太高,為人做事又不懂低調,最後自殺了。首先他也不可能被封為八王,更不用說賢王了,不沾邊的人。

    所以說這個八賢王的角色一定是民間小說、戲劇以及一些傳說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臆想所形成的人物。同時這個人物也是過於理想化了,真在現實中存在,絕對難於活過電視劇頭第二集。

  • 4 # mao茂mao

    題目所說的八王應該指的就是家喻戶曉的八賢王了,是古典文學名著《楊家將傳》、《三俠五義》和《萬花樓》的人物,這些著作的八賢王和歷史上趙德昭、趙德芳的生平都不相符,屬於廣大人民群眾的感情傾向,再經過文人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虛構人物,滿足了人們對崇敬忠臣、懲治權奸的心裡要求。

    在現代戲曲和影視作品講述楊家將和包青天中,都出現了八賢王,附其名曰趙德芳,他正義凜然,仗義執言,很受後人敬仰。

    但是歷史上真正的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子,宋太宗趙光義之侄,981年病逝,時年僅23歲。

    總之,“八賢王”在歷史上找不到一個完全與之相符的人物,但是由於戲曲影視作品的深入人心,才使得這位虛構的人物“八賢王”趙德芳栩栩如生的生活在後世之人的印象中。

  • 5 # 帝國的臉譜

    宋朝初年的歷史中,並沒有一個所謂的“八王”,或者“八賢王”,這是小說和評書中,小說家和說書人杜撰的一個人物,只不過是借用了宋太祖趙匡胤兒子趙德芳的名字罷了。歷史上有趙德芳這個人,但卻沒有一個真實的八王爺。

    劉蘭芳的評書《楊家將》中的描寫,稱趙匡胤的四子趙德芳為“八賢王”,每每在楊家將們生死攸關之時,身為“八賢王”的趙德芳,便常常憑藉手中那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鐧,對付奸臣,保護忠良,主持正義,讓聽眾往往一笑開顏。

    小說《楊家將》和《呼家將》中,也有關於八王的描寫,也是正義的化身,他的名字也是趙德芳。但歷史上的趙德芳,並非排行老八,前面說了,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個兒子。趙匡胤生四子,長子趙德秀,次子趙德昭,三子趙德林,四子即趙德芳,趙德秀和趙德林在趙匡胤當皇帝前就去世了,後來繼位過程中,最有資格接班的,如果按照父傳子的規矩,當為趙德昭和趙德芳。然而,最後繼位的卻是二人的叔叔,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

    關於趙光義繼位,有過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金匱之盟”。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她在臨終前交待遺言,要求趙匡胤,他死後由弟弟趙光義繼任,趙光義死後由弟弟趙廷美繼任,趙廷美再將皇位傳位給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或趙德芳。杜太后口述,讓宰相趙普書寫,寫好後“藏之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

    另一促說法是趙光義篡位。說趙匡胤臨終前,深夜將趙光義叫到宮裡,二人對談,遠觀如同爭吵,趙匡胤還用柱斧扎地,說“好做,好做!”似發怒,不久,趙匡胤去世,趙光義第二天繼位於靈柩前。

    從趙匡胤臨終前的一些安排來看,似乎沒有傳位於子的跡象,因為他沒有安排兒子出任開封府尹,更沒給兒子封王,如果他想傳位於子,一般會安排即將繼位的兒子出任開封府尹,並封一王爵,或者乾脆立太子,這些都沒做,所以“金匱之盟”可信,即他如果有皇位傳承的安排,也會是兄終弟及。

    但趙光義後來太狠毒了一點,給自己反而帶來了皇位來路不正的名聲。《宋史》說:“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絕。”趙光義當了皇帝,對弟弟和侄子們都十分挑剔,結果,弟弟趙廷美貶到蠻荒之地,鬱鬱而終;對趙德昭也是百般刁難,經常咒罵,趙德昭憂鬱而死。不久,這個趙匡胤的四兒子趙德芳也莫名其妙死了。

    所以,坊間對趙光義有了很多議論,質疑他繼位的合法性,因為趙德昭、趙德芳相繼不明不白地去世,似乎成了“弒兄奪位”的佐證。

    當然,人們不敢公然議論,朝臣更是噤若寒蟬,久而久之,坊間便杜撰出了一個“八王”,讓他作為正義之身,來伸張正義,揭露陰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印象最深刻的跟“刻骨銘心的愛情”有關係的句子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