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注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鉅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們注意。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另一講史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講史文學的源流,這部鉅著本身的文學價值,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都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一、三國演義的思想傾向:擁劉反曹
1、 擁劉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現;
2、 擁劉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的,羅貫中繼承並將它熔鑄到了作品中,毛宗岡在修改時又加強了它;
3、 擁劉反曹的內涵:反映了人們對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對暴政的意願;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統思想的反映。
二、劉備、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詐、殘忍、虛偽;雄才大略、遠見卓識;——這是一個複雜的形象,羅貫中即寫其短,也寫其長,又不影響他的傾向性。
2、 劉備: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時又有統治階級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虛偽一面。
三、戰爭描寫。
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
相似處:都是以弱對強、都用了火功、結局都是弱者勝。
不同的特點:鬥爭雙方的特點不同、面臨的情況不同等,使之寫來絕不雷同。
學習內容
一、講史文學之源流
宋代說話技藝十分發達。說話的演出地點不限於勾欄瓦肆,一般村野寺廟也有演出。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藝人霍四究以“說三分”著名,說三分即講三國故事,而尹常賣以說五代史見稱,二人都是講史好手。
說話人無論是否高手,都需要講稿。當時有專門編寫講稿的“書會”。書會中人既要編寫故事,就不能不具備較為深厚的文藝修養和廣博的歷史知識。說話人的稿本經過不斷潤色增刪,就有可能演變成為篇幅越來越長的小說。
宋代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錄說話四家:
說話有四家:一者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撲刀杆棒,及發跡變泰之事。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最畏小說人,蓋小說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提破。
其中第四家為“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戰爭之事。”說三國故事應屬於這一類。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衝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注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鉅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們注意。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另一講史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講史文學的源流,這部鉅著本身的文學價值,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都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一、三國演義的思想傾向:擁劉反曹
1、 擁劉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現;
2、 擁劉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的,羅貫中繼承並將它熔鑄到了作品中,毛宗岡在修改時又加強了它;
3、 擁劉反曹的內涵:反映了人們對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對暴政的意願;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統思想的反映。
二、劉備、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詐、殘忍、虛偽;雄才大略、遠見卓識;——這是一個複雜的形象,羅貫中即寫其短,也寫其長,又不影響他的傾向性。
2、 劉備: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時又有統治階級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虛偽一面。
三、戰爭描寫。
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
相似處:都是以弱對強、都用了火功、結局都是弱者勝。
不同的特點:鬥爭雙方的特點不同、面臨的情況不同等,使之寫來絕不雷同。
學習內容
一、講史文學之源流
宋代說話技藝十分發達。說話的演出地點不限於勾欄瓦肆,一般村野寺廟也有演出。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藝人霍四究以“說三分”著名,說三分即講三國故事,而尹常賣以說五代史見稱,二人都是講史好手。
說話人無論是否高手,都需要講稿。當時有專門編寫講稿的“書會”。書會中人既要編寫故事,就不能不具備較為深厚的文藝修養和廣博的歷史知識。說話人的稿本經過不斷潤色增刪,就有可能演變成為篇幅越來越長的小說。
宋代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錄說話四家:
說話有四家:一者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撲刀杆棒,及發跡變泰之事。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最畏小說人,蓋小說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提破。
其中第四家為“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戰爭之事。”說三國故事應屬於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