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夏天真棒

    甲午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大清朝和北韓的戰爭。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為甲午戰爭。

    當時中國處於清朝晚期,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統治集團的洋務派掀起來一場以自強、求富口號的洋務運動。當時清朝建立的北洋水師,成為亞洲一個強大的海軍力量,但是清朝並沒有像日本那樣變革國家制度,所以中興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當時清政府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難,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

    1894年8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北韓的平壤,在黃海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最後以大清的失敗而告終。

    戰後雙方簽訂《馬關條約》,規定大清向日本割地賠款,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對中國領土主權侵略最嚴重的條約,中國清政府因此揹負沉重的外債,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場戰爭也對東亞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造成中日兩國在東亞地位的逆轉,中國徹底失去了“核心”與“大國”地位,淪為東西方列強共同宰割的物件,日本則一躍而為東亞的“大國”,實現了“與西方文明共進退”,並以武力推行以自己為核心的東亞秩序,造成了東亞地區的動盪、戰爭及災難。

  • 2 # 秋天的季節

    甲午海戰,日本戰勝了中國,終於打敗了中國老大哥,成為東亞第一強國從此國力蒸蒸日上,並且開始圖謀中國的東北。甲午海戰暴露了中國沒有能力,沒有決心戰鬥到底的弱點,極大滴加大了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決心,從此他們開始在劃分割據勢力,意圖分裂中國。甲午海戰也使北韓擺脫中國的附屬地位,使得北韓這個末流國家也想想要侵略中國領土。總之,甲午海戰之前,中國是東亞國家學習的榜樣,或者是領袖,並且是東亞第一海軍強國,甲午海戰之後,中國退出了這一領導地位。甲午海戰之後,也使得中國有識之士開始反思中國的弱點,或者說制度,從此便有了維新和革命。

  • 3 # 伊愛源

    甲午中日戰爭可以說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在戰爭爆發前一些西方強國認為中國有很大的獲勝把握,但事實中國敗了,讓西方列強更為深刻認識到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就連西方不著好的日本競然也能戰勝中國,刺激了西方對清政府瓜分,連一些二流小國也參與進來,引發了19世紀末的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的危機空前加劇。

  • 4 # 風凡2018

    首先,甲午海戰只是甲午中日戰爭的一部分,而甲午中日戰爭主要分為中日陸上戰爭和中日海戰,相比較甲午中日海戰更出名而已。

    甲午中日戰爭從1894年7月15至1985年4月,歷時9月有餘,以日本挑戰清帝國東亞中心地位及東亞地區控制權為目標並最終獲勝的一場戰爭。其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入侵北韓,與清帝國在北韓境內交戰主要戰役有平壤之戰,黃海海戰既題主所說的甲午海戰。第二階段為日本侵入中國境內和北洋艦隊防禦戰既金旅之戰。第三階段為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三個階段六次戰役皆敗。其中以中日甲午海戰影響最大。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清帝國可算做是東亞最強,尤其海軍在世界範圍內可排第九。而日本與中國同樣處在半殖民半封建的革新路上,其實力是不如當時的中國的。但透過甲午中日戰爭,中日兩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其對東亞的影響主要有,1清帝國的慘敗徹底瓦解了以清帝國為中心的宗番制度,徹底從帝國夢幻中認清現實。2使西方國家徹底看清了清政府的懦弱無能及外強中乾。3使東亞格局發生徹底改變,日本由半殖民半封建國家一躍為東亞霸主,開始增強了日本國家自信心。4使國內有識之士從夢中醒來,拋棄洋務運動,重新認識周圍環境,尋找救亡道路。5促成了日俄之間的爭霸戰。

  • 5 # 黎明lgl

    甲午海戰,日本全殲大清朝的北洋水師。

    日本戰勝,增強了自信心,掌握了東海,黃海的控海權,得了賠錢,發展了本國,知道了戰爭的好處,進一步準備大舉進攻中國。

    大清朝,北洋水師覆滅。洋務派徹底失勢,保守派掌權,割地賠款,喪失自信心,不敢和外國列強叫板,就一味地委曲求全。開始了,見到外華人就害怕,羨慕嫉妒恨,這種對外的情緒,甚至延續到現在。

  • 6 # 楓橋不夜泊

    甲午海戰在清末,不僅對古老的中國是一個大的打擊,更是打破了整個東亞的格局,東亞各國之間的位置進行了一次大洗牌。

    對於清朝來說,甲午戰爭基本上是清朝以無備的狀態來對戰有備的日本。早在十六世紀時候,日本的豐臣秀吉就曾揚言誓要吃掉大陸,幾百年來日本一直狼子野心、虎視眈眈的盯著大陸,隨著清朝末年,兩者之間的實力天平越來越向日本傾斜,1894年,日本就發動了這場蓄謀已久的戰爭。結局很明顯,大清敗了。

    這場戰爭徹底的打碎了大清天朝上國的美夢,自古以來,東亞的外交格局都是以中華帝國為中心,日本雖然一直處在這個中心的邊緣地帶,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時候,中國在列強的侵略下漸漸的衰落,但是仍然未能全然醒悟,日本在美國叩關以後,卻走向了西方的文明之路,大力的革新,從而以最快的速度踏上了西方國家的列車。

    東亞格局的轉變將東亞以中國為主導的華夷體系,改變成了日本為主導的大東亞共融圈體系,雖然這個體系尚在襁褓之中就已經被打破。新型的國際秩序也在這場戰爭中初步的建立,日本聯合西方主導著東亞和其他地區,而這些地區的大多數國家也淪為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給整個東亞乃至世界帶來了沉痛的災難。

  • 7 # 性感的小石頭

    甲午中日戰爭,對東亞影響非常大

    特別是當時滿清政府,讓他們徹徹底底的認識到現代武器對於戰爭的重要性。

    甲午中日戰爭,可以說是以清朝全軍覆沒而告終,也是日本向世界展示他們海上的軍事力量的強大,同時也暴露出了日本想要稱霸東亞的野心。

    對於國際影響

    國際方面,對於這場戰爭,比如英國,法國等列強,意識到東亞是一塊非常大的肥肉。讓他們加速了對東亞的蠶食,為日本的快速崛起。讓他們也意識到這塊肉必須快點吃下,否則被別人搶完了。

    所以某種意義上,對於世界的武器發展,也是有一定推動作用的。

  • 8 # 蒼茫大地顧煒斌

    甲午海戰後日本成了亞洲海軍軍力第一的國家。

    甲午海戰前,大清海軍號稱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甲午後,日本一躍成為亞洲海軍第一。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有了稱霸亞洲的本錢。

    大清敗了,大清和日本的賣國條約簽定了,大清的賠款為日本大力發展軍事、教育、科技提供了錢袋,使日本軍國王義日益猖獗。同時日本稱霸亞洲的野心日顯,和沙皇俄國在遠東利益發生衝突,為爭奪在東北的權益又發生了日俄戰爭,最後以日本完勝結局。

    說白了,甲午海戰膨脹了日本的野心,使東鄉平八郎等戰爭狂人成為大和全民族的崇拜者,使日本由曾經受美國欺侮的國家,蛻變為軍國主義國家。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慘敗,給日本人民和亞洲人民帶來沉重災難。

  • 9 # 東門也吹雪104828756

    甲午海戰的勝利讓日本人知道了大清王朝已經衰落,腐朽不堪!戰爭之後的大量賠款和割地也讓日本人得慢慢的消化一陣兒,從這一戰爭日本人打出了自信,打出了野心,用戰爭賠款大力發展海陸空部隊,稱霸亞洲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想與列強劃分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展有機農業的意義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