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堂夜語
-
2 # 手機使用者64566423121
魏延的官銜是徵西大將軍南鄭侯,論文韜武略在蜀營中也是頭籌,尤其關羽等人走後,才華顯露、蜀營中己無人能及,雖後有姜維降蜀,但姜維文韜略強,武功不及魏延,但魏延畢競是背主之人,而且又親手殺了頂頭上司一一長沙太守,背主尚可原諒,良臣擇主而侍,但殺上司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犯上,這也是黃忠恨魏延的主要原因、魏延此舉令諸葛亮也對魏也存有戒心,蜀營後期、除魏延、姜維外,張翼,王平、廖化也都是平平之輩、沒有過人之處,所以諸葛亮要想撐住蜀營這面大旗必須依靠魏延、姜維二人了,尤其在使用魏延上,謹慎又謹慎,唯恐魏延有失,魏在出徵時任前督部、領丞相司馬,但與敵交鋒時卻又不讓魏延出,而是讓偏將、裨將先出馬迎敵,試探敵軍主將實力而擇機殺之,王雙北魏名將,在連勝蜀營數陣後,更加驕橫,目空一切,諸葛亮認為蜀營中只有魏延能與王雙一較高下,所以與魏延設巧計,假意撤退、讓魏延設伏,伺機斬殺王雙,王雙果然中計,兵敗身亡,蜀兵雖先敗,斬殺北魏大將也算小勝吧。
-
3 # 老曹電影
諸葛亮與魏延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諸葛亮認為魏延有反骨,但還是重用他,因為魏延膽識過人,有謀略,有上將軍之才。而魏延也知道諸葛亮不待見他,但並沒有明面去反對他,龐統還沒死的時候,魏延是很喜歡跟龐統待在一起的,因為兩個人性格,軍事策略有相似之處。自劉備夷陵大敗,五虎上將凋零,蜀漢集團是丟城失地,經過諸葛亮的一番操作才漸漸恢復。三國之中數蜀漢的人才最缺乏,故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諷刺留言,諸葛亮北伐,不可能只靠他一個人,因此,素有軍事才能的魏延自然而然會受到重用。然而,但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北伐無望的情況下,諸葛亮選擇了退兵,這是一個儲存實力的萬全之策,但退兵斷後的人選諸葛亮選擇了魏延,至於為什麼選擇魏延,一,魏延所部是蜀軍精銳,有著極強戰鬥力,再加上魏延是一員猛將,斷後最合適不過二,諸葛亮讓魏延斷後也是為了孤立魏延,諸葛亮在臨終之前,對身後之事,進行了安排,《三國志·魏延傳》記載:“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若不從命,軍便自發。”很顯然,諸葛亮始終沒有信任過魏延,就算自己死後也不可能讓魏延掌權,正因為如此,魏延知道後,以他的聰明才智,肯定知道了諸葛亮的意思,讓自己斷後,最好是和魏軍殺個你死我活。
-
4 # 源稚生
三國時期,諸葛亮輔佐劉備取得荊州,益州,開創了一番事業,魏延是劉備取荊州時投奔來的,自魏延加入劉備集團後,劉備很器重魏延,魏延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劉備即位後,拜鎮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
魏延作戰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魏延爭鬥落敗,為馬岱所追斬,夷滅三族。那麼魏延之死是否與諸葛亮有關?諸葛亮去世前為何要魏延斷後?
‖諸葛亮為何要魏延斷後之謎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多次立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他鎮守漢中足有十年之久,他是蜀漢政權中少數能獨當一面的將領,鎮守漢中十餘年,確保了漢中萬無一失,也替蜀漢守好了北大門。
劉備死後,諸葛亮五次北伐,魏延都追隨駕前。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向諸葛亮請命領5000精兵奇襲長安。結果諸葛亮用兵謹慎,沒有采納。按照小說《三國演義》記載,諸葛亮臨終擔心魏延謀反,因此安排馬岱在適當時機斬殺魏延。羅貫中描寫,諸葛亮老早就看出魏延有反骨,所以一直不信任他。
《三國志》: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諸葛亮並沒有留下殺掉魏延的遺命。只是安排魏延為蜀軍斷後,假如魏延不聽,大軍就自己走,不管他;諸葛亮臨終交代楊儀暫時負責撤軍事宜。然而魏延在軍中威望很高,兩人爭奪軍權,結果是楊儀殺死了魏延,並滅其三族。魏延之所以留下來斷後,是因為魏延能力強,是能獨當一面的將領,蜀漢人才凋零,諸葛亮留他斷後很正常。
‖魏延之死:性格孤傲與蜀漢權利鬥爭的犧牲品
魏延自跟隨劉備以來,一直備受劉備器重,先任牙門將軍,後任鎮遠將軍,漢中太守,封都亭侯,可謂是火箭般的升遷速度,諸葛亮輔佐後主時,拜涼州刺史,然後魏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性格上的孤傲使得魏延並沒有多少好友,很多人都躲避他。
楊儀與魏延一直有矛盾,而諸葛亮對兩個都非常的重視與喜愛,軍事上要仰仗魏延,而後勤方面,就靠楊儀來協調,兩個人在各自的領域都體現出了非常大的價值,諸葛亮就積極的協調兩人的矛盾,但是貌似沒起什麼效果。
《三國志》: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諸葛亮死後,楊儀和魏延火拼,兩人都誣告對方為奸臣。結果魏延被殺,隨後楊儀也被廢為庶民。
楊儀為丞相府參軍長史,加綏軍將軍,魏延為徵西大將軍。相比于軍中職位來講,魏延頭銜更大。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魏延認為自己應該執掌整個軍隊,決定進攻還是撤退的大權應該由自己來決定。但是諸葛亮卻留有遺言,將軍隊交給了楊儀,並且讓楊儀領軍撤退。魏延不服楊儀總領大軍,更不願斷後,於是二人火併,最終魏延失敗,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回覆列表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看諸葛亮對魏延的態度和任命上,是不是很器重魏延。魏延和楊儀作為諸葛亮一文一武的左膀右臂,又是諸葛亮伐魏的主將,可以說諸葛亮對魏延還是比較器重的。
但是器重和信任是兩個概念,諸葛亮對魏延器重的同時,也對魏延有防範之心。由於諸葛亮在伐魏的戰爭中,魏延提出繞道子午谷出奇兵而遭到諸葛亮的否決後,魏延就牢騷滿腹,說諸葛亮膽小,自己遇人不淑,空有才能無處施展,無人賞識。他忘了自己是軍人,應該怎樣做一名合格的軍人。這是魏延的性格所致,高傲自負的性格決定魏延不會被諸葛亮十分信任!
諸葛亮在用七星續命的關鍵時刻,又被魏延破壞。更加讓諸葛亮覺得魏延這個人不能留,覺得自己活著魏延尚且不把他放在眼裡,那麼自己死後誰還可以制衡魏延呢?再加上劉禪的懦弱,誰敢保險日後魏延不聽後主旨意謀反呢?為了日後劉禪的帝位穩固,為劉禪著想,諸葛亮設計謀殺魏延。
先是把魏延排除在撤軍的會議之外,不讓魏延參加,然後讓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而讓楊儀率軍先行,以魏延的性格,作為伐魏主將,這樣的安排怎能讓魏延沒有怨言?所以在諸葛亮死後,楊儀率軍撤退的時候,魏延就跳出來大叫,不能因為諸葛亮一個人的死,就荒廢了伐魏大業,丞相死了,還有我魏延呢。這是何等的自高自大,有諸葛亮在,伐魏尚且不能成功,而你魏延的能力比諸葛還強?
本來無論軍銜還是官職,魏延都比楊儀大,讓魏延給楊儀斷後,諸葛亮怎麼會不知道惹惱魏延?這也看出,諸葛亮就是故意的要激怒魏延,好找到斬殺魏延的藉口!
果然如諸葛亮所料,自己屍骨未寒,魏延就被馬岱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