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虎97

    留仙老兄考場失意走進教堂當起了該子王,可一生均沒有放棄科舉進身的

    夢想!然,直到白髮飄飄垂垂老矣都與功名無緣,據說晚年還是出血(錢)捐了個貢生,好歹過把癮,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餘業收集一些民間傳說,神怪故事編輯成冊,是為《聊齋志異》,或為無心插柳的收穫,還寫有《醒世姻緣傳》文筆優美大部頭的長篇小說,有較高成就。但誰也想不到留仙兄不捨得傳世?枕著它去了地府了,若不是被盜或許不知何日才能讓世人大飽眼福呢。

    紀大煙鍋呢,早早得了功名,光宗耀祖,金榜題名,位極人臣?與那和珅鬥法?傳說而已。紀某曾任《四庫全書》總編不假,但只是選編類書,收集整理而已,老都老了,總覺得得有一部自已的專集才好傳之後世,藏之名山則免了,於是仿留仙兄的《聊齋》而成一書,名曰《閱微草堂筆記》,由於功力不凡廣為收羅,在仿《聊齋》的古典文學方面也算是成就最大的一部了,還不是談狐說鬼!因果報應之類,還不是步了聊齋先生的後塵了!

  • 2 # 聽雪堂主人

    談一點個人感受吧。因為對紀昀的文學作品我沒怎麼讀過,尤其是他寫的《閱微草堂筆記》,所以評價不一定公允,試著論說論說吧。

    至於紀昀,他是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紀昀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時內心世界日益封閉。其代表作《閱微草堂筆記》就是這一心境的產物。這是一部以記述狐鬼故事、奇特見聞為主的筆記體志怪小說。

    所以,從才華來講,似乎紀昀更為著名。如從代表作來說,應該是《聊齋志異》影響力更大,傳播範圍更廣。這也許與兩人的生活環境、社會地位有關吧。《聊齋志異》更具有人民性、草根性,接地氣吧;而《閱微草堂筆記》更具文人氣質,由官員身份的人撰寫,可能在民眾心裡有點“陽春白雪”之感吧。

  • 3 # 勇敢608

    人與人之間不能這樣評價:蒲是純文學家,紀是官家文學,沒可比性。.寫《鹿原》的作者和秘書長沒必要比。古人說法,紀是以官帶動文星出名,而蒲以文章星出名。

  • 4 # 師太的元博士

    蒲松齡(1640-1715)和紀曉嵐(1724-1805)本非生於同時,他們之所以發生關聯,是後者對前者《聊齋志異》“一書而兼二體”的寫法不滿,寫《閱微草堂筆記》以糾偏而產生的。蒲松齡和紀昀的比較,始終是古代文學史、古代小說史上的經典話題。

    一、就國學水平(傳統學術,經史小學等)而言,紀曉嵐的成就是蒲松齡無法企及的。原因:

    紀曉嵐進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和編修,歷任兵部侍郎、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務,死後還被追諡“文達”。他是一代學術宗師,著作等身,最著名的莫過於擔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編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歷代職官表》等書了。他曾被譽為“天下第一才子”,即是指此。他是古代文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的代表。

    而蒲松齡則很不同,雖然小小年紀就在童試奪魁,但後來一輩子科考不濟,古稀之年才援例入貢,可謂科舉考試的極度失敗者。這決定了他終生無法抵達上層社會,只能數十年做幕或者遊學坐館,當教書先生。但他十分渴望藉助科考改變命運,也十分渴望文壇大家的賞識和提攜。從小時候的“伯樂”施閏章,到評點《聊齋》的王士禎,蒲松齡都視作一生的知己和恩人,並藉助他們來幫助自己揚名。

    二、就文學水平而言,蒲松齡和紀曉嵐的比較,要從古、今兩個維度來看。

    一是從我們現在的“文學觀念”來看,蒲松齡《聊齋志異》作為經典文學作品,是要比紀昀的作品文學價值更高、流傳更廣、評價更好的。文學觀念和研究模式,是現代以來受西方影響產生的,比如四大類(詩歌散文小說戲曲),思想內容研究和藝術研究(人物形象、情節、結構、語言、敘事)正規化等。《聊齋》佳作不勝列舉,藝術水平無疑是卓越的。相比起來,紀昀的作品都顯得“理勝於辭”,學術性強,而文學價值不明顯,或者說作者不重視文學書寫。蒲松齡的《聊齋》和其他作品,為文學研究和民間文學研究提供了絕佳的範本。

    二是從古代的學術語境來看,是沒有所謂的“純文學”概念的。古代的文、文學,往往指向雜文觀或大文觀,既有集部的詞章之學,也有經史子部的學術著作和雜說雜著。紀曉嵐的著作,符合古人的學術評價標準,直到現在地位都很高。紀昀認為的古代“小說”,是指子部小說,不是《聊齋志異》那種夾雜子部小說與傳奇虛構篇章的混合體。因此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在古代始終無法進入正統文學領域,甚至為正統文士所鄙夷,蒲松齡酷愛小說創作,實際上也大大影響了他的科舉制藝寫作。紀昀之所以批評蒲松齡《聊齋》寫法不倫不類,就是本著古人著述的立場發出的,他專門寫《閱微草堂筆記》,那意思就是說“古代的子部小說應該是這麼寫的”。

    所以,這裡有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古人創作某一類文體,一般都有著相應的體例規定,逾越了這個矩制,就會招致毀議。而古今評價標準不同,我們可以對文學水平有一個高低評判,但一定要看到背後的時代語境。蒲松齡的文學手筆在今天看來彌足珍貴,但在古代語境下,卻是受到壓制、不提倡的“小道”。

    愚見,多多指正。

  • 5 # 醫者為民87

    當然,各有所長。紀曉嵐一直在皇上面前捋順一些大事及關鍵重要之事,親自主抓管理修寫《四庫全書》真是清朝第一文化人;而關漢卿早期在民間寫作,很可能沒有政編。最後出人未料的傑出作品如《竇娥冤》真寫的樸實,射面廣,意義深刻,流傳至今。因而總看起來,紀曉嵐更有超出。

  • 6 # 秋風細雨1

    蒲松老兄自稱異史氏,19歲就應童子試,經過不懈努力考得還是不錯,當時名噪一時。

    但後來屢試不第,整天抑鬱寡歡,懷才不遇的蒲老兄最後促成了著名的《聊齋志異》這部鬼異小說。這本書揭露了封建王朝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腐朽。

    一代文豪紀曉嵐參與了《四庫全書

    》的編撰,留下了不少千古絕唱。他還敢於鬥爭,善於鬥智鬥勇,為民除害,最後把貪官和珅斗的服服帖帖,為腐朽的青王朝立下了戰功。若論他們誰的國學水平及文學水平高,各有所長,不分伯仲。

  • 7 # 小重山人

    本人既看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看過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而且都不止一遍,可以做一下比較。

    蒲松齡科場失意,主要生活在社會底層,他的觀點代表了普通百姓。看看聊齋的藝術中,當官的都是貪汙犯,主考官都不識貨,女鬼女妖都愛窮書生。尤其是最後一點,正中普通人的夢想,所以聊齋一書更有群眾基礎。

    紀曉嵐是國家高階官員,主管科舉多年,有教化民眾的義務。所以他的閱微草堂筆記,基本上都是因果報應的內容,教育人要有忠孝節義的封建道德,不要白日做夢,想好事。紀曉嵐曾經被乾隆皇帝發配新疆,書中也寫了很多途中的見聞,十分有價值。

    總結起來一句話,屁股決定腦袋。他們倆人,時代相差不遠。但因為所處的政治地位不同,世界觀,人生觀,也有了很大的區別。

    另外,兩本書都非常好看,個人更偏愛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推薦撮合的婚姻真的能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