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歐比旺羅克

    先上圖,這塊白色鍵盤有5斤重,30多年曆史,是機械鍵盤的老祖宗。透過轉介面現在也可以用,手感比現在的機械鍵盤硬朗、清晰,只有一個不方便,沒有鍵盤指示燈,很可能什麼時候心血來潮接到電腦上用,或者叫玩,體會穿越感。上面黑色的也是機械鍵盤,沒有老IBM鍵盤那種特有的”咯噔”聲。

    另外一種電腦周邊,很多人沒見過的物件是靜電遮蔽罩,這貨1997年時賣到540元,單位買了一個,現在圖片都已經很難找了。

    計算機怎麼也算是高科技產品,尚且一代一代更新淘汰。一段時間常用,或每天都“盤”的物件,現在已經淘汰的太多了。

  • 2 # IT老菜鳥

    我是非常典型的音樂控,那麼我就從音樂方面聊聊這個話題

    我記得小時候,最拉風的隨身音樂播放器就是隨身聽了,小小的一個盒子放進電池就可以播放音樂卡帶,要多拉風有多拉風。那時候最牛的音樂播放器是索尼,其次是愛華,小時候一直念念不忘,但是家裡沒有必要花錢買這個聽音樂的東西。

    大概是1997年吧,有一次考試考了全年級第一,然後我媽媽一開心就給我買了一個最便宜的愛華的隨身聽。我清晰的記得有200多大洋,那個時候一本七龍珠的漫畫書1.9元,200大洋已經很奢侈了。這是我第一個隨身聽,現在還留在我身邊,不過愛華這個品牌早就煙消雲散了。

    後來上了大學,終於省吃儉用買了一個索尼的超薄帶線控隨身聽,那是我那時最鍾愛的寶貝,上課也聽,寢室也聽,還買了好多許茹芸、杜德偉、無印良品的卡帶,可惜這個隨身聽現在已經找不到了,這個真是很遺憾

    我上大學那時候已經進入了2000年,便攜音樂CD播放器也開始流行,薄薄的光碟可以放入更多的歌曲,享受更好的音樂質量。我記得我姐姐在2002年給了我一個不防抖的索尼音樂CD播放器,這馬上又稱為我的新寵。可惜這個CD播放器不防抖,聽音樂時得放在桌面不能碰它。

    不過2003年底左右,MP3開始橫空出世,便攜音樂CD播放器也開始漸漸退出歷史舞臺,索尼那時推出了MD,MD的價格高昂相對MP3完全沒有競爭力,所以MD也很快退出歷史舞臺。我同寢室的同學就買了一個MD,好像很快也就棄之一邊了

    我在2003年10月買了一個隨身碟式的MP3,清晰的記得流量是128M,我就帶著這個MP3玩了一次100KM的騎行,騎著車哼著歌心情別提有多舒暢。我還記得那時候愛國者憑藉MP3橫空出世,我陪我的一個家境比較好的朋友去買月光寶盒的MP3,價格有700多,別提有多羨慕

    到我工作那年,2005年,蘋果的IPOD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播放器。我姐姐從國外回來送我一個40G的IPOD,還帶有彩色螢幕,我放了一整版《亂馬1/2》還有好多歌星的歌曲,這個IPOD現在還在作為我的車載播放器。

    再往後倒2007年,手機的容量已經逐漸超越MP3,在索愛和諾基亞的帶領下,手機聽歌的朋友越來越多,直至再往後ipod touch、iphone、安卓智慧機等等,手機也逐漸支援HI-FI,手機變成最流行的營業播放器。如果是小眾一點還有無損音樂播放器,MP3已經用的越來越少了

    所以你看,我先後擁有過愛華隨身聽、索尼隨身聽、索尼CD、雜牌MP3、IPOD,後來又透過手機,現在又使用無損音樂播放器播放音樂。時間流逝,科技進步,隨身聽、隨身CD、MD、IPOD已經淘汰,MP3成為小眾市場,但是這一切都是寶貴的回憶,我永遠記得我第一次擁有自己隨身聽的日子

    你的問題讓我很有感觸,這是我的回答

  • 3 # 森木0313

    雖然時代進步了,很多都會被淘汰,準確的來說是被替換了。不過留在記憶裡的永遠都不會被淘汰或替換,只是增加了而已!

  • 4 # 2557445168無影無痕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歷史上翻雲覆雨的風流人物成了匆匆過客,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不同時期隨著時代進步和經濟發展,為滿足生活需求而出現供人使用的物品層出不窮,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社會要改朝換代,物件要推陳出新。好多曾經伴隨左右,為我們的生活便利助力不小的用品,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改善,與我們漸行漸遠,有的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它們令人懷念,卻又留之不住,讓人情何以堪。這些物件都有哪些呢?鄉下曬糧食的大竹蓆,嚇麻雀的竹響篙,石磨、煤油燈、算盤等用具,已經完成使命,塵封一隅。收錄機、磁帶、固定電話機等,同樣蹤跡難覓。取而代之升級不斷的東西前赴後繼。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實在快。往日的生活已經過去,留下的印記不可磨滅。說說固定電話機與我的故事吧!上世紀九十年代,固定電話機這高高在上的王謝堂前燕,飛入了尋常百姓家。小鎮上為數不多的幾家人安裝了私人電話。藏在深閨人不識,普通人不得一見難睹芳顏。一般人裝不起更裝不到。幸好一個郵局職工佔近水樓臺之便,把電話機安到了家裡面。這家人聰明,號碼寫出來貼牆上,專門提供給外出打工的人和家人交流接聽。趕場天鄉下人排隊接電話,說話囉嗦要被高聲提醒。人太多規定五分鐘一個,到最後仍有人沒接著。打電話計時收費,接電話一塊錢一個。一個月人家除幹打淨賺一千多。旁人不滿意乾瞪眼空上火。慢慢地,座機電話費用降下來了,名額也有了。自家也申請安了一個。哎呀!太方便了!它簡直給人長了順風耳和千里嘴,遠在外省的姐姐和我說話,比帶信給鄉頭隔幾里的親戚還便利。做小生意的愛人更是少跑好多冤枉路,不消說提高了效率。不收錢讓人接電話還帶來些生意。安逸。滿意。固定電話威風還沒有耍盡,行動電話順勢而行,人家把它掛在腰桿上,成了身份的象徵。鈴聲一響,隨時接聽。此消彼長,固定電話日薄西山黯然神傷;神采飛揚,行動電話粉墨登場蒸蒸日上。固定電話機,曾經的好夥伴,希望你靈魂永安,博物館再見。

  • 5 # henyoudaoli

    第一,通訊裝置方面。一是手搖式電話。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嗎?以前打電話先撥總檯,然後告訴總檯所需撥打的地方由他進行人工轉接才能通話,現在方便多了,直接撥打電話號碼就行了,現在還有影片通話等等。二是BB機。如果想找人就留言,然後BB機就會顯示號碼,回電話才能通話,尤其BB機的振動那是相當大,整個人都在振動。

    第二,生活娛樂方面。一是錄音機、收音機。放磁帶的那種,後來就是行動式的隨身聽,配一個充電器掛在皮帶上,一邊走一邊放歌感覺很嗨,再後來就演變成CD機,MP3,MP4等,記得那時候邊聽歌邊手寫歌詞在小本子上,和同學一起學唱很是快樂。二是黑白電視機。帶天線的,有時候訊號不好還需要轉動天線,換臺不是用遙控器的,是手動扭動的,冬天的時候最怕換臺,那個冷不言而喻。

    第三,食物方面。還記得小時候有一種月餅,用塑膠紙包的,咬一口外面的皮會撒一地,非常脆,那時5毛一個,現在沒看到有賣了。

    第四,照明方面。最有印象的是煤油燈,小時候農村停電是很正常的,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煤油燈,外面還有一個燈罩防風用的,裡面有燈芯就是一條布,後來有了蠟燭,現在不是特殊情況不會停電,基本上也就不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串鉤釣鯽魚,如何選擇收線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