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356683780038

    是唐代詩人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中第二首的句子。

    原詩如下: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蘭若生春夏(1),芊蔚何青青(2)。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3)。

    遲遲白日晚(4),嫋嫋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5),芳意竟何成。

    【註釋】

    (1)蘭:蘭草。若:杜若,杜衡,生於水邊的香草。

    (2)芊蔚:指草木茂盛狀。

    (3)朱:紅花。蕤:花下垂狀。

    (4)遲遲:徐行貌。

    (5)歲華:草木一年一度開花,故云。搖落:凋零。

    【賞析】

      這首五言詩所吟詠的物件是香蘭杜若。香蘭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麗芬芳。蘭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秀麗,但好花還須綠葉扶。花葉掩映,枝莖交合,蘭若才顯得絢麗多姿。因此詩人首先從蘭若的枝葉上落筆,迭用了“芊蔚”與“青青”兩個同義詞來描摹花葉的茂盛的姿態,中間貫一“何”字,充滿讚賞之情。

      如果說“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襯托花色之美的話,“朱蕤冒紫莖”則是由莖及花,從正面刻畫了。這一筆以“朱”、“紫”等鮮明的色彩加以描繪,並由一“冒”字,將“朱蕤”、“紫莖”聯成一體。全句的意思是:硃紅色的花垂下來覆蓋著紫色的莖,不但勾勒出了蘭若的身姿,而且描繪出了它花簇紛披的情態。

      蘭若不象菊花那樣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象牡丹那般富貴驕傲。蘭若花紅莖紫,葉兒青青,顯得幽雅清秀,獨具風采。“幽獨空林色”,詩人讚美蘭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來襯托蘭若的綽約風姿。其中對比和反襯手法的結合運用,大大增強了藝術效果。

      “幽獨”二字,可見詩中孤芳自賞的命意。

      詩的前四句讚美蘭若風采的秀麗,後四句轉而感嘆其芳華的凋落。“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由夏入秋,白天漸短。“遲遲”二字所表現的就是這種逐漸變化的特點。用“嫋嫋”來表現秋風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傳神。

      《感遇》,是陳子昂所寫的以感慨身世及時政為主旨的組詩,共三十八首,本篇為其中的第二首。詩中以蘭若自比,寄託了個人懷才不遇的身世之感。陳子昂頗有政治才幹,但屢遭排擠壓抑,報國無門,四十一歲為射洪縣令段簡所害。這正如秀美幽獨的蘭若,在風刀霜劍的摧殘下枯萎凋謝了。

      此詩用比興手法,詩的前半著力突出蘭若壓倒群芳的風姿,實則是以其“幽獨空林色”比喻自己出眾的才華。後半以“白日晚”、“秋風生”寫芳華逝去,寒光威迫,抒發美人遲暮之感。“歲華”、“芳意”

      用語雙關,借花草之凋零,悲嘆自己的年華流逝,理想破滅,寓意悽婉,寄寓頗深。這首詩頗象五律,而實際上卻是一首五言古詩。它以效古為革新,繼承了阮籍《詠懷》的傳統手法,託物感懷,寄意深遠。與初唐詩壇上那些“採麗競繁”、吟風弄月之作相比,顯得格外健康而清新,正象芬芳的蘭若,散發出誘人的清香。

    【作者介紹】

      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臺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徵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其詩標舉漢魏風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寶寶怎麼幹吃不長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