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開花落緩行客

    個人觀點如下,僅供參考。

    首先,屈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屈原所處年代,齊,楚,秦,燕,趙,魏,韓七雄並起,國家沒有統一,作為楚國貴族,屈原深愛楚國,眼見楚國即將被秦國滅亡,不願偷生苟活,與楚國同生共死,毅然自沉汨羅江,這種愛國情操是讓人佩服敬仰的,所以人們會在端午節紀念他,《史記》會為他列傳,留名青史。

    其次,屈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向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從屈原的作品《離騷》我們可以看出屈原愛國愛民的深切感情,和潔身自好的高貴情操。

    屈原,作為貴族,本可以隨波逐流,一生富貴,但心裡卻想的是天下蒼生,把民生放在心裡,這樣的可貴情操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史記》會為其列傳,即使千年以後,人們依舊會在端午節紀念他。

    心裡有人民的人,不會隨著時間而流逝,人民會永遠懷念他,紀念他。

  • 2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屈原)

    心憂天下心死恨,力不縛雞力無力。

    騷文太重腸肝斷,東君置之又不理。

    國初尚為三閭夫,賊奸獻讒君遠離。

    憤看楚王落成囚,絕望躍入江河裡。

  • 3 # 過去理它作甚

    端午節,首先是古代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的百越地區的祭祀節日。

    後來,屈原於此日投江,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思想,以此日作為紀念他的節日。

    又伍子胥於此日投江,當地百姓也以此日作為紀念他的節日。

    又東漢曹娥於此日投江撈父,當地百姓也以此日作為她的紀念節日。

    據有關學者考證:端午節起源於夏商周時期,作為圖騰龍的祭祀活動節日,也有認為源於勾踐於水上練兵,也有認為紀念先賢介之推。

  • 4 # 關東俠客

    端午節快到,傳統習俗有吃棕子,騫龍舟等專案,據說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屈原的。西漢司馬遷寫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書中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多年的歷史事件,全書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章節分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等內容。列傳是記述古代重要歷史人物言行事蹟的內容。屈原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地位夠做傳。屈原懷才不遇投汨羅江自殺,是個悲情人物。司馬遷與之惺惺相惜,所以為屈原做傳寄託自己的哀思。

    屈原(公元前340年一公元前278年)是楚國貴族出身,羋姓,屈氏,楚武王兒子屈瑕的後代。屈原博聞強志,志向高遠,輕時受到楚懷王重用,做過左徒,三閭大夫等官職,參與楚國大政方針,主張美政,舉賢任能,變法圖強,楚國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外交上主張聯合齊國抗秦。後來秦國相國張儀遊說楚懷王同齊國斷交,同秦國聯盟,並答應把商於地區五百里土地還給楚國,張儀詐楚使楚國在外交上陷入不幸地步。

    屈原的政治主張同楚懷王產生予盾,加上楚國貴族誹謗,屈原政治上失意遭到流放

    。楚懷王死在秦國後,屈原再度遭到流放。周郝王37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佔楚都郢城,火燒楚國王陵所在地夷陵(四百多年後,陸遜同樣放把火。),楚國道都遷到壽春,屈原看到楚國復興無望投汩羅江自殺。

    屈原流放十幾年寫了許多多詩歌,《離騷》,《天問》,巜九歌》,《九章》等是代表作。屈原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地位非常高,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主義詩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獨創"離騷"體,被稱為中華詩祖。《離騷》和《詩經》並稱"風騷。”。屈原的作品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命的憂慮:"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的作品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國際文壇上有一席之地,被聯合國文化機構譽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不謹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的。

  • 5 # 韓非子論壇

    端午節的淵源

    聞一多先生《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認為:

    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

    黃石先生認為 :

    “仲夏月的午日,毒氣瀰漫,宜乘水臨風,以澤蘭眾藥入清泉行潔禮,以辟惡去穢。這和後世於午日惶惶然走於郊野,什採百草眾藥,又爭汲 ‘龍船水’為辟惡治病、解瘟消毒之俗,一線相承,自古至今,一致以五月為惡月,午日為特別可怕的凶日,適相吻合。以此為端午的濫觴,雖不中不遠矣。”紀念屈原

    1、發端: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曰: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常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彩絲及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2、人們的感念:

    儘管全國各地存有“伍子胥說”“曹娥說”“屈原說”,似乎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更加廣泛深入人心。

    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是“忠孝節義”,屈原更佔優,或者說人們更有理由更願意,這不是強加於人的,是自發自願的。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活動,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3、屈原更有說服力:

    《離騷》是人們一直無法超越的愛國主義傑出詩篇,是一種不離不棄的浪漫主義寫真,是一種以死抗爭的犧牲精神,激勵著無數志士仁人,立志報國,以身相許。

    感嘆時光的流逝: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激情四射的豪邁: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淡泊名利的人格:忽馳騖以追逐兮,非餘心之所急。

    自己一生的目標: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恬淡的生活追求: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心中的大我: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高昂的頭顱: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意志信念的堅定: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為了理想不惜性命: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問》,屈原那顆拳拳的愛國報國之心,時時感動著每一個人,感動天與地,用“驚天地,泣鬼神,”來形容,放在這裡,再合適不過。

    《屈原列傳》

    縱觀司馬遷的《屈原列傳》,用一個字形容就是“忠”。無論高居廟堂之上,還是處江湖之遠,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人類的大愛啊。

    我們認為屈原最大的貢獻就是愛國。時至今日,這種愛國主義仍然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發揚光大。

    歷史的重任落在我們肩上,愛國是具體的,從來不是抽象的。做好本職工作,探究本領域的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做出一番無愧於自己的事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挽回愛情技巧,如何挽回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