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草魚說說
-
2 # 慧棋詩詞原創
首先謝邀。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樂器的一種,其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園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有銅製喇叭,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嗩吶由域外阿拉伯,波斯傳入中國,在金元時期流傳到中原,曾譯為嗩吶,銷吶等。到名代後期嗩吶在戲曲樂中佔有重要位置,用以伴奏唱腔和吹奏,過場曲牌。到了清代嗩吶稱為蘇爾奈,被編入宮廷的〈回部樂〉中。2OO6年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弟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嗩吶的最大特點在於其以嘴巴控制哨子的音量,音高,音色的變化,其音量大,音質明亮,粗獷,善於表達熱烈奔放及大喜大悲情調。傳統嗩吶常用音域為十七度音,由低音A至高音A(高音B偶爾使用),其音量變化關鍵在於呼吸,這是吹管樂的基本功,一般說氣足音滿就是這個道理。現代嗩吶增加了半音孔,音域為十八度。其定調方法傳統是以使用的樂器為依據,不論尺寸長短,木管粗細一律全按(把所有音孔都按上,也就是筒音),稱為夲調,在民間藝人叫做夲學。關於夲調的命名以七寸嗩吶為例,其夲調音相當鍵盤樂器中的C即1,以這種音階的七音為,C,D,E,F,G,A,B,七調的調名就得出,1=C,1=D,i=E,1:F,1:G,1:A,1=B,各調的音位指法。在若干高低不同的音樂圍繞一種穩定感為中心音,按一定音程(音樂間的音高距離)關係組織在一起,而成為一個有機的體系稱為調式。調式是人類在長期音樂實踐中創立的音樂形式,在不同歷史時期與不同民族地域形成不同的調式,所以嗩吶的表現力是豐富多彩的,具有生命力的。聊到這,謝謝。11,11
-
3 # 天母湖畔看星星
嗩吶,最早是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的樂器,據考證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傳入中國,在金、元時代傳入中原地區。明代正德年間嗩吶在中國已開始普及,據說明代著名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到了清代,嗩吶流傳就已經非常廣泛了,它在民間多用於婚喪喜事的吹打樂隊和戲曲伴奏中,清代的嗩吶樂器在宮廷被列入《回部樂》,那時候嗩吶兩端都用銅製,又稱“金口角”。到了今天,嗩吶已成為中國音樂領域使用頗廣的樂器之一。
傳統嗩吶由氣牌、哨片、芯、杆、碗五部分構成。在木製的杆上開有 8個音孔,杆上端裝有銅質芯,上面套有氣牌和蘆葦做的哨,杆下端安裝嗩吶碗。在今天,中國各地的嗩吶都不盡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獷柔和,種類繁多。但嗩吶基本分類多按筒音的音高(以第三孔的音高作為調名)來分,分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種。另外還有加鍵嗩吶(上世紀60年代研製成型),它音更準,且健全了半音的演奏,在轉調時更為方便,通常用在大型樂隊中。值得一提的是,嗩吶演奏家郭雅志先生在1993年發明了嗩吶“活芯”裝置,讓傳統的嗩吶能準確方便地奏出半音階。經過幾次大的改良,目前嗩吶活芯已是第三代(2016年定型,郭雅志親自設計,香港中樂團樂師任釗良監製)。這樣的改良使得嗩吶音色更加通透明亮,音準穩定性更高,能夠勝任更多的現代樂曲演奏。
(郭雅志活芯裝置)
每一種樂器,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音色特點和表現力,嗩吶當然也有著它的特點和表現,這是其他樂器無法替代的。嗩吶音量大,音色宏亮而高昂,具有很強的穿透力,高音則顯得熱鬧歡騰,低音色彩黯淡帶點憂鬱,很擅於表達強烈、歡樂的情緒氣氛,而且還能模仿人聲、自然音響。
嗩吶是一種有超強表現力的民族樂器,但它的吹奏並不容易,它還有個最大特色,在於演奏者能以嘴控制哨子作出音量、音高、音色的變化,以及各種技巧的運用。這使得嗩吶的音準控制十分困難,這是其一,另外,使得其音色音量的變化很大(嗩吶碗的擴音功能),也可藉由音高的控制,作出很完美的滑音,這些都使得嗩吶具有獨特的個性。嗩吶的演奏技巧也非常豐富,主要有:滑音、顫音、吐音、花舌音、氣拱音、氣頂音、三絃音、簫音等。從最早的軍樂宮廷樂,到民間的婚喪喜慶、祭祀迎神,地方戲曲伴奏,再到今天的民族管弦樂團,以及影視音樂......嗩吶走過了漫長的歲月,它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傳播民族音樂、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樂器。
附上嗩吶曲欣賞《百鳥朝鳳》 演奏者:郝玉岐
-
4 # 上弦月A
嗩吶分小嗩吶,中嗩吶,大嗩吶等多種,且藝人往往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改進,創作出更多形式。切題淺談下嗩吶表現力和發展文化。
嗩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一鳥進林,百鳥壓音”,比作樂器,嗩吶就是前面那“鳥”。嗩吶表現力極強,情感表現透徹細膩,豐富多變。高亢如吶喊,低轉如嗚咽;明快清亮,喜慶歡樂又或如晨鳥婉轉而鳴……
即便用在傳統戲曲中,依然可以酣暢淋漓。
嗩吶另有一獨特的表現魅力。相比其他樂器,演奏者本身也有很大發揮餘地。人樂結合靈活:明快曲調配上歡快舞蹈;蒼涼時,演奏者如仰天吶喊…
演奏者可據需要臨場發揮,比如民間演奏時響應觀眾要求,吹出各種花樣,往往伴以豐富情緒和肢體語言,甚至對樂器進行改進。
徐克導演的《新龍門客棧》:塞外風起,荒漠大戰,那段配樂嗩吶獨奏,極大的提高了影片的藝術表現力。我想很多觀眾都有印象。當然,要說嗩吶名曲當屬《百鳥朝鳳》了。
嗩吶淳樸,喜聞樂見,又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所以嗩吶在民間有著獨特魅力,民間紅白喜事常常見到嗩吶的身影。嗩吶在民間是無可替代的。
嗩吶的起源和發展嗩吶在中國民俗樂器中獨樹一幟的存在,其實它最初源自阿拉伯和波斯一帶。
據說,嗩吶在公元3世紀時由波斯人發明。西晉時,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的壁畫已出現吹奏嗩吶的形象。中原地區出現嗩吶是在金、元時期,當時稱“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等。明代時,嗩吶開始流行,並用于軍隊行軍樂,後民間慢慢流行起來。清朝,無論宮廷或民間,嗩吶都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音樂表現形式。嗩吶在清朝達到繁榮,並與舞蹈相結合,可謂雅俗共賞。
嗩吶,老百姓又俗稱喇叭,是中國極具魅力的淳樸的傳統樂器,無論情感或形式都極富表現力。我們當保護、宣傳,並傳承發展下去。
-
5 # 米粒星音樂
嗩吶(義大利語:suona),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嗩吶的聲音高亢、嘹亮,穿透力極強,火力全開的嗩吶三百米開外想讓人聽不到都難。
由波斯人發明,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廣東地區亦將之稱為“八音”。
-
6 # 草魚說說
嗩吶表現力很強,但相對來說只適合表達比較外向誇張的情緒,細膩唯美內斂的就不太適合了,所以比較民俗,最適合婚喪嫁娶秧歌戲曲,再就是單旋律樂器演奏不了和絃,這就不能像鋼琴吉他那樣演奏豐富的和聲表達更復雜的情感,樂器之王還是不夠的
-
7 # 慧棋詩詞原創
首先謝邀。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樂器的一種,其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園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有銅製喇叭,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嗩吶由域外阿拉伯,波斯傳入中國,在金元時期流傳到中原,曾譯為嗩吶,銷吶等。到名代後期嗩吶在戲曲樂中佔有重要位置,用以伴奏唱腔和吹奏,過場曲牌。到了清代嗩吶稱為蘇爾奈,被編入宮廷的〈回部樂〉中。2OO6年嗩吶藝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弟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嗩吶的最大特點在於其以嘴巴控制哨子的音量,音高,音色的變化,其音量大,音質明亮,粗獷,善於表達熱烈奔放及大喜大悲情調。傳統嗩吶常用音域為十七度音,由低音A至高音A(高音B偶爾使用),其音量變化關鍵在於呼吸,這是吹管樂的基本功,一般說氣足音滿就是這個道理。現代嗩吶增加了半音孔,音域為十八度。其定調方法傳統是以使用的樂器為依據,不論尺寸長短,木管粗細一律全按(把所有音孔都按上,也就是筒音),稱為夲調,在民間藝人叫做夲學。關於夲調的命名以七寸嗩吶為例,其夲調音相當鍵盤樂器中的C即1,以這種音階的七音為,C,D,E,F,G,A,B,七調的調名就得出,1=C,1=D,i=E,1:F,1:G,1:A,1=B,各調的音位指法。在若干高低不同的音樂圍繞一種穩定感為中心音,按一定音程(音樂間的音高距離)關係組織在一起,而成為一個有機的體系稱為調式。調式是人類在長期音樂實踐中創立的音樂形式,在不同歷史時期與不同民族地域形成不同的調式,所以嗩吶的表現力是豐富多彩的,具有生命力的。聊到這,謝謝。11,11
-
8 # 天母湖畔看星星
嗩吶,最早是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的樂器,據考證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傳入中國,在金、元時代傳入中原地區。明代正德年間嗩吶在中國已開始普及,據說明代著名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到了清代,嗩吶流傳就已經非常廣泛了,它在民間多用於婚喪喜事的吹打樂隊和戲曲伴奏中,清代的嗩吶樂器在宮廷被列入《回部樂》,那時候嗩吶兩端都用銅製,又稱“金口角”。到了今天,嗩吶已成為中國音樂領域使用頗廣的樂器之一。
傳統嗩吶由氣牌、哨片、芯、杆、碗五部分構成。在木製的杆上開有 8個音孔,杆上端裝有銅質芯,上面套有氣牌和蘆葦做的哨,杆下端安裝嗩吶碗。在今天,中國各地的嗩吶都不盡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獷柔和,種類繁多。但嗩吶基本分類多按筒音的音高(以第三孔的音高作為調名)來分,分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種。另外還有加鍵嗩吶(上世紀60年代研製成型),它音更準,且健全了半音的演奏,在轉調時更為方便,通常用在大型樂隊中。值得一提的是,嗩吶演奏家郭雅志先生在1993年發明了嗩吶“活芯”裝置,讓傳統的嗩吶能準確方便地奏出半音階。經過幾次大的改良,目前嗩吶活芯已是第三代(2016年定型,郭雅志親自設計,香港中樂團樂師任釗良監製)。這樣的改良使得嗩吶音色更加通透明亮,音準穩定性更高,能夠勝任更多的現代樂曲演奏。
(郭雅志活芯裝置)
每一種樂器,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音色特點和表現力,嗩吶當然也有著它的特點和表現,這是其他樂器無法替代的。嗩吶音量大,音色宏亮而高昂,具有很強的穿透力,高音則顯得熱鬧歡騰,低音色彩黯淡帶點憂鬱,很擅於表達強烈、歡樂的情緒氣氛,而且還能模仿人聲、自然音響。
嗩吶是一種有超強表現力的民族樂器,但它的吹奏並不容易,它還有個最大特色,在於演奏者能以嘴控制哨子作出音量、音高、音色的變化,以及各種技巧的運用。這使得嗩吶的音準控制十分困難,這是其一,另外,使得其音色音量的變化很大(嗩吶碗的擴音功能),也可藉由音高的控制,作出很完美的滑音,這些都使得嗩吶具有獨特的個性。嗩吶的演奏技巧也非常豐富,主要有:滑音、顫音、吐音、花舌音、氣拱音、氣頂音、三絃音、簫音等。從最早的軍樂宮廷樂,到民間的婚喪喜慶、祭祀迎神,地方戲曲伴奏,再到今天的民族管弦樂團,以及影視音樂......嗩吶走過了漫長的歲月,它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傳播民族音樂、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樂器。
附上嗩吶曲欣賞《百鳥朝鳳》 演奏者:郝玉岐
-
9 # 上弦月A
嗩吶分小嗩吶,中嗩吶,大嗩吶等多種,且藝人往往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改進,創作出更多形式。切題淺談下嗩吶表現力和發展文化。
嗩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一鳥進林,百鳥壓音”,比作樂器,嗩吶就是前面那“鳥”。嗩吶表現力極強,情感表現透徹細膩,豐富多變。高亢如吶喊,低轉如嗚咽;明快清亮,喜慶歡樂又或如晨鳥婉轉而鳴……
即便用在傳統戲曲中,依然可以酣暢淋漓。
嗩吶另有一獨特的表現魅力。相比其他樂器,演奏者本身也有很大發揮餘地。人樂結合靈活:明快曲調配上歡快舞蹈;蒼涼時,演奏者如仰天吶喊…
演奏者可據需要臨場發揮,比如民間演奏時響應觀眾要求,吹出各種花樣,往往伴以豐富情緒和肢體語言,甚至對樂器進行改進。
徐克導演的《新龍門客棧》:塞外風起,荒漠大戰,那段配樂嗩吶獨奏,極大的提高了影片的藝術表現力。我想很多觀眾都有印象。當然,要說嗩吶名曲當屬《百鳥朝鳳》了。
嗩吶淳樸,喜聞樂見,又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所以嗩吶在民間有著獨特魅力,民間紅白喜事常常見到嗩吶的身影。嗩吶在民間是無可替代的。
嗩吶的起源和發展嗩吶在中國民俗樂器中獨樹一幟的存在,其實它最初源自阿拉伯和波斯一帶。
據說,嗩吶在公元3世紀時由波斯人發明。西晉時,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的壁畫已出現吹奏嗩吶的形象。中原地區出現嗩吶是在金、元時期,當時稱“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等。明代時,嗩吶開始流行,並用于軍隊行軍樂,後民間慢慢流行起來。清朝,無論宮廷或民間,嗩吶都成為一種喜聞樂見的音樂表現形式。嗩吶在清朝達到繁榮,並與舞蹈相結合,可謂雅俗共賞。
嗩吶,老百姓又俗稱喇叭,是中國極具魅力的淳樸的傳統樂器,無論情感或形式都極富表現力。我們當保護、宣傳,並傳承發展下去。
-
10 # 米粒星音樂
嗩吶(義大利語:suona),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嗩吶的聲音高亢、嘹亮,穿透力極強,火力全開的嗩吶三百米開外想讓人聽不到都難。
由波斯人發明,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臺灣民間稱為鼓吹,廣東地區亦將之稱為“八音”。
-
11 # 雕塑者1983
最初的嗩吶是流傳於波斯、阿拉伯一帶的樂器,就連嗩吶這個名稱,也是古代波斯諾Surnā的音譯。
嗩吶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
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中國中原地區。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嗩吶已在中國普遍應用。
明代武將戚繼光(1527~1587)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
較詳細的記載見於明王圻編《三才圖會》(1607年刊):嗩吶,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銅為之,管則用木。不知起於何代,當軍中之樂也。
今民間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來往官船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仕麼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
傳說明代宗室朱載在嗩吶八音孔的基礎上研製出眼管子,為中國民族管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說他曾在九峰寺建立金鼓會,每逢農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嗩吶班都要在這裡聚會。明末清初時有同樂會、賈家班,清至民國時有麻金班、毛旦班、銀河班等嗩吶演奏組織,在當地影響很大。
-
12 # 大成集小兵
我感覺應該把嗩吶定為國粹!
嗩吶表現力很強,但相對來說只適合表達比較外向誇張的情緒,細膩唯美內斂的就不太適合了,所以比較民俗,最適合婚喪嫁娶秧歌戲曲,再就是單旋律樂器演奏不了和絃,這就不能像鋼琴吉他那樣演奏豐富的和聲表達更復雜的情感,樂器之王還是不夠的
回覆列表
嗩吶表現力很強,但相對來說只適合表達比較外向誇張的情緒,細膩唯美內斂的就不太適合了,所以比較民俗,最適合婚喪嫁娶秧歌戲曲,再就是單旋律樂器演奏不了和絃,這就不能像鋼琴吉他那樣演奏豐富的和聲表達更復雜的情感,樂器之王還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