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蜜獾傳奇

    政協委員:"文化明星"讓國學經典從廟堂走進民間

     ——政協委員點評“文化明星”走紅現象

        近年來,中國一南一北出了兩大“文化明星”,一位是以“品《三國》”走紅的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一位是以“說《論語》”聞名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女士。

        在贊聲四起的同時,也有人對這種“文化明星”現象有不同看法,認為這是一種“文化快餐”現象。其中,對“說了孔子又要說莊子”的于丹議論最多,甚至有十名博士聯名要求于丹“下課”,還有人指于丹的論語心得是“誤人子弟”,更有人諷刺“孔子很生氣、莊子很著急。”

        這一情形,自然引起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協委員們的關注。

        在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管委會副主任聶震寧說,對於丹談《論語》,有些人認為很膚淺,或說她拿《論語》說事,但我認為她沒有否定《論語》的基本精神,這才會有《于丹論語心得》二百九十萬本的銷售量,說明廣大讀者對了解傳統歷史和文化是有需求的。甚至河南有農民到于丹籤售的現場,打出“感謝于丹幫我們找到了孔子”的橫幅。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原副署長桂曉風插話說:“聽說前兩天于丹談莊子的書第一天籤售就簽出了一萬五千三百本,從早上一直簽到晚上。三天內銷售量就達到了八十萬冊。”

        全國政協委員、魯迅先生之子周海嬰指出,易中天講三國、于丹結合現代社會生活談論語受歡迎,表明人民群眾關心歷史,也關心現代社會。我們要讓國學經典從廟堂走進民間,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出現,無形中會提高人民的文化修養。他說,讓人說話、聽人說話、允許人說話,是新聞出版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

        聽完周海嬰的發言,桂曉風深有感觸地說:“這些現象讓我對傳統文化和古代經典充滿信心,也對廣大讀者充滿了信心。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要用現代理唸對傳統文化再認識,用現代手段對傳統文化再表現,用現代研究成果對傳統文化進行再補充。”

        聶震寧說,“和為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延續。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認同感,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內在動力,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財富。

        因此,聶震寧建議,要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出版傳播的投入,不妨從通俗易懂的解說開始。

     

  • 2 # 三峽孬張

    簡單地說,國學是不易走進生活、或曰不好與生活為伍的,因它是中國傳統理念的社會觀照,其屬性乃精神層面。諸子百家所推崇的境界高雅並且領域寬泛,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欣欣向榮景象。

    讓國學走進生活,我們的先賢幾千年前就在做了,倡導仁、義、禮、智、信,不就是教化百姓如何做事、怎樣做人麼?遺憾的是,幾千年來假道學、偽君子們將國學宗旨與本義玩弄得不成樣子……

    由是我想說: 什麼時候將那些譁眾取寵的"文化明星"攆下各式各樣的教壇、講壇,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深到淺的真國學,便能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啦!

  • 3 # 太美中國字

    近些年來,媒體舉辦的一些傳統文化節目大獲成功,國家有關機構部門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逐漸重視起來,社會上也興起了國學熱,國學也開始從高校走進普羅大眾。

    1. 國學是什麼?吟幾首詩,背幾首詞就是國學嗎?應該不盡然!我想只要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都是國學!詩詞文賦,琴棋書畫,曲藝雜彈,禮儀等應該都在國學範疇內。

    2. 國學走進生活,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和機構的積極推動。學習國學,對改善人民的精神風茂,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建立和諧的社會風氣都有非常明顯的積極作用!所以政府部門有義務積極推動。

    3. 媒體對國學走進生活要起到中堅作用。國學走進生活,媒體是中堅力量,貼近老百姓,多辦高質量的傳統文化節目。這些年辦過的百家講壇,漢字聽寫大會,中華詩詞大會等節目就非常成功!

    希望華人們真正地重視起國學來,因為我們的老祖宗給後人們留下的文化實在實太優秀了!

  • 4 # 悠悠歷史歲月

    中國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是以紙為加工物件,以剪刀為工具進行創作的藝術。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由於剪紙材料和所用的工具決定了剪紙具有它自己的藝術風格,是一門“易學”但卻“難精”的民間藝術。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

    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剪紙幾乎可以說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準。透過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表達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她們以現實生活中的見聞事物作題材,對物象觀察,全憑純樸的感情與直覺的印象為基礎,因此形成剪紙藝術渾厚、單純、簡潔,明快的特殊風格,反映了農民那種樸實無華的精神。

    剪紙的紋樣大致可以為:人物、鳥獸、文字、器用、鱗介、花木、果菜、昆蟲、山水等。根據中國剪紙藝術的特點,表現為題材的寓意可分為:納吉、祝福、怯邪、除惡、勸勉、警戒、趣味等七類。

    有人說,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由於地域文化背景的差異,及民間剪紙某些體裁樣式作品的相對穩定,使今天的民間剪紙中仍保留著中國古代文化的不同層次,我們從其中領略民族藝術初始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渾和成熟期的神韻,從勞動者的創造中獲取歷史的啟迪。剪紙作為民間民俗的一種,在民間獨自頑強地生長,延續到了今天的時代,顯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正是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鄉村巧手,我們的祖祖輩輩都在譜寫著中國民族藝術史中無聲的樂章。

    可以說剪紙藝術自誕生以來,就沒有中斷過。她流傳面之廣、數量之大、樣式之多、基礎之深比任何一種藝術都更加突出。在各種民俗活動中,她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附麗於生活,充實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喚起人們對生命的追求,對生活的信念,對國富民康的企盼;她將人們平凡的生活點綴得如此瑰麗多姿,充分寄託和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她為滿足人們更高的社會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壯成長。

    由於剪紙有著非常強的民間靈魂和氣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強,雖然經過了千年的發展,剪紙藝術依舊長盛不衰,甚至變得愈發壯大起來。我們可以注意到,過去的剪紙創作常常是圍繞著一些山水和吉祥圖案來進行創作,但是現代的剪紙已經發展到種類多樣,內容齊全的樣式。這可以看到剪紙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今,剪紙的天地更為廣闊了,它早已走出了莊戶人的小院,走入現代設計的廣闊天地,在產品包裝設計、商標廣告、室內裝演、服裝設計、書籍裝幀、郵票設計、報刊題花、連環畫、舞臺美術、動畫、影視等各個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揚四海,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與藝術瑰寶。真正文明的標誌應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並存,讓“國學”走進我們的生活。願中國剪紙藝術這棵古老的藝術之樹常綠常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板敏感的“小仙女”在雙11如何選擇護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