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封制的侷限性和井田制的瓦解。西周其實就是一個比較鬆散的國家,這個主要是和秦以後的朝代比。西周除了成康時期,很多時候都在打仗,各地都是戰亂。周昭王在攻打楚國的時候,就死在漢水。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被萬世所批的周厲王,倒是頗有能力,他在政治經濟軍事諸多方面都有改革,收效很大,楚王熊渠可能是因為畏懼周厲王,而取消王的稱號。以上的情況,主要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造成的。分封制是政治基礎,先是分封給國君,國君有自治權。國君又分封給卿大夫,卿大夫還養士。卿大夫後來形成了新的階級,取代了國君所代表的奴隸階級,正和各國的國君搶空王權是一樣的。井田制就是由國家出本,人民出力,展開集體勞動。周政府把田地劃分為九塊,中間一塊為周王的,其他八塊是耕作者的。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諸侯又組織人力開採其他地方,井田慢慢瓦解荒廢。
2、東遷。剛東遷的時候,狀況還不是很糟。周王還有些權力,封一些臨近國家的國君為卿士,他們不時要去洛陽工作。那個時候,東周還有幾百裡土地。到鄭國大將祝聃射中周桓王開始,王室權力蕩然無存。
3、內鬥。東周存在的內亂主要有兩種,一是國君和王子的爭鬥,二是大宗和小宗的爭鬥。周王子叛亂的事情出現過很多次,比如王子克、王子頹、王子帶,王子頹的叛亂是鄭厲公平定的,而非齊桓公,齊桓在那事上表現的不積極。大宗是鎬京的宗族,比如周、召、毛、畢。小宗是封在洛陽的宗族,比如單、劉。周朝東遷後,大小宗之間的矛盾就開始爆發,嚴重削弱了周王室本來已經很微弱的實力。
4、大國爭霸。春秋所謂五霸,實際上只是一種說法,五霸有很多人,而和霸主地位相等的也有很多。當得起霸主的,有鄭莊公、齊僖公、齊桓公、楚成王、楚莊王、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厲公、晉悼公、晉平公、秦穆公、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有的是偏霸,有的是全霸。春秋的霸主是引路人,是領先者,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著社會的發展,他們代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生產力。大國開始爭霸,天子至多也就是擺設了,天子連表面的尊嚴都沒有了,就別說做一個全國的唯一領袖了。
1、分封制的侷限性和井田制的瓦解。西周其實就是一個比較鬆散的國家,這個主要是和秦以後的朝代比。西周除了成康時期,很多時候都在打仗,各地都是戰亂。周昭王在攻打楚國的時候,就死在漢水。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被萬世所批的周厲王,倒是頗有能力,他在政治經濟軍事諸多方面都有改革,收效很大,楚王熊渠可能是因為畏懼周厲王,而取消王的稱號。以上的情況,主要是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造成的。分封制是政治基礎,先是分封給國君,國君有自治權。國君又分封給卿大夫,卿大夫還養士。卿大夫後來形成了新的階級,取代了國君所代表的奴隸階級,正和各國的國君搶空王權是一樣的。井田制就是由國家出本,人民出力,展開集體勞動。周政府把田地劃分為九塊,中間一塊為周王的,其他八塊是耕作者的。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諸侯又組織人力開採其他地方,井田慢慢瓦解荒廢。
2、東遷。剛東遷的時候,狀況還不是很糟。周王還有些權力,封一些臨近國家的國君為卿士,他們不時要去洛陽工作。那個時候,東周還有幾百裡土地。到鄭國大將祝聃射中周桓王開始,王室權力蕩然無存。
3、內鬥。東周存在的內亂主要有兩種,一是國君和王子的爭鬥,二是大宗和小宗的爭鬥。周王子叛亂的事情出現過很多次,比如王子克、王子頹、王子帶,王子頹的叛亂是鄭厲公平定的,而非齊桓公,齊桓在那事上表現的不積極。大宗是鎬京的宗族,比如周、召、毛、畢。小宗是封在洛陽的宗族,比如單、劉。周朝東遷後,大小宗之間的矛盾就開始爆發,嚴重削弱了周王室本來已經很微弱的實力。
4、大國爭霸。春秋所謂五霸,實際上只是一種說法,五霸有很多人,而和霸主地位相等的也有很多。當得起霸主的,有鄭莊公、齊僖公、齊桓公、楚成王、楚莊王、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厲公、晉悼公、晉平公、秦穆公、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勾踐,有的是偏霸,有的是全霸。春秋的霸主是引路人,是領先者,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著社會的發展,他們代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生產力。大國開始爭霸,天子至多也就是擺設了,天子連表面的尊嚴都沒有了,就別說做一個全國的唯一領袖了。